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一语文辅导: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2-01-22 15:19 作者:盼望小可  | 我要投稿

想了解高中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感兴趣的小伙伴,赶紧过来瞧一瞧吧。下面101教育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仅供参考。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

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五、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六、古今异义词。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3.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

5.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七、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军。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以上就是本期整理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的更多内容,同学们请持续关注101教育。如果你觉得对你有所帮助,就请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吧!


高一语文辅导: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