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真题样题+章节题库】
模块一 真题样题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笔试(通用版)真题样题(一)及详解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笔试(通用版)真题样题(二)及详解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面试(通用版)真题样题(一)及答案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面试(通用版)真题样题(二)及答案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笔试(本土版)真题样题及详解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面试(本土版)真题样题及答案
模块二 章节题库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1章 汉语教学基础

1.关于“越来越”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
A.“越来越”表示程度随情况的发展而变化
B.“越来越”后面的谓语可由心理动词充当
C.“越来越”可以放在主语的前面
D.“越来越”的后面可以使用其他程度副词
【答案】B
【解析】A项,“越来越”表示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非程度随情况的发展而变化。B项,“越来越”后面的谓语可以由心理动词充当,如:“我越来越喜欢冬天了。”C项,“越来越”只能放在主语之后,不可放在主语之前,且只能有一个主语。D项,“越来越”本身为程度副词,其后可接动词和性质形容词,不能跟其他程度副词。因此,B项正确。
2.关于句(1)中“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刚”指说话很久以前的时间
B.“刚”在句中能作状语、定语、主语
C.“刚”可以用来单独回答问题
D.“刚”可以表示恰好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A
【解析】A项,“刚”表示说话前不久发生,如“刚出门”;或表示紧挨的另一个动作之前发生,如“刚来的时候”,本题时间参照点为来北京的时候,因此这里表示很久以前。B项,“刚”是一个副词,在句子中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和主语。C项,“刚”作为时间副词,不能单独使用。D项,“刚”可以表示恰好到达某种程度,如:“刚好”“长短刚合适”“刚达到标准”。因此,A项正确。
3. 下列句中的“了”与句(2)中的“了”意义一致的是( )。
A.老王离开了上海没有?
B.钱先生不去广州了。
C.我下了课就去找他。
D.上星期我读了一本好书。
【答案】B
【解析】(2)“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了”中的“了”是语气词,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即之前没有很多朋友,现在朋友慢慢增多的情况。A项,“离开了”中“了”为动态助词,表示“离开”这一动作的完成。B项,“钱先生不去广州了”中的“了”为语气词,表示之前计划去广州但现在不去广州这一新情况的出现。C项,“下了课”中“了”也是动态助词。D项,“读了一本好书”中“了”是动态助词,表示“读”这一动作的完成。因此,B项正确。
4.句(3)中的语气词“嘛”表达的是( )。
A.陈述语气
B.疑问语气
C.感叹语气
D.祈使语气
【答案】A
【解析】陈述句陈述事实因而带有陈述语气,常用于陈述句的语气词有“了、的、嘛、呢、罢了、啊”等,(3)句陈述了在家依靠父母,出门倚仗朋友的这一人际关系的事实,故而此处“嘛”表示陈述语气。因此,A项正确。
5. 句(4)是哪种类型的疑问句?( )
A.是非问
B.特指问
C.正反问
D.选择问
【答案】A
【解析】(4)句“我听说很多中国人也开始过圣诞节了,是吗?”的句法结构像陈述句,没有表示疑问的结构或疑问代词,带有疑问语气词“吗”,其回答只能用“是”或者“不是”等对整个句子做出肯定或否定,所以这个句子为非问句。因此,A项正确。

6.下列哪个词中“间”的读音与“间歇”的“间”一致?( )
A.间不容发
B.亲密无间
C.俯仰之间
D.伯仲之间
【答案】B
【解析】“间歇”的“间”指动作、变化等不连接,读“jiàn”。A项,“间不容发”的“间”是中间的意思,读“jiān”。B项,“亲密无间”的“间”是间隙之意,读“jiàn”。C项,“俯仰之间”的“间”表示时间,读“jiān”。D项,“伯仲之间”的“间”是中间的意思,读“jiān”。
7. 按照正确的笔顺,汉字“歇”的第9个笔画的名称是( )。
A.撇
B.点
C.竖折
D.横撇
【答案】C
【解析】汉字“歇”的笔画顺序为: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点、竖折/竖弯、撇、横撇/横钩、撇、捺。因此,第9个笔画的名称是“竖折/竖弯”。
8. 对汉字“蚩”的声母发音描述正确的是( )。
A.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B.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答案】A
【解析】“蚩”的汉语拼音为chī,声母为ch,正确的发音描述应为: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9.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鱼”和“鳍”分别属于( )。
A.象形字;会意字
B.象形字;形声字
C.指事字;形声字
D.指事字;会意字
【答案】B
【解析】“鱼”是象形字,“鱼”字的甲骨文描绘的就是鱼的外形,即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鳍”是形声字,由形旁“鱼”和声旁“耆”组成,本义是指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的类似翅或桨的附肢。
10. 下列哪个词与“窈窕”属于同一类型的联绵词?( )
A.崎岖
B.囫囵
C.鸳鸯
D.蹉跎
【答案】D
【解析】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三种类型:①双声词,即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联绵词;②叠韵词,即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联绵词;③非双声叠韵词,指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联绵词。“窈窕”属于叠韵词。A项,“崎岖”是双声词。BC两项,“囫囵”“鸳鸯”均属于非双声叠韵词。D项,“蹉跎”属于叠韵词。
11.田字格中的汉字“窕”是用了哪种印刷体?( )
A.宋体
B.仿宋体
C.楷体
D.黑体
【答案】D
【解析】田字格中的汉字“窕”的最大特点是所有笔画粗细一致,且形态无变化,与黑体的特点相人符。A项,宋体的特点是笔画有粗细变化,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书报的正文一般用宋体。B项,仿宋体的特点是笔画粗细基本一致,起笔、收笔、顿笔有一定变化,但棱角鲜明,多用于诗词的正文、文章的引文、书籍的序言、图片的说明等。C项,楷体的特点为字体端正,笔画浑圆,起笔、收笔、顿笔变化灵活,多用于排印通俗读物、中小学课本和儿童读物。D项,黑体的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笔画方直,无变化,黑体多用见于标题、广告或文章中表示着重点的部分。

12.“越来越”中“越”的笔画数是( )。
A.10
B.11
C.12
D.13
【答案】C
【解析】“越”的笔顺为:横、竖、横、竖、横、撇、捺、横、竖钩、斜钩、撇、点。共12画。因此,C项正确。
13 . 和“牛仔裤”中“牛”韵腹相同的是( )。
A.泥
B.贴
C.片
D.收
【答案】D
【解析】“牛”的读音为[niou35],其韵腹为[o]。A项,“泥”的读音为[ni35],韵腹为[i]。B项,“贴”的读音为[t'ig214],,韵腹为[ε]。C项,“片”的读音为[p'ian51],韵腹为[a]。D项,“收”的读音为sou55],其韵腹为[o]。因此,D项正确。
14. “头疼”是什么短语?( )
A.偏正短语
B.述宾短语
C.主谓短语
D.述补短语
【答案】C
【解析】A项,偏正短语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关系。B项,述宾短语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C项,主谓短语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关系。D项,述补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关系。短语“头疼”中“头”是被陈述对象,“疼”是对“头”的状况的陈述,所以“头疼”是主谓短语。因此,C项正确。
15.和“国家”构词方式完全相同的是( )。
A.睡觉
B.山水
C.火车
D.是非
【答案】A
【解析】“国家”是联合型合成词,由“国”和“家”两个词根语素构成,偏指“国”而失去“家”的意思,为偏义词。A项,“睡觉”是由表述入睡的语素“睡”和表示醒来的语素“觉”联合而成的合成词,只保留了入睡的意思,为偏义词。B项,“山水”是由两个表示自然景观的类义语素联合而成的合成词。C项,“火车”是由表示修饰的语素“火”和被修饰的中心语语素“车”复合而成,为偏正型合成词。D项,“是非”是由两个表示相反意义的语素联合而成的合成词。因此,A项正确。
16. “量了量体温”和“量力而行”,两个“量”是( )。
A.异读字
B.同形同音字
C.异体字
D.多音多义字
【答案】D
【解析】“量了量体温”中的“量”声调为阳平,其意义为用尺、容器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来确定事物的长短、大小、多少或其他性质。“量力而行”中的“量”读去声,其意义为估计、衡量。所以二者音义皆不同,为多音多义字。因此,D项正确。
17. 下列各词中,和“鼻子”的语素数相同的是( )。
A.仿佛
B.马达
O C.工人
D.荒唐
【答案】C
【解析】“鼻子”一词包括两个语素,一个是表示核心意义的词根语素“鼻”,另一个是表示附加意义的词缀语素“子”。A项,“仿佛”为双声连绵词,为单纯词,只包含一个语素。B项,“马达”属于音译外来词,是只包含一个语素的单纯词。C项,“工人”是偏正型合成词,包含两个语素。D项,“荒唐”是叠韵连绵词,只包含一个语素。因此,C项正确。
18. “打针”中的“打”是“打”的( )。
A.本义
B.基本义
C.引申义
D.比喻义
【答案】C
【解析】“打”的本意和基本义都是用手或器具击打物体。“打针”中的“打”是注射的意思,是从“打”字的本意引申而来。因此,C项正确。
(下略)
第2章 汉语教学方法
第二部分 应用能力
第1章 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
第2章 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第3章 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第三部分 综合素质
第1章 判断认同程度
第2章 选择最佳处理方式
篇幅有限,请百度「曹小值题库网」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