“拥抱高棉”吴哥窟纯玩EP8:圣剑寺,众神的庆典
------序------
那一年,我们20多岁,吴哥窟记录了我们的快乐、我们的青春!
“拥抱高棉”这个系列将通过大量文章和视频,详细讲述吴哥窟主要景点的参观情况,最后还会总结一些有用的关于交通、住宿、饮食等等的攻略,欢迎小伙伴关注,随时查阅!
------EP8:圣剑寺,众神的庆典-------
圣剑寺(Preah Khan)是吴哥众寺中规模较大的一个,是于12世纪时,阔耶跋摩七世为供奉自己的父亲而修建的。据说当时大吴哥城正在修建,这里就成了国王临时的住所,也就是他举行朝拜和读书的地方。司机把我们送到北门,然后到西门等我们。这是我们这天上午参观的最后一个寺庙,时间已经是中午12点了。由于之前看攻略上说圣剑寺有树荫和长廊,所以即便是中午参观也不会觉得热,所以我们决定参观完再去吃饭。
北门的规模不如西门和东门,但是也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护城河上的桥很宽敞,桥栏仍然是著名的“搅拌乳海”。
桥下有几头水牛正在悠闲的吃草。在印度教中,牛是圣物,但特指的是黄牛,水牛则是妖怪的化身,所以是可以被吃的,真是不公平。
通常寺庙中的护栏都是七头蛇的造型。长长的蛇身就是扶手,蛇头高高昂起。这里的护栏则是神兽脚踩七头蛇的造型。
圣剑寺曾是高棉王朝非常重视的一个寺庙,里面供奉了515位神。曾经有一个时期,高棉的18个重要节日都在这里举行,可谓盛况空前。圣剑寺中间部分高,代表了宇宙的中心——须弥山。根据考证,吴哥王朝的皇族在15世纪时曾弃吴哥城而去,而圣剑寺的香火却一直很旺。
圣剑寺规模宏大,其长方形的围墙长800米、宽700米。寺庙的结构也非常复杂,有四条拱状的长廊环绕着中央圣殿,四条通道从中央圣殿向四个方向延伸。长廊保存的相对还算完好,有些部分坍塌的也非常严重。长廊的内外都有非常精美的浮雕。
就像之前看到的一些寺庙一样,这里也能看到大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竞争。在寺庙的东门,粗大的树根将长廊牢牢地抓住,枝干高耸入云。
长廊的一部分就是这样活生生被大树根抓得粉碎。
其中一棵大树已经死亡,只留下干枯的树根。
寺庙的一块已经完全坍塌,地面上满是碎石。但是大部分石头上都有编号,以便将来能够得到修复。
在圣剑寺东边入口有一座两层建筑物,相传这座房子是用来存放圣剑的。看到这个二层结构的楼房的时候,有些不一样的感觉。因为它的柱子的风格属于希腊地中海建筑风格,应该是当年的舶来品,在整个吴哥建筑里面是很独特的。如今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架子了。当年的壮观与华丽只能凭借我们的遐想。
这是“舞者之厅”,从外形看,有点像是个藏经阁,保存还算完整。
“舞者之厅”的外墙上精美的雕像和精细的花纹。
还有这些跳舞的仙女,在圣剑寺中也能见到很多。但是这里仙女的雕像都异常精美,动作也很多,非常值得好好看看。
在“舞者之厅”休息的时候,还遇到了来自浙江上海的几个年轻人,也是自由行的游客。其中一个男生本打算和我们一起拼车,不过了解了一下行程,发现我们要去的地方有的已经去过了,所以只好作罢。第二天我们在女王宫的时候又遇到了他,也算缘分了。
我们一路从北门进来,穿过几道昏暗的拱廊,直达中央圣殿,然后又按照指示牌,左转右转来到东门附近,看到巨大的树根和二层希腊建筑,然后又在废墟中摸索,斜穿到南门附近,最后再翻越废墟来到西门。
这位提着篮子的,应该是修行的尼姑。
看到这样的浮雕,我已经分辨不出到底是仙女还是武士。
这个浮雕的表情很奇怪,尤其是他的眼神和紧皱的眉宇。小鑫还专门跟他来了个亲密接触照。
长长的拱廊,阳光从残破的廊顶照射下来。
知道上面这个是什么吗?在印度教里,叫做“Linga”,意思是“男性生殖器”,是印度教中的圣物。雨水落在Linga上面,然后从下面的台子上流下,就是圣水了。在寺庙里,这样的台子很常见。
这是中央圣殿中的神龛。
从西门出来,依旧是“搅拌乳海”的雕像分列大门两旁。
从最外面的围墙,一直到寺庙大门之间,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两边矗立着很多石柱。
石柱上面的雕像,神兽托起石台。
我们的午饭是在西门外的小店吃的。一出西门,就会有店家拿着菜单拉客。我们在Rady推荐的一家店里,点了两份菜,价格跟市区差不多,味道也是高棉风味的,没有市区做的景致,但填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
吃饱喝足,我们把下午的时间全部留给了此行的重头戏——吴哥寺(Angkor Wat)。
【小资料】
圣剑寺平面图:
圣剑寺卫星照片:
【下篇预告】EP9:吴哥寺(上),用石头砌成的宇宙
对了,最后还有三点很重要:
1:如果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顺手点个赞,相互鼓舞让我们开心快乐。
2: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请顺手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
3:如果想看到更好的文章,请一定关注我,我会写出更好的内容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