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隔热服·借题发挥】《明日方舟》的自我阐释

2022-05-25 17:45 作者:Giraffowl_隔热服  | 我要投稿

【封面是用 AI 画的博士,很喜欢,但和本文没什么直接关系……】


很高兴啊,借这次《愚人号》,这个频道也是有了第一个20w播放的视频,关注人数也到超过5k了。上一次发这种记录阶段性成就、表达感谢的文章还是H7-4之后——然后我就不做101视频了——

这不是重点,这次不会开完香槟后就溜走的。

相反,为了能更进一步地营造我所期待的剧情讨论空间(这也是目前这个频道存在的目的),借着危机合约和复刻这个空挡,我想和大家聊一点更宏观的“故事赏析”。这个赏析和具体“剧情”无关,因为它是超越故事本身的,是关于《明日方舟》故事的“自指”,即


角色在故事里的遭遇描述了 故事”本身在现实中的遭遇


自指(Self-refernece)

“自指”在剧情里多次出现。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各种源于傲慢与偏见的谩骂和互相伤害。各位想必都是网上冲浪的好手,三年来各种节奏,无须我具体介绍。若你曾以沃伦姆德的混乱为参照,再冷眼旁观历次节奏,定能看到这种自指的巧妙和细腻。无论是"开仓验粮",还是“没有元凶”,都可谓一绝。写的不只是沃伦姆德,更是《明日方舟》自身。


另一个很清晰的例子就是临光被消解的冠军之路。

临光通过与血骑士同行冠军之路,在聚光灯下向众人展现美德并非愚昧,也非陈腐。她希望以此鼓舞那些在美德面前犹豫的人们。

但商业联合的大佬之一,卡西米尔报业大亨记者凯恩却指出:“只消几场比赛,民众就会忘记耀骑士带来的冲击,而投入下一轮消费与娱乐中。”在这位洞悉卡西米尔的老人眼中,人们总体而言还是更在意“哪一位骑士更强”以及“骑士周边的定价”。

不管这两个人对卡西米尔大众的观察谁对谁错,在现实互联网上,他们两个的描述都得到了印证。《明日方舟》确实鼓舞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但其展示的美德和思考,也同样在一轮一轮活动中被人们遗忘和消解。当然,这里无关好坏,只是描述事情发生的客观过程而已,各人有各自的道德评判。


若要再浪漫一点,从临光这个个体往外延伸。那么《明日方舟》最大的“自指”就是游戏内的罗德岛,戏里的主角和这部戏本体都高举着某种旗帜,都承受着各种压力和揣测,都在脚踏实地地践行各自的理念。现实可能没有游戏中那么完美,毕竟艺术本来就是高于现实的嘛。



到这里为止,上面的关于“自指”的解释我说清楚了吗?各位平时读故事的时候有看到这一层吗?

如果你能如此贯通理解戏内戏外,后面的内容对你来说应该没什么新鲜的了。而如果这个切入点让你觉得很新奇,那希望你能掌握这个新视角,借此获得更多阅读的乐趣!


“自指”的形式和内容有很多,接下来我们要聊得更具体一点。

既然内容中充满了自指,那么故事中人们对“认识与理解”的讨论,自然也很可能是自指的。

一个角色理解和认识世界和事态的方式,可能就代表着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因此也就可能代表着一类玩家对待《明日方舟》的态度——因为《明日方舟》也是其中一个被玩家尝试认识和理解的对象。

若剧中人推崇某一种态度,也许那就意味着主创团队希望被人以这种态度对待。


跟得上吗?如果受限于我的表达能力而没理解,没关系,兜兜转转之后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

《明日方舟》是如何指导玩家来阅读自己的。

这也是自指得一种形式。围绕着这一点,我准备了三个例子。


借此,我想反思一下我自己在写赏析的时候,有没有知行合一。以及,希望这些内容能为社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提醒一下,阅读下面内容时,请勿对号入座。如有冒犯,那就冒犯了。

剧情回顾一:拉特兰寓言

各位还记得《此地之外》的《信仰号街车》吗?空弦在那个故事里和拜松的父亲、峯驰物流的老板欧厄尔分享了一个兰登修道院的寓言故事:

拉特兰的某座教堂里,有一副恢弘的壁画,描绘了古代英杰们为信仰而战的故事。从各地而来的艺术家,都来品鉴这幅壁画,他们或赞扬或批判,或是选择了理性的沉默。

这时候,从莱塔尼亚某个小地方来了一位暴发户。这位暴发户体态臃肿,不愿爬上教堂的阶梯,于是他就远远望向教堂的窗户,隔着窗户,他看到了画中的一只畸形恶兽。

于是立刻,这位商人开始诋毁这幅壁画,他先说圣洁的拉特兰竟然摆出这种丑恶的画作,有辱风气。随后又说就算是这只恶兽,也有诸多不可取之处。


殊不知他所看到的并非壁画里的恶兽,而是教堂摆件和烛台的剪影恰巧给了他这样的错觉。他甚至都登不上大雅之堂,却能从他所见的浅薄碎片中,拆解出更浅薄的见识。

您觉得,问题来自哪里?

暴发户或者不多见,但难等大雅之堂却大放厥词的网友,则时有出现,防不胜防。如今社区氛围已经很好了,这种情况已经万中无一。我的投稿中也只是几万点击才会有一两个我无法接受的评论。

但是,在高度互联的网络世界上,这些“万里挑一”的言论还是不时能被看见,跳出来一个就足以破坏难得的好气氛了。

这便是这个故事的第一层:

批判、赞扬、和沉默都是合适的,前提是要亲眼看过、尝试过去理解。若只是凭借道听途说得只言片语就胡言乱语的话,如此自取其辱,便怪不得别人的鄙夷和嘲笑了。


故事要是只停留在这里,倒也只是老生常谈,免不了一股说教的感觉。无论是“云玩家”还是“道听途说”的乐子人,相关的骂战早就叫人生烦。然而,这个故事的亮点是讲完这个故事引出的,空弦对欧厄尔的评价:

如果真要问一句“教堂凭什么要修建那么高的楼梯”,那的确也是一种傲慢。

您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碎所有的傲慢……

若有人想看壁画但因楼梯而感到为难,欧厄尔便是愿意为人们修建电梯的工人;若有人想要开阔视野但碍于天灾横行,他便开路修桥,连接整个泰拉。他要打碎一切傲慢——包括且不限于天灾。何等雄伟的理想!

我自然不敢与之相提并论,但若阅读有门槛而使人为难,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助人翻过门槛。


说起来,出门在外的丰蹄大叔真是都很朴实可靠啊,米诺斯什么神仙国度,真就遍地英雄吗?英雄从人民中来,又回到人民中去。欧厄尔真是一位魅力十足的大叔——一如所有有魅力的大叔一样,鹰角是不会给我们抽的。

好像有点跑题了,收回来。

这个片段中,撇开崇高的伟人和傲慢的暴发户,剩下的普通人便揭示了阅读的第一步,就是:

亲自去读、完整地读。(废话



剧情回顾二:启示与属灵的光

第二段“自指”的对白来自《吾导先路》中,教宗和安多恩辩经的一幕。这次讲的是傲慢与偏见的另一个角度:牵强附会,自我感动,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现实来认识世界。

可叹的世人们啊,依旧会为“启示”覆上一层属灵的光。

不管人们对拉特兰的律法有着怎样的幻想,律法都不会为之所动,它依然是恒定的。正如同《明日方舟》的剧情文本——只要还没出现吃书的情况。但就算是吃书,也是要出现“吃书”的文本证据才算是吃书。瞎扯也该找证据。


此外,

教宗不阐释律法,律法阐释它自己。 

没有Up主能阐释剧情,因为自洽的剧情阐释它自己。剧情和读者理解相左,那自然是剧情对。

包括Up主在内的读者们在剧情之上感受到的激昂、痛苦、悲伤、愤怒和恨确实是不容否认的真实情感,但真实的情感也是可能源于错误的理解,可能是一层被赋予的“属灵的光”。

只是作为消费的话,停在这里自然是没问题的。但若要进一步思考、推论和评价,还是要实事求是地回到文本上。


社区中——包括我的赏析中——时常会有自我感动的恨和爱,或者说,写high了,疯狂煽情。前者最近的例子就是对深海教会的厌恶,后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对“革命”口号式的和浪漫化的想象。

卡西米尔的托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农村包围城市”,看到维多利亚的工人的遭遇结合整合运动,我们这个文化背景的读者可能下意识就会接一句“武装夺取政权”。

但唯物主义辩证法要求我们的是实事求是的研究。在泰拉,托兰他们有这个条件吗?整个维多利亚目前更是风起云涌,空喊两句口号自high并无助于理解剧情。

照套口号和模板的条件反射是应该警惕的,应该往更深的走。


而关于《愚人号》中的阿玛雅的赏析,我认为自己没写好。切入点是好的,但结尾太跳脱了,应该更强调凯尔希最后的那一句话:

泰拉既载满了弊病与愚昧的痴人,也载满从癫狂与无序中寻找理性的圣徒。

凯尔希不只是在为圣徒们奔波,她也为有缺陷的、犯下错误的“痴人”们努力。

深海教会确实两头不到岸,不人不鱼的,并不值得推崇,但是把他们逼上这条路的是让人绝望的“大静谧”及后面的次生灾害。他们反映的是伊比利亚的大背景,而不是一群应该被批判的对象——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这里也引申出后面的第三点)

从评论区反馈来看,这一点没有传达到的话,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应当反省。


总结起来,这便是阅读的第二点:实事求是。

当然,你也可以质疑:“这篇文章说的这么多自指,但这些自指在《明日方舟》原文真的是这个意思吗?还是又是一层属灵的光?”

很明显,是我牵强附会的 ( ̄▽ ̄)

或者说,未必十分牵强,但肯定有“附会”的成分。因为这些讨论的适用范围远不止阅读,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我只是把它们作为素材编排起来构成一个属于我的表述而已。不然怎么叫“借题发挥”。


另一个值得质疑的点就是:“按照原文的说法,这种盲信、这种属灵的光就是不可取的吗?”显然并不是,安多恩和菲亚梅塔都是从盲信走到如今的。

那么,这一点对照到现实有意味着什么呢?

这是一个不错的、留给读者的问题。



剧情回顾三:老魏谈“对错”

老魏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而他最让我难忘的一幕就是他在屋顶和小陈对话的回忆——我之前也曾经引用过。这也是本文要说的第三点:

这片土地不因一件事一定发生就宽容待它。严苛的土地,严苛的人民,严苛的统治。除了对错,它们什么都不在乎,好像对错才是它们的生命,而不是呼吸和吞咽!【M8-2】

严苛的网络、严苛的网民我真心希望玩家们在讨论剧情的时候少讨论点对错。

是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之前在第八章的时候,我们已经聊过,无论主观动机如何都不应该颠倒黑白。

但世间不只是对错,故事里更不只有对错——尤其是我们不需要审判故事里的角色,我们更没必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分辨对错之上。


但错误是可以被弥补的。

晖洁,听好。正确行事值得你努力一生,纠正错误,却值得人押上性命。

重要的是,为什么他会犯错?她知道这是错的吗?为什么它宁可犯错也不选择其他手段?

重要的是,他犯错之后如何弥补?她为了弥补付出了什么代价?它的弥补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是赎罪了还是造成了更大的祸害?

他们接受这个错误造成的后果和他们弥补的结局吗?


《明日方舟》很少塑造完美的角色,每个人身上都是背负着什么的。爱国者一生四次“背叛”,也就是四次否认自己的过去,被否认的,自然是被他认为是错误的。老魏虽然在乌萨斯的战争机器面前守住了龙门,但他依然有愧于陈 Sir 的母亲,他愿意用一辈子去弥补。

还有更多更多的角色,无论是熊孩子、安多恩小队,还是凯尔希、塔露拉、博士——甚至阿米娅也在信物中请求原谅。

前两天我在安多恩的赏析下回复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很合适的例子:

我认为这(当年攻击蕾缪安)是安多恩不容否认的污点,但也是他完整形象的一部分。这是他“私心”最强烈的体现(不惜攻击自己的队员也要获取答案)。而正如文中所说,安多恩的“私心”对他的魅力来说是不应忽略的一部分。

这些背负着罪和悔前行的人们,才是故事精彩的地方——噢,我又开始煽情了。但这应该不是“属灵的光”吧。毕竟这才是阅读故事的趣味所在。


这便是我想借《明日方舟》的“自指”表达的第三点:

阅读和相关的讨论不是为了审判。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主要目的还是自省,也希望以后如果我在写稿子的过程中犯下这些错,各位读者朋友能用这些武器发起质疑。

若你想拿这些武器去打架……我挺怀疑这架打不打得起来,毕竟读到这一层的都不会和你吵架,读不到的,你引用这些词句他也不懂。只能说,美德只能作为目标,若作为武器则太脆弱了。


除此之外,先前若没太留意“自指”这种现象的话,之后可以多注意注意,挺有趣的。你还留意到哪些呢?不妨来评论区留下你喜欢的片段。

鹰角从创作的最开始就把读者的反应考虑在内,正是我们多种多样的反应和鹰角共同完成了《明日方舟》——有人会觉得这是看不起人的小技巧,觉得鹰角有种“哈哈,你已经被我看透了”的优越感,因而感到不适。

我只能说,技差一筹就认了吧(笑)。而且鹰角也不是从“嘲笑”、“鄙视”的角度来设置这些剧情的,而是只是单纯“不避讳”地描述现实而已。笑一笑就好,没必要对号入座,上纲上线。


更进一步,除了“自指”,《明日方舟》的剧情和现实议题的联系也是总所周知的紧密,都很值得聊聊。但过分展开的话就很容易变成真的“借题发挥”,脱离文本,变成“属灵的光”。所以,在本频道的赏析中,我也尽量克制,有时候只会一句带过。《愚人号》阿玛雅一篇已经是聊得比较“过火”了。但作为读者,这些都是值得深挖的切入点呢。欢迎在评论区展开。

【隔热服·借题发挥】《明日方舟》的自我阐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