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超标引发自闭症?如何重建肠道排毒功能?
自闭症(ASD),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语言发育障碍、缺乏情感反应、刻板重复动作等。自闭症患儿外表上并无异常,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仿佛被一扇大门锁住了,无人能够进入触及。据统计,2018年美国自闭症发病率就已经高达1/59。我国暂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2015年在《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中提及,我国的自闭症发病率约为1%。
自闭症的发病原理至今学界也没有定论,既有遗传基因的影响概率,又可能与环境有较大的关系,但毋庸置疑的是肠道菌群确与自闭症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肠道菌群与自闭症
以儿童自闭症患者为例,大多数的自闭症患儿缺乏消化酶,生活中也会出现挑食的问题,而且自闭症儿童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情况也较多。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婴儿出生前所摄取的营养不足,这也是许多儿童挑食的可能原因(据调查,孕妇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婴儿出生后的饮食习惯)一方面挑食和消化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了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自闭症患儿的肠道菌群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如常见的长双歧杆菌缺乏。
2020年,我国科学家王娟(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康禹(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发布在Science子刊的文章揭示了儿童自闭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自闭症儿童的解毒酶及其通路存在明显缺陷,肠道微生物排毒功能受损导致毒素积累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这是自闭症发病机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研究团队进行了普通儿童和自闭症患儿的肠道菌群检测对比,选择了年龄和生活环境相似的79名儿童,尽可能的降低肠道菌群的其他影响因素。这79名儿童中,有40名普通儿童和39名自闭症患儿,各为一组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团队获取了两组儿童的检测数据,发现解毒酶的比例差异较为明显。为了佐证这一检测结果,研究团队又对65名自闭症患儿进行了新一轮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与第一次无异。
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了肠道的排毒能力对儿童罹患自闭症的影响,肠道排毒能力差导致毒素堆积,继而进入血液,通过循环影响了脑细胞的线粒体,进而导致了自闭症及其他精神类疾病的发生。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儿童自闭症的成因提供了一条思路,更是为如何针对性的治疗儿童自闭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即通过毒素的排出和对缺乏菌群的补充调整肠道环境,以降低自闭症的发作直至治愈。
关注恒泰善行公众号,获取每日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