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5式自动步枪——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里程碑

2019-12-10 15:18 作者:冰封之龙  | 我要投稿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一把崭新的步枪——中国95式步枪随着驻港部队的多款武器一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自从它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以来,围绕95式的讨论就一直不绝于耳。有人称赞他是一款符合中国国情的好枪,有人则批评它相当程度不如人意。现在,在庆祝新步枪诞生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位为祖国国防奋战二十年的老兵。

本文将从步枪的核心结构——枪机结构的变迁谈一下95式步枪。至于其他的长期纠结的瞄准基线,扩展性,本文不讨论。

首先,在讲述95式步枪结构之前,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被誉为世界步枪两大豪杰的M16系列和AK系列的枪机结构。由于冷战全球被划为美苏两大集团,因此全球50年代以来的轻武器,或多或少受到这两种枪的核心设计。

M16的枪机结构,采用多头枪栓,注意他闭锁导槽是在枪机后端上的,而且它自动机长度因为是气吹结构而比较短
AK系列枪机,采用二战以来传统的两头枪栓,闭锁导引槽在枪机框(下机匣)上,因采用不分离的长行程导气结构,枪机结构较重


在设计结构上,AK设计年代较早,结构也比较简单,快慢机原理也是沿用二战冲锋枪,半自动模式比全自动模式复杂。而AR-15/M16设计比AK晚了10年,因此用了很多当时堪称革命性的技术,如多头闭锁枪栓,复进簧枪托内置并直接连接枪机尾部,同时自动机默认是半自动,全自动需要增加一份额外的枪机结构,因此民用版本的AK改成全自动较为容易,而AR15是几乎无法通过简单操作改成全自动的。

而中国步枪的发展史,就绕不开建国后第一款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

63式步枪,承袭了56半自动和56冲锋枪(AK47)两者特征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第一款列入“自动步枪”分类的枪械,这把枪是当时步冲合一思路下,试图整合56半自动和56冲的武器,因此枪机结构也是继承了这两者:分别是56冲的转栓式枪机和56半的短行程活塞结构。虽然63式本身因定位不正确(停留在二战拼刺刀思想),设计老旧(和M14一样保留二战步枪外观并装载长刺刀),和生产时国内的混乱管理而很快在1978年撤装,但是他开创的自动机结构却在中国轻武器发展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此后无论是81,87,95,03还是今年出现的新步枪,全部都是63开始的短行程活塞+转拴式枪机设计。

81式自动步枪,外观类似AK,但内部结构却类似于63式

在中越战争时期,中国在79年汲取到56系列枪族问题后,开发了著名的81式自动步枪枪族。81考虑到可靠性和紧迫性,定位于“过度产品”,因此设计较为保守,回归了56冲的整体外观设计,同时采用了63式上得到验证的自动机设计,除此之外,还加长了自动机导轨长度,采用旋钮式快慢机,尤为重要的是81式枪管,枪机都按照班用机枪设计,后期更采用奥地利引进的冷锻重型枪管,使得81一直具有国内最高的枪管寿命和精度保持能力。因此,虽然已经退出一线部队很久,81的传奇故事仍未结束,在09,19年大阅兵仍然作为劈枪方阵出现,展示了它在中国枪械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在1980年代,中国和美国处于蜜月期时,中国从美国取得了M16A1步枪和SS109枪弹的设计生产技术,之后便衍生出CQ(全自动的M16)和CQA步枪(仿制M4)两款步枪,并一直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另一个出口大宗就是56系列)。但是,由于M16直接导气式结构存在的固有的不防水的问题,因此它并未成为中国制式步枪,而全球大部分欧美国家、日本和台湾地区采用的步枪,则大多数源自于AR-18式短行程活塞设计。所以说,从这点上,中国未采用M16也是很正确的。

而在此阶段,中国在推进国内5.8枪弹研究同时,和欧洲枪械公司合作也丰富多彩,从斯太尔公司引进冷锻技术(用于步枪,还有105坦克炮的锻压技术)同时,还接触了AUG步枪。

AUG,对我国95枪族影响颇大

AUG步枪有当时很多的独创之处。首先,AUG是较早而使用很广的无托枪,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同时放弃了机械瞄准,只用1.5倍光学瞄准。而且AUG的模块化很高,抓住前握把旋转,即可更换各种长度枪管,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95的枪族化。当然,AUG的一些设计,如独特的快慢机和弹匣固定方式并不适合中国,因此中国之后设计的步枪也没出现AUG的相关色彩,但他的复合材料枪身,枪族化,高镜架思路倒是影响了95式。

1987年,5.8步枪弹定型,为DBP87式,一年之后,88式机枪弹定型。从此,中国7.62全系列停产,中国即将转轨小口径时代。因此,以81式改装的5.8mm口径步枪也出现了。

81和87,外观极为相似

87式基本上可以看作81式换口径,只是握把和枪托用了少量复合材料。因此87重量很大,生产量也很少。在1991年,中国重启5.8步枪设计工作,由于设计队伍青黄不接,因此少见的组织了“全国大会战”,在大量的设计中,无托枪笑到了最后,就是我们看到的95式。

95式分解图,可见照门,准星是固定在枪管的
95的枪机继承了63以来的国内自动机

95式自动步枪结构仍然采用短行程活塞+转拴式枪栓的整体设计,只不过枪栓改成了国际流行的多头式,整体上设计达到了80年代的整体水平。但是,除了这套枪机以外,95其他的问题就非常严重了。这背后的故事十足表现了追赶世界潮流的难度。

第一就是复合材料枪身。枪械的复合材料在全球都不是一帆分顺的,比如AUG步枪就在中国严寒测试出现裂纹和破坏。而90年代95研发之初,根据军工记忆里朵应贤回忆,全国只有一家能做95式枪身的塑料厂,而且95式基本型也出现了长期使用后枪身发白,受潮发霉,长期低温条件下也会强度下降(2019年9月央视《军武零距离》提到了以上几点),直到2010年95-1式出现后才彻底解决。

第二是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影响很大的细节设计。最典型就是位于尾部的快慢机和简易夜里荧光点。根据八一勋章获得者新疆武警指挥员回忆,在一次反恐清扫中,由于95需要双手操作保险,时间很长,因此他只能冒险下令开保险扫荡,果不其然一名持长枪的恐怖分子在草丛里挺枪刺中一名战士的嘴,打掉了六颗牙,但幸亏他步枪已经打开保险,在被刺中同时射出一排子弹击毙了恐怖分子。在此之后,95-1把快慢机移到握把,取得了单手操作能力。而旧的荧光点还有使用时间长之后变暗,甚至会被擦枪时擦掉的问题,后来慢慢解决。

第三,就是95配件开发滞后的问题。受制于90年代我国加工技术,95原配的瞄准镜和88狙击枪一样,只有1500-2500发寿命,无法与枪管同寿,大大制约了配发范围;而91式枪挂榴弹发射器也开发滞后,长期只有震爆弹,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未能配发。一直到2010年QLG10出现才改变现状。

91式榴弹发射器,一般只有镇暴催泪弹
95基本型配备的QLG10式榴弹发射器,不常见
95-1式和它配备的QLG10A式榴弹发射器,不兼容95型,参考了FN F2000的榴弹发射器

第四,也就是最麻烦的问题,就是枪弹设计。受制于化工工业发展缓慢(1980年国内硝酸产量还不如1944的德国)和制造技术落后(国内09年一篇56所论文指出,中国弹药生产线沿用是苏联50年代技术,每分钟只能生产100发,而美国可达每分钟1200发),长期以来国内子弹技术,尤其是发射药技术落后。95式使用的87式子弹,只有280兆帕膛压,而美国SS109,苏联M74都是380兆帕,发射药差距相差很大,而且国内87式残渣率高,对于小口径步枪经常容易堵塞导气管,因此擦枪要勤;95-1用的10式虽然改成双基药,膛压提升到310兆帕,但由于膛压升高,95-1膛线也改成6条,因此后坐力有所提升,而子弹又出现了挂铜,离群弹的问题。因此,2015年朵应贤采访中提到必须彻底治疗子弹的“心脏病”,此后中国陆续开发了一些新弹,目前还没官宣。

2019年9月军武零距离(B站有)节目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变化。第一就是生产厂广泛采用数控机床,品质得到了保证,节目里92G手枪也解决了零件不可互换的问题;第二就是今年大阅兵的新步枪,无论在外观设计还是扩展配件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达到了世界水准。

国内新步枪已采用上下皮卡丁尼导轨,也可能参考HK416那样采用了枪托内置复进簧,弹匣卡笋也很人性化

因此,无论95式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惊喜和遗憾,它永远是我国轻武器发展史的一面丰碑。在它的30年研发服役历史中,生动体现了我国轻武器由落后到追赶,由追赶到先进的发展史。

95式自动步枪——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里程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