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乾隆《萨尔浒山之战书事》

2022-03-29 16:20 作者:轻奢也蛮好  | 我要投稿

御制文。

己未岁。我太祖大破明师于萨尔浒山之战书事。

盖闻国之将兴必有祯祥。然祯祥之赐由乎天,而致天之赐则由乎人。予小子于己未岁我太祖大破明师于萨尔浒之战,益信此理之不爽也。

尔时草创开基,筚路蓝缕。地之里未盈数千,兵之众弗满数万。惟是父子君臣同心合力,师直为壮,荷天之龙,用能破明二十万之众。每观实录未尝不流涕动心,思我祖之勤劳,而念当时诸臣之宣力也。谨依实录叙述其事如左。


己未二月,明帝命杨镐、杜松、刘綎等统兵二十万号四十万来攻。左翼中路以杜松、王宣、赵梦麟、张铨督兵六万由浑河出抚顺关。右翼中路以李如柏、贺世贤、阎鸣泰督兵六万由清河出鸦鹘关。左翼北路以马林、麻岩、潘宗颜督兵四万由开原合叶赫兵出三岔口。右翼南路以刘綎、康应乾督兵四万合朝鲜兵出宽甸口。期并趋我兴京。

三月朔,我西路侦卒遥见火光驰告甫至,而南路侦卒又以明兵逼境告我太祖曰:「明兵之来信矣。」南路驻防之兵有五百,即以此拒之。明使先见南路有兵者,诱我兵而南也,其由抚顺关西来者必大兵,急宜拒战破此,则他路兵不足患矣。

即于辰刻率大贝勒代善(后封礼亲王)及众贝勒大臣统城中兵出。而令大贝勒前行时,侦卒又以明兵出清河路来告。大贝勒曰:「清河之界,道途逼仄崎岖,兵未能骤至,我兵惟先往抚顺,以逆敌兵。」遂过扎喀关与达尔汉、侍卫扈尔汉(后授三等子世职)集兵,以待上之至时。

四贝勒(即我文宗皇帝)以祀事后至,谓大贝勒曰:「界藩山上,我筑城夫役在焉,山虽险,倘明之将帅不惜士卒,奋力攻之陷,夫役奈何?我兵宜急进,以安夫役之心。」大贝勒等善是言。下令军士尽擐甲,日过午至太兰冈。大贝勒及扈尔汉欲驻兵隐僻地以待敌。四贝勒艴然曰:「正宜耀兵列阵,明示敌人,壮我夫役士卒之胆俾,并力以战。何故令兵立隐僻地耶?」巴图鲁额亦都(后为一等大臣、追封弘毅公)曰:「贝勒之言是也,我兵当堂堂正正,以向敌人。」遂督兵赴界藩,对明兵营列阵而待。

初众贝勒兵未至,我国防卫筑城夫役之兵仅四百人,伏萨尔浒谷口,伺明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之兵过谷口,将半尾击之,追至界藩渡口,与筑城夫役合据界藩山之吉林崖。杜松结营萨尔浒山,而自引兵围吉林崖,仰攻我兵。我兵四百人率众夫役下击之,一战而斩明兵百人。时我国众贝勒甫至,见明兵攻吉林崖者约二万人,又一军列萨尔浒山巅,遥为声势。

四大贝勒与众将议曰:「吉林崖巅有防卫夫役之兵四百人,急增千人助之俾,登山驰下冲击。而以右翼四旗兵夹攻之,其萨尔浒山之兵,则以左翼四旗兵当之。」遂遣兵千人往吉林崖。

上至问四大贝勒破敌策,四大贝勒具以前议告。

上曰:「日暮矣,且从汝等令。」分右翼四旗之二与左四旗兵合,先破萨尔浒山所驻兵。此兵破,则界藩之众自丧胆矣。再令右二旗兵遥望界藩明军,俟我兵由吉林崖驰下冲击时,并力以战。是时我国近都城之兵乘善马者先至,乘驽马者后至,其数十里外者尚未至。于是合六旗兵进攻萨尔浒山。明兵驻营列阵发鎗炮,我兵仰而射之,奋力冲击,不移时破其营垒,死者相枕藉。而所遣助吉林崖之兵,自山驰下冲击,右二旗兵渡河直前,夹击明兵之在界藩山者,短刃相接,我兵纵横驰突,无不一当百,遂大破其众。明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等皆殁于阵。横尸亘山野,血流成渠,其旗帜器械及士卒死者蔽浑河而下,如流澌焉。追奔逐北二十馀里,至舒钦山时已昏,军士沿途搜剿者无数。


是夜,明总兵马林兵营于尚间崖,浚濠严斥堠,鸣金鼓自卫。我兵见之,乘夜驰告于大贝勒。翼旦,大贝勒以三百馀骑驰往。马林兵方拔营,行见大贝勒兵至,回兵结方营,环营浚濠三匝,列火器,俾习火器者列濠外,继列骑兵以俟,又潘宗颜一军距西三里外,营斐芬山。大贝勒见之使人驰告于上,时我国远路之兵亦陆续至,与大贝勒兵合,明左翼中路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统步骑万人驾大车持坚楯,营于斡珲鄂谟地,环营浚濠,外列火器。

上见之,与四贝勒率兵不满千人,分其半下马步战,明兵发火器拒敌。

四贝勒引骑兵奋勇冲入,我步兵遂斩其车,破其楯,明兵又大败,龚念遂、李希泌皆阵殁焉。会大贝勒使人至,知明兵已营尚间崖。

上不待四贝勒兵,急引侍从四五人往,日中至其地,见明兵四万人布阵成列。

上趣令我军先据山巅,向下搏击,众兵方欲登山而马林营内之兵与壕外兵合。

上曰:「是将与我战也,我兵且勿登山,宜下马步战。」令大贝勒往谕。时左二旗兵下马者方四五十人,明兵已自西突至。大贝勒代善言于上曰:「兵已进矣。」即怒马迎战,直入其阵。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与众台吉等各鼓勇奋进,两军搏战,遂败明兵,斩首捕卤过当。

方战时,我六旗兵见之,不及布列行阵,人自为战,前后不相待,纵马飞驰,直逼明营。明兵发鸟鎗巨炮,我兵冲突纵击,飞矢利刃,所向无前,明兵不能支,又大败遁走,我兵乘胜追击,明副将麻岩及大小将士皆阵殁,总兵马林仅以身免。灭迹扫尘,案角陇种,尚间崖下河水为之尽赤。

上复集军士,驰往斐芬山,攻开原道潘宗颜兵。令我兵之半下马仰山而攻,宗颜兵约万人,以楯遮蔽,连发火器,我兵突入,摧其楯,遂破之。宗颜全军尽殁。时叶赫贝勒锦台什、布扬古欲助明,与潘宗颜合其兵,甫至开原中固城,闻明兵败,大惊而遁。

是时,我军既击破明二路兵,上乃收全军至固勒班地方驻营,而明总兵刘綎、李如柏等由南路进者已近逼兴京,侦卒驰告。上遂命扈尔汉先率兵千人往禦,翼旦,上复命二贝勒阿敏率兵二千继之。上率众贝勒大臣还军至界藩,行凯旋礼,刲八牛,祭纛告天。大贝勒代善请曰:「吾先归从二十骑,微行探信。」祀毕,上徐来。


上许诺三贝勒莽古尔泰亦相继行,四贝勒驰至,上前请与俱往。

上曰:「汝兄微行往探,汝随吾后行。」

四贝勒曰:「兄独往吾留此未安也。」遂亦行,日暮大贝勒回,至兴京,入宫,则皇后内庭等见大贝勒至,亟问禦敌策,大贝勒曰:「抚顺、开原二路敌兵已破,诛戮且尽,南来兵已遣将往禦,我待父皇命,当即往破之。」于是大贝勒复出城迎上于大屯之野。

上自界藩启行,至兴京。平明,大贝勒、三贝勒、四贝勒统军士禦刘綎,而留兵四千于都城,待李如柏、贺世贤等之兵。

初刘綎兵出宽甸,进拣鄂路。我居民避匿深山茂林中,刘綎悉焚其栅寨,杀其孱弱。佐领托保、额尔讷额赫率驻防五百人迎敌,刘綎兵围之数重,额尔讷额赫死之,并伤我卒五十人,托保引馀兵与扈尔汉军合,扈尔汉伏兵山隘以待。

已刻,大贝勒及三贝勒、四贝勒引兵甫出瓦尔喀什窝集,时刘綎所率精锐二万,先遣万人前掠,将趋登阿布达哩冈布阵。大贝勒欲引兵先登,驰下击之。

四贝勒曰:「兄统大兵留此相机为援,吾先督兵登冈,自上下击之。」大贝勒曰:「善。我引左翼兵出其西,汝引右翼兵登山,俾将士下击,汝立后督视,勿违吾言,辄轻身入也。」

四贝勒遂率右翼兵往,先引精骑三十人,超出众军前,自山驰下奋击之,兵刃交接,战甚酣,后军随至,冲突而入。大贝勒又率左翼兵自山之西至,夹攻之,明兵大溃。

四贝勒乘胜追击,与刘綎后队两营兵遇,綎仓卒不及阵。四贝勒纵兵奋击,歼其两营兵万人,刘綎战死。是日,明海盖道康应乾步兵合朝鲜兵营于富察之野,其兵执筤筅长鎗,被藤甲、皮甲,朝鲜兵被纸甲,其胄以柳条为之,火器层叠列待。

四贝勒既破刘綎兵,方驻军,众贝勒皆至,遂复督兵攻应乾明兵及朝鲜兵,敌竞发火器,忽大风骤作,走石扬沙,烟尘反扑敌营,昏冥昼晦,我军乘之飞矢雨发,又大破之。其兵二万人歼焉,应乾遁去。

先是二贝勒阿敏、扈尔汉前行,遇明游击乔一琦兵,击败之。一琦将收残卒奔朝鲜都元帅姜功烈营时,功烈据固拉库崖。众贝勒复整兵逐一琦,遂攻朝鲜营,功烈知明兵败,大惊遂按兵,偃旗帜,遣通事执旗来告曰:「此来非吾愿也,昔倭侵我国,据我城郭,夺我疆土,急难之时,赖明助我,获退倭兵,今以报德之,故奉调至此尔,抚我我当归附,且我兵之在明行间者已被尔杀,此营中皆高丽兵也,明兵逃匿于我者止游击一人及所从军士而已,当执之以献。」

四大贝勒定议乃曰:「尔等降,先令主将来,否则必战。」

功烈复遣使来告曰:「吾若今夕即往,恐军乱逃窜,其令副元帅先往宿贝勒营,以示信诘,朝吾率众降。」遂尽执明兵,掷于山下,付我明游击乔一琦自缢死,于是朝鲜副元帅先诣众贝勒降,翼日姜功烈率兵五千下山降众贝勒,宴劳之,送功烈及所部将士先诣都城,上御殿朝鲜都元帅姜功烈及副元帅等匍匐谒见。上优以宾礼,数赐宴,厚遇之,士卒悉留豢养。

四大贝勒既歼南路明兵四万人,我军驻三日,籍其俘获人马辎重铠仗而还。

是役也,明以倾国之兵,云集辽沈,又招合朝鲜、叶赫分路来侵,五日之间,悉被我军诛灭,其宿将猛士,暴骸骨于外,士卒死者不啻十馀万,我军邀天佑助,

以少击众,无不摧坚挫锐,迅奏肤功。策勋按籍,我士卒仅损二百人。自古克敌制胜,未有若斯之神者也。

时明经略杨镐,驻沈阳,闻三路兵败,大惊,急檄总兵李如柏、副将贺世贤等回兵,如柏等自呼兰路遁归,我哨兵二十人见之,据山上,鸣螺系帽弓弰挥之,作招集大兵状,已而呼噪下,击杀四十人,获马五十匹,明兵夺路而逃,相蹂践,死者复千馀人。

庚寅,大军还至都城。上顾众贝勒大臣曰:「明以二十万众号四十七万,分四路,并力来战,今我不踰时破之,遂获全胜。各国闻之若谓我分兵拒敌,则称我兵众,若谓我往来剿杀,则服我兵强,傅闻四方,孰不慑我军威者哉!」


呜呼!由是一战,而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沈阳,王基开,帝业定。夫岂易乎?允因我太祖求是于天复雠乎祖,同兄弟子侄之众,率股肱心膂之臣,亲冒矢石,授方略,一时圣嗣贤臣,抒劳效悃,用成鸿勋。我大清亿万年丕基,实肇乎此。予小子披读实录,未尝不起敬起慕起悲,愧未能及其时,以承训抒力于行间马上也。夫我祖如此勤劳所得之天下,子若孙睹此战迹,而不思所以永天命,绵帝图。兢兢业业,治国安民,凛惟休惟恤之诫,存监夏监殷之心,则亦非予子孙而已尔。此予睹萨尔浒之战,所由书事也。此予因实录尊藏,人弗易见,而特书其事,以示我大清亿万年子孙臣庶,期共勉以无忘祖宗开创之艰难也。


乾隆四十一年岁在丙寅仲春月御笔

《钦定宗室王公幼绩表传》收录

乾隆《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