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黄河(30集全)

黄河为何泛滥成灾?
原因:⑴自然地貌和土壤因素: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再到黄土高原。特别是在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颗粒细,孔隙多,耐冲性差,遇水则变成泥流,故黄河水在中游地区挟带大量泥沙,但一到华北平原后,水流减缓,泥沙自然容易堆积起来,河床被抬升起来形成悬河。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称壶口已经离开孟门山,北移了1475米,而从北魏到现在则迁移了5000米了,这说明黄河的侵蚀十分严重。
⑵气候环境的因素:黄河流域近2000年来历史气候总的来看是越来越转为干燥寒冷,全年降雨量减少,而且70%都是集中在夏秋,多暴雨,洪峰流量大大高于年平均流量,难免会冲坏河堤(一遇暴雨往往造成下流漫堤或溃决)。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的侵蚀中自然侵蚀占70%,而人类加速侵蚀只占30%,这就是说自然地貌、土壤和气候环境是造成黄土高原高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⑶人类活动因素:历史时期人为因素往往加重了水灾的成因,使水灾在频率和强度上都不断增大。比如,据研究表明,历史时期黄河中游曾是我国的暖温带林区,山上几乎都有茂密的森林,山下平川原野,植被覆盖良好,对防止和延缓侵蚀的进度都有一定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利用黄河水作为军用工具的事例不少,如五代后梁为阻止李存勖南下,在今山东东阿县和河南延津县两次掘开黄河堤防,造成河南、山东大水灾;1128年,宋决开黄河以阻金兵南下。1232年蒙古军攻金朝归德,人为决河于归德,造成河水夺淮入泗;1938年国民党军队为阻止日本军队进攻,炸开河南花园口黄河大堤。
附录:近三千多年来,黄河的决溢和改道严重影响了下游地区的地理面貌,淤塞了河流,填平了湖泊,毁灭了城市,阻塞了交通,使良田变成了沙漠,洼地沦为湖沼,沃土化为盐碱地,生产受到破坏,社会经济由此凋敝,加剧了中国黄河流域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发了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