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783名著导读 |《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全书速递

2022-08-02 10:24 作者:中传考研de核桃  | 我要投稿

今天我们名著导读课带读的书籍是《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以下为大家提炼了这本书的作者简介、核心内容、推荐理由、框架逻辑、核心观点与案例、重点章节、写作启示等等,让大家能够提前预习,提前了解↓↓↓。

导语:本专栏选取人文社科领域内的9本重点文献进行导读,旨在帮助同学高效梳理书中知识点,为考研学习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打基础。

01 作者简介

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当今世界知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家,现为德国耶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埃尔福特大学韦伯学院社会文化研究所所长,纽约新学院大学客座教授,德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后增长社会”研究项目主持人。

罗萨师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霍耐特,对政治哲学、批判理论、社会学理论都有极深的造诣。代表作《加速:现代时间结构的改变》、《共鸣:论世界关系的社会学》等。

02 核心内容

《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是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理论家罗萨对现代社会进行病理诊断的批判性著作。作者从社会加速的角度重新理解“异化”现象,认为不断强化的增长逻辑造成了科技进步、社会变迁、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以至于人们与过往的空间、物、行动、时间、自我和社会不断地疏离与异化。

由社会加速导致的异化出发,罗萨认为与异化关系相对立的状态是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共鸣关系”。通过“共鸣”或许可以实现“丰富而多面向”的“美好生活”。

03 推荐理由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罗萨独辟蹊径,以“加速社会”为切入点,建构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并没有实现想象中的美好未来,反而变得更忙碌了。我们好像拥有一切,又毫无自主权。我们可以借助此书的探析该社会现象的根源。

并且,这本书出版于2018年,可以说是批判学派最新的理论成果之一,观念很新且容·易理解,是进阶的合适之选,同时也贴合当下中传783的考题趋势,可以借此书在分析相关社会类话题时打开我们的专业思维。

04 框架逻辑

  • 思维导图

05 核心观点与案例

一、何谓“社会加速”

罗萨观察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加速”现象,总结出了加速的三个维度:科技加速,社会变迁的加速以及生活步调的加速

1 . 科技加速

即关于运输、传播沟通与生产的目标导向过程有意义的速度提升。比如飞机火车的提速,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信息传输速度的提高,流水线速度的提高等等。科技加速完全改变了社会的“时空体制”,改变了社会生活的空间和时间的知觉与组织。在自然条件下,人对空间的知觉性是优先于对时间的知觉性,但在加速情境下,空间对于时间自然地优先性被翻转了。

2. 社会变迁加速

指社会要素本身的加速。比如说社会结构、知识、实践、态度、价值、流行、社会语汇、惯习、阶级、社会事务、责任等等,都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越来越短暂且容易消逝。

当下的时态正呈现一种萎缩的状态,“现在”一词所表达的时间段越来越短,过去消失的越来越快,未来来的也越来越快。我们感触很深就是流行和时尚趋势的更新不断加速,我们翻出仅仅是几年前的照片,都会感受到一股年代的气息。另一种表现就是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和职业选择的变化。

3. 生活步调的加速

罗萨认为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主观上,就是个人的时间体验,总觉得很时间很匮乏、觉得忙碌、有紧迫感与压力感。而客观上的测量方法,就是测量那些可以界定的行动所消耗的时间是否变短,单位是否缩小。前面也提到其实科技的进步提高了我们做事的效率,为我们减少了做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悠闲,反而更加忙碌呢。在科技加速的同时,我们的事务量也不断增加,效率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所做任务量的增加。与之相关还有时间中的“零和游戏”的概念。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而在时间运用上,可以理解为自己节约出来的时间其实在帮别人做其他事情,所以整个社会节约的时间最终会产生一种零和效果,并没有时间真正被节约出来。

二、社会加速的推动机制

科技加速本身并非社会加速的原因,相反,科技的进步似乎是现代社会的时间短缺所驱动的,它们就是在回应时间匮乏不断加剧的问题。

罗萨的三个答案

1.社会动力:竞争

资本主义中的获利原则和法则是否扮演了一个主要角色。

首先,工作时间是生产当中的一个根本因素,因此节省时间是节省成本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简单而直接的手段。其次,存贷和利益的原则,使得投资者想办法提高报酬和资本循环的速度→加速循环和消费。最后,利用创新来暂时领先其他竞争者是必要手段。现代生活当中,几乎所有领域最主要的分配原则都是竞争逻辑。

然而,由于在竞争当中的判决与区分原则是成就,因此,时间,甚至是加速逻辑,就直接处于现代性分配模式的核心当中。成就被定义为每个时间单位当中的劳动或工作(成就=工作除以时间,像物理学的公式所做的那样),所以,提升速度或节省就直接与竞争优势的获得有关。

2.文化动力:永恒的应许

现代社会是世俗的,因为从文化的观点来看,现代社会的重点都在于此世的世界,而不是死后的世界。不论人们是否拥有宗教信仰,他们的抱负、欲求、渴望,一般都指向此世的贡献、选择、财富。现在,根据西方现代性的主要文化逻辑,生活的富裕、满足和质量,都由生的历程当中所拥有的体验的总和与深度来测量。

于是,在这样的生命观当中,好的生活就是丰富的生活,也就是有丰富的体验与能够充分自我实现的生活。这样的观念,让我们不会再去期待死后会有个“极乐世界”,而是宁愿坚持在此世的诸多可能性当中,尽可能实现各种选择,去体验人生各种复杂的高低起伏,已是现代人的主要抱负了。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步调的加速自然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如果我们“加倍快”地过生活,如果我们只用一半的时间来实现行动、目标与体验,我们就可以加倍体验的“总量”,也因此加倍了“生活”的总量。现代加速的幸福应许,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观念,它认为“生活步调”的加速,是我们在面对有限与死亡的问题时,所作出的(亦即是现代性的)回答。

3.加速循环

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速已经成为一个环环相扣,不断自我驱动的反馈系统。生活步调加速促使人们渴望通过科技发展来提供更多的空闲时间,从而缓解时间资源的紧缺,推动了科技加速;科技加速促进了社会环境以及实践形式等的改变,推动了社会变迁的加速;社会变迁加速使人们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步伐以适应加速发展的社会,推动了生活步调的加速;而“科技加速是时间资源短缺和由此而来的生活节奏提高的直接后果”。

三、“加速社会”如何产生“新异化”

1.马克思:“异化”与“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就是“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 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 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 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 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总之,工人的“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 劳动不属于他; 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

2.罗萨:异化是一种“无关系的关系”

① 空间异化

科技加速改变了人们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空间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被逐渐压缩,人们对地点和方向的敏感度已经远远不及对时间的感知程度,对空间也变得越来越陌生和疏离。我们无法与所居住、生活的环境建立熟悉的亲密关系, 居所从温馨的港湾转变为可以随时更换的商品房 ,这种脱节使空间成为没有意义的、没有回忆的“沉默空间”。

在“世界村”中,社会亲近性与物理临近性之间逐渐脱节。与之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脱域”,“脱域”是指“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它描绘的是现代社会关系如何摆脱传统社会时空 “此时此地”的限制,呈现出的一种特征和状态。正因如此,主体的人逐渐从与其个人情感和生命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地域生活情境中抽离出来,并逐渐蜕变成一种原子化的个人。

② 物界异化

社会变迁加速使得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物在社会变迁加速的进程中逐渐提高了其更新换代的速率,在频繁的更换中人们已经无法与物界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系,其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资本逻辑的扭曲关系,物品的“道德消费”已经远远胜过物品的物理消费。过去我们自身与物是相互联系的,丢掉了物,就改变了我们的特质,但现在我们似乎没有十分熟悉我们的“物”。

③ 行动异化

我们“自愿”做的事,并非是我们真正想要做的事。我们 “无法专心”做“真正想做的事”,或是干脆直接打消了做“真正想做的事” 。

④ 时间异化

与时间关系的异化使我们感受到的片断式的外在体验越来越丰富,然而深深烙印在生命历程中的内在经验却越来越贫乏。纪念品和照片承载了回忆和体验,而不是由生命来承载刻骨铭心的记忆。

⑤ 自我异化与社会异化

自我异化即我们与空间、时间、行动、体验、物品、产品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与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就会产生一定问题,“自我异化”的社会性升级即整个社会的异化。

06 重点章节锁定

本书的第一章、第三章需要着重掌握。

第一章概述了社会加速的现象以及原因。一开始,作者分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加速”现象,并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的加速以及生活步调的加速三个范畴来进一步观察。其次从社会动力、文化动力、加速循环三个维度探讨了社会加速现象的成因。最后分析了高速社会带来的问题以及加速社会理论对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着重阐述社会加速导致人的异化。本章在提出时间情境批判的三种形态的基础上,对功能批判和规范批判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异化的五种不同表现形式:空间异化、物界异化、行动异化、时间异化和自我异化。最后把“共鸣理论”作为构成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规范性部分。

07 写作启示

一、“社会加速”与受众

网络媒介播出的影视作品以“倍速”“快进”的方式,令观看节奏空前加速,由于社会总体的“时间加速”,人们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倾向于在更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做更多的事,多任务同时处理,多屏幕同时运行,加快的生活步调使受众的注意力被层出不穷的“任务”吸引。

二、“社会加速”与影视创作

“社会加速”给影视创作的各方面都带来深刻影响。

1.影视创作追求“强情节”“名场面”

为了抢夺观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在创作中追求“强情节”“名场面”,倾向于结合社会热点议题“定制话题”。比如《三十而已》播出时,“顾佳打林有有”“王漫妮相亲”等话题一直在微博热搜榜的前几位。

2.慢综艺等节目助力“社会减速”

在效率第一、速度至上的时代中,“社会减速”现象同样值得关注,以李子柒的短视频、慢综艺为代表的影视作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对“社会减速”的呼唤与渴望。

三、“社会加速”与新闻生产

“社会加速”给新闻生产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了实现更快的新闻生产,人类发明了智能写稿机器人、智能剪辑软件和虚拟主播等新技术产品,这些产品的更新迭代也越来越快,这是科技的加速。它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新闻工作者带来了身心压力和认同危机。

请持续关注干货系列专栏~



历史名著导读,可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

名著导读 |《人文科学导论》全书速递

名著导读 |《作为文化的传播》全书速递

名著导读 | 《媒介现代 : 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全书速递

783名著导读 |《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全书速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