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我的新频道!

大家好啊,我是安大雄,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近刚做的,这个“日心说Heartsays”频道。

为啥要做个新的频道呢?
有三个原因吧。
1,平台算法与流量
从自媒体运营的专业角度来看,我们这些创作者都是被标签化的,而这个标签,是随着发布内容,而逐渐定性的。
我的“安大雄”账号,说实话,不太受平台喜欢,推荐量很低,这个我后台都能看到,点赞等数据跟播放不是一个健康的比例。
大部分人看视频,都是等着算法推荐,但对于平台,更偏爱推送短而刺激的内容,而我这种非常垂直精准,不刺激,没啥情绪的内容,是推荐量会少的。
总之,又长又小众,还不带啥煽动性的情绪。
加上本身谈论的话题,就是偏负面的,数据上肯定不好看,平台不太喜欢,所以有些朋友都反映,我更新了好几个,但没有看到推送。
之所以有些内容能播放高,原因是很多朋友会重复观看(十分感谢!),转发的比较多,不是那种火一阵子就完了,算是不过时,需求强的内容。
但从运营的角度来说,标签的限制会导致没有稳定的推荐和流量进入,一些我寄予厚望的内容,难免被限流或雪藏。
2,内容杂乱无序,调性不一致。
大家看我做的系列很多,有些已经比较完善了,比如森田,认知等干货内容。
有些是偶尔更一下,比如冥想,采访。
有些是反响还可以,但又断了,比如睡前书。
杂乱,无序,整体来说,视频的调性和节奏,感觉都很乱。
但都是很有用的,我哪一个都想做好。
而且有些朋友说实话,难受的时候,会经常看我的内容,但好起来以后,肯定是不会回头看的,因为本身看到了就容易想起过去的痛苦感受,我是十分理解的,我也是这样。
所以疫情在家这二十多天,我跟我媳妇也讨论过很多,我觉得应该把睡前书和冥想这类慢节奏的,单独拿出来,做一个独立的频道,让它调性和节奏一致。
“安大雄”频道,务实,
就可以专心讲思想,讲干货,讲书,发采访,走脑多一些。
而“日心说”,务虚,
负责艺术感,电影化,心灵情感的内容,走心更多一些。
3,制作流程的混乱
我做干货类内容的时候,难免纠结,其实多少有点累,因为要在有限的时长里,尽可能的表达的完整,有头有尾。有时候,挺磨人的。走脑子多了,难免纠结。
但做偏艺术感的内容,就不需要太纠结了。感觉到位就行,做的很享受。
而感觉到位,也是需要条件的,以前睡前书停更原因,就是不成熟。
1)声音的成熟。
从开始做视频,我那时候口条咬字很差劲,就像嘴里喊着袜子,之后几乎每天都练,重新练习咬字发音,气息这些基本功。
要配冥想的内容,尖锐的夹子音肯定不行,要宽,要厚实,胸腔共鸣要饱满,还不能闷,整体还要松弛均衡。
找过别人配,也不符合我的要求,还是自己来吧。现在不能说完美,只能说凑活。
2)配乐和节奏的拿捏。
配乐非常难找,无版权,还要合适,更难。所以纯靠积累。这方面我也是隔三岔五就搜罗,就听。
我电脑里,光配乐就积累了好几个G。
节奏纯是考验感觉了,这些年我做过很多尝试,很多废片都没放出来。
3)有一个人能替我完成内容和画面的衔接
文字内容不是问题,可以做的有很多。画面很难,大家看过以前的睡前书,我打算自己拍,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有些感觉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所以只能用网络素材资源。
本来疫情前招了员工负责剪辑,打算培养一下,但疫情影响,又来不了。
我又没时间剪辑,这不疫情影响下,我媳妇的店铺也关了。
我媳妇她审美算是跟我一致,能八九不离十的完成,就交给她完成了。我再稍加修改就可以了。
更新内容的区分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会在“日心说”中更新什么内容呢?
两类,都是慢节奏:
一类是思想性和艺术感的结合,把一些心灵哲理,用视听语言表达出来,选取的大多都是偏灵性,偏哲理的内容。
比如克里希那穆提,
比如《当下的力量》作者托利的内容。
比如一行禅师,或其他心灵导师的语言,也有我自己有感而发的内容,
主旨就是:觉察自我,认识自己。
所以会谈论相当多深刻的话题,比如欲望,痛苦,恐惧,自由,自我,思维。。。
另一类是冥想引导,
比如萨提亚冥想的全系列,大概五十个左右。
里面更多的是建立对生命积极认知与态度,大量的感恩,欣赏,培养积极信念,增强自信心的内容。
还有其他的,比如正念那些。不过已经在安大雄中发过很多了。
偶尔读读诗,也碰到好诗才行。

绍完毕,欢迎大家关注!
全平台基本都注册更新了。
喜欢听音频的,可以关注喜马拉雅FM:日心说Heartsays
习惯用公众号的,可以关注:日心说Heartsays
b站油管也是这个名字
西瓜视频抖音知乎小红书也是这个名字
下次我再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取名“日心说”。
最后,
感谢各位三年的关注和支持!
我跟我媳妇会继续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