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葱日食记”——螺蛳粉:品读不一样的螺蛳粉!

柳州螺蛳粉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但是这些柳州螺蛳粉的由来传说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柳州螺蛳粉都是偶然被发明的,现在的柳州螺蛳粉名满天下。今儿,小葱和大家聊一聊这螺蛳粉!

螺蛳粉的历史由来:
传说一:王记有阿婆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店员每天早上需学习,学习完却已是九点有余,来不及吃早餐的店员只好拿上一把干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蛳摊煮粉吃,店员觉得好吃,后来便买来一起煮。卖螺蛳的王记阿婆也觉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性就卖起了这。之后经过业者前赴后继地数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进而,柳州的经典小吃——螺蛳粉慢慢形成,满街飘香,民众为之狂然。

传说二:无巧不成书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赶到柳州,饥肠辘辘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用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以及花生等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遂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雏形。

传说四: 螺蛳粉起源于唐代,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官来到广西柳州任刺,由于心情不好、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饮食,身体欠缺,医生不知所措。时任府中大厨师的周万福也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一天,他到柳江边洗菜时随手捡回几个螺丝,刚精心只做好一碗螺蛳粉,柳宗元非常喜欢。从而柳州的螺蛳粉历时千年,旺销不衰,成为歌仙刘三姐故乡的传统美味小吃。

螺蛳粉的家常做法:
主料:干切粉,螺蛳,腐竹。
辅料:酸笋,酸菜,猪脊骨,生菜,炸花生米,萝卜干,黑木耳,草果,小茴香,香叶,葱花。
调料:食盐,味精,菜籽油,料酒,酱酒,泡红椒,泡山椒,辣椒粉[3] 。
具体步骤:
1、把猪骨上的瘦肉切下来下来,脊骨直接斩件。
2、田螺蛳放到清水里泡1个小时去泥沙和土味,然后清洗一遍。
3、把材料切成丝和丁,倒些油进锅炸腐竹片(炸腐竹片时油要热,但是要离火炸,不然会焦),之后把炸腐竹剩的油里倒进辣椒粉,制成辣椒油(注意用炸腐竹的余温就可以了,不用加火)。
4、把猪骨头放到锅里滚汤,水里加入一汤匙米酒,把酸菜丝、酸豆角丁放到锅里炒,加少许油,但是不要放盐。
5、黑木耳和猪肉(切下来的瘦肉)一起放锅里炒熟并加少许盐。
6、锅里放油,加蒜米、姜片爆香,然后放入螺蛳炒,再加一汤匙盐、半汤匙香辛料炒2分钟,然后加半碗水,滚了以后放到骨头汤里一起煮。
7、用田螺肉煲汤并足够1小时,然后把事前弄好的辣椒油也放到锅里(不喜欢吃辣的可以不加)。
8、再烧半锅水,水里放盐(搅拌均匀,尝起来咸一些),水滚时分别把米粉放水里烫一下再捞起,加入准备好的配料,最后加入螺丝汤螺蛳粉就完成了!

螺蛳粉作为柳州的代表美食,现在已经不只是在柳州,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因其独特的味道,深受人们喜爱,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小葱会发掘更多美食故事分享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