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上半年读书记录
这半年整体持续性摆烂,间接性沉迷读书😐。想来下半年可能读书的时间会少很多,不妨先做一个半年的读书总结吧~ 这半年还是以考古文物类书籍为主,夹杂少许明清小说,种类较为单一,可能对其他人没有参考价值,没有参考价值,没有参考价值,仅作为记录。 《老残游记》 《孽海花》 《镜花缘》 《艺术、神话与祭祀——古代中国的政治权威之路》 张光直 《考古中国》 《考古一百年——重现中国》 《成器之道——史前至宋的陶瓷造型艺术》 《沈从文讲文物》 《中国古代陵墓考古研究》 《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考古学十八讲》 张宏彦 《中国陶瓷史》 《中国考古学系列》 前三本都是清末小说,个人最推荐《老残游记》其次《镜花缘》。《老残游记》一书主题涉及颇多,公案、怪谈、时评、论道、情爱、因果轮回,借老残之眼将晚清时期的种种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行文风格跳脱,各章主题各不相同,令人惋惜的是该书为残本,后续老残又将去往何方我们也不得而知了。虽然该书带着清末小说普遍存在的阴司报应,稍显俗套,但仍然瑕不掩瑜,非常值得一读。 《艺术、神话与祭祀——古代中国的政治权威之路》 该书属于“大家小书”系列丛书,虽说是面向一般读者,方便在等车时、公园里随时随地可以翻出来看的书,但学术性、专业性仍然很强。130多页的小书,包含的信息量极大,从“天命”、“巫术”(甲骨)、“艺术”(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文字”等方面,分析了政权始终在统治阶层手中的因素。其间杂以各种考古学知识和考古发现。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青铜纹样中的,人首悬于二兽首之间的纹样,总感觉有点像二龙戏珠😂无端猜测,有了解这方面的大佬可以帮忙解惑吗) 《考古中国》 该书讲述了15个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打一只,包括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陵、南海1号、海昏侯墓等等,内容详尽,配图丰富。介绍各遗址的行文结构也值得借鉴参考。附录的各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也很有借鉴意义。 唯一不好的点是,油墨的味道真的太重了,晾了一个周才读,读的时候怕自己会中毒。 《考古一百年——重现中国》 该书以时间线为顺序,从史前时代到宋代文明,像我们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考古发现成果。以专家的视角,平易近人的语言,让大众更易于了解考古工作的成果。作为入门书籍还是比较推荐的。 《成器之道——史前至宋的陶瓷造型艺术》 不做推荐,购买原因是标题及配图,实际读起来,嗯,没有获得我想获得的相应知识。 《沈从文讲文物》 开篇的沈老在湖南省博物馆的讲话,让我在读完上一本书后的低落情绪一扫而空,31页的演讲稿真是字字珠玑,读来让人精神振奋,回味无穷。其中提到的实物+史料的研究方法、关注小事物(服饰、马镫等)、在美国的感悟、对未来中国文物研究事业的展望与期待等,都让人收获颇多。 全书从玉、陶瓷与玻璃、漆器与螺钿、展品说明选四个方面展开,结合大量史料文献,内容详尽,让人感受到文字的温度与文物的温度。 《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 震惊,我在南京看《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哈哈哈。南京的先锋书店是一个很不错的书店,各种类型的书籍应有尽有,书店内的文创做得也很好,在椅子上看一下午的书,好像时间静止了一样。这本书应该属于一个系列的,虽然不厚,但对于各个文物的介绍很详细,推荐!需要再找找该系列其他书目。 《中国古代陵墓考古研究》、《中国陶瓷史》、《中国铜镜图样》这三本书是我在做小专题总结时的参考书目,专业性很强,有在考通上不理解的内容可以看一看这几本书,可能会解决一些困惑的问题。 《考古学十八讲》、《中国考古学系列》 这俩放在这其实是有些心虚的,尤其是《中国考古学系列》,基本上是遇到什么问题了,我去翻一翻,并没有真正的全部读下来。因为它实在是太厚啦!而且还很贵。等我有实力了,一定要买一套。 下半年会读的书应该比较少,先给自己立个flag,还要读一下《白沙宋墓》、《黄泉中的美术》、《中国石窟简史》、《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 (嘿,一本博物馆相关的书都没有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