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考点:货币均衡
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与10月30、31日举行,考试时间越来越近,备考任务越来越重,中工建安小编特为大家整理了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非常有用!掌握好中级经济师的高频考点,就可以更好的备战中级经济师考试,快来学习吧~
【高频考点】: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2.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二、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
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
(1)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包括两种情况:
①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不足的情况,很少出现。
②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过多,经常出现。原因很多,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的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后果之一是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2)结构性货币失衡:货币供需总量大体一致,但货币供需结构不相适应。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l以解决。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的注意总量性失衡。
例题1、关于货币均衡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
B.流通中的货币必须借助外力才可能保持供求均衡水平
C.如果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影响,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D.如果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影响,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若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因素,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例题2.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 )。
A.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
B.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小
C.总量性失衡
D.结构性失衡
【答案】A
解析: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

考试临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工建安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中级经济师在线题库和免费资料,点击头像进入就可以找到了,快来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