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100年前的科幻寓言电影
每周一部电影,这周看的是《大都会》。

这部电影上映于1927年,距今近100年了,纵使我观影无数,还是被这部电影震撼到了。这是一部黑白默片,资源并不好找,我找了好就才找到,幸好不负所望,精彩极了。

电影讲的是未来的一个大都市,人类阶级差异两极分化,上等人住在地面上,有体育有娱乐有休闲,而下等人只能住在地下城里,从事着劳累又危险的工作。

男主是大都市统治者的儿子,他本来是个无忧无虑的天真青年,享受着父亲提供给他的一切。一日,他在花园里跟众美女们玩乐,意外撞到了来自地下城的女主,一个美丽圣洁的女子。

男主追随女主来到地下,见到了工人没日没夜的辛苦工作,生出了深深的同情心。他返回地上,在新巴比伦塔找到了父亲,请他解救工人们。他的父亲正是奴役工人才站在的统治地位,当然拒绝了。

男主偷偷潜回地下,换了工人的服装,加入了工人们的队伍。由于长期的压迫奴役,工人们也暗暗聚集起义的力量,而女主正是那个号召大家反抗的信仰。

先按下这条线不表,回头说回男主的父亲,他一方面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另一方面还是个痴情的种子,他的妻子早早离他而去,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妻子,常常去妻子过去的住所看望。

那里有个怪异的科学家,好像电影里的科学家都那么奇奇怪怪、不近人情又有些变态,这个科学家也是这样,变态一样地痴迷着别人的妻子,甚至造出了一个机器人,幻想复活她。

统治者找到了科学家,知道了机器人的事情,同时得知女主在号召起义。于是,他让科学家绑架了女主,并按照女主的模样复活了机器人,让假女主在地下城里煽动工人们暴动。

假女主成功煽动起工人们的怒火,砸掉了所有的机器,包括地下城的核心机。地下城马上陷入了瘫痪,逃生通道关闭,水库喷出水来,一副世界末日的景象,众人只得逃命。

这时候真女主从科学家手里逃了出来,发现地下城已经天塌地裂了,一番苦苦无力的拯救后,被迫同大家一起逃离。工人们发现被假女主欺骗了,一窝蜂地闹起来要把女主烧死。

当然,女主不可能就此丧命,被烧死的是那个机器人。在影片的最后,统治者救了工人们的孩子,男主在女主的劝导下,撮合统治者和工人们和解,实现了两个阶级的和谐共处。

不愧是科幻电影,就连结尾都是这么科幻。在学习过上万年的人类历史后,认识到一个规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随着改变,劳动分工和生产资料同步进行分配,人类的差异性就此出现。一开始差异不大,部落长不一定有多大的权利,但随着社会发展,差异越来越大,阶级开始分化。

阶级的分化一旦出现,就难以消失,有时候通过暴力手段,消除了某个阶级,但很快又有新的阶级出现。即使到了近代,民主社会出现,阶级也没有彻底消失,而是从明面转入了暗面,也就是阶层。

现在社会的阶层固化丝毫不比过去的阶级来的弱,底层人工资可能连三千都拿不到,而上层人纸醉金迷的生活,是我们平常人怎么也想象不到的,在他们的世界似乎消费金钱的单位都是以亿万元计。

阶层能够缓解吗?如果在有上升通道的时候,或许还可以给底层人以希望,但社会固化后,通道关闭了、狭窄了,底层人越来越难以成为上等人了,寒门再难以出贵子了,小小的通道也就没了。

结果要么是摆烂,要么是暴乱,就像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可悲的是,目前看到的更多是摆烂,越来越的人在上升无望后选择躺平、回归自我。

当然,这不能责怪这些人,毕竟达则兼济天下、贫者独善其身,我们常常只能改变自己,能做好自己已经不容易了。如果放眼未来呢,未来的世界会有什么样的演变,变好还是变坏。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访谈节目,说每次人类社会出现科技革命,财富就会进一步集中,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工业革命如此、电气革命如此、能源革命、互联网革命同样如此。

当前,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的大潮中,似乎这种规律将再次重演,普通人怎么可能掌握人工智能那套科技,被人工智能替代掉工作还差不多。如果工人失掉谋生的工作,奴役将不可避免。
如果任由社会就此发展,《大都会》就不止是个科幻电影,而将变成一部纪录片,更可悲的是并不会想电影中那样会出现大和解,而将是无尽的黑暗,人将不再成为人,连机器都不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