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杀机----SPI半动力渗透护甲

半动力渗透护甲(Semi-Powered Infiltration armor )也被称为SPI护甲,是UNSC的一种战斗护甲系统,最大的特点便是通过使用特殊的光反应面板实现隐身。该护甲由分水岭分部开发,并由鲁克·阿里奥斯丁(Ruk Ariaustin)担任设计负责人。

生产概述
制造商:分水岭分部
测试地点:Currahee特种装配厂
用途:隐形/攻击
概述
SPI护甲被描述为部分像是军团盔甲,部分像是战术防弹衣,部分又像是变色龙。其特点便是光敏反应面板可以模仿周围的环境,就是UNSC版本的星盟主动伪装系统。SPI护甲的另一特点便是全身护甲,有着一个封闭的头盔和抬头显示器。内衬配备了一层用于缓冲的液体纳米晶体层,在体积更小的情况下提供了比三厘米的凯夫拉更良好的保护。虽然SPI护甲的硬质装甲板比UNSC的标准士兵护甲在防御性能上更加强大,但是也只能抵御几次攻击。
尽管SPI护甲比ODST们所装备的战斗服更加先进,但仍然没有给斯巴达II期所配发的雷神锤护甲强大。然而相比于雷神锤护护甲而言,SPI的优势便是造价低得多。虽然SPI护甲对穿着者的力量和灵活性提供了适度的增强,但增强效果远没有雷神锤护甲那么强烈,但这压根的优势便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SPI护甲,哪怕神经、骨骼或肌肉都没进行强化的普通人也可以是SPI护甲的用户。比如在训练斯巴达III期时,那些没有经历过强化手术的教官们便穿着SPI护甲。虽然SPI护甲相较于雷神锤护甲更加轻便,但护甲的材料却并不那么耐用。在奥星上,凯丽-087第一次遭遇斯巴达III期时一拳就把SPI护甲的胸甲给打凹了。
在其他方面上,SPI护甲通常缺乏能量护盾,这也使得用户更容易直接受到敌方火力的攻击。然而斯巴达III期的猎头者们由于其精英的地位还是装备了拥有能量护盾的实验型版本。但是因为供能问题,因此能量护盾必须和主动伪装系统争抢能源,导致一旦使用能量护盾,主动伪装系统就会失效,反之亦然。
总的来说标准基础的SPI护甲可以被等离子武器、穿甲弹或其他威胁轻易摧毁。因此弱于雷神锤护甲的防御效果也迫使使用者更加依赖其隐身效果以及更加有效的战术。
使用
尽管早期的SPI护甲是由ODST们进行测试的,但真正让SPI护甲大量使用的还是发放给斯巴达III期的战士们。在人类星盟战争期间,SPI护甲生产了超过2000件,但是到2558年时,大部分斯巴达III期都停止使用SPI转而使用雷神锤护甲。然而在需要隐匿秘密行动时,SPI护甲仍然会发光发热,特别是ONI的人员也会使用SPI护甲。正因为其卓越的隐身能力,因此维塔-洛匹斯以及她所带领的雪貂小队中的斯巴达III期就会使用SPI护甲而非雷神锤护甲。同样,也会有部分SPI护甲会发放给非斯巴达人员,比如维塔-洛匹斯,她的SPI护甲便是专门为她量身定做的。并且ONI派出的刺客斯巴达-G059在2558年时也仍在使用SPI护甲。此外,SPI护甲上的光反应电镀技术在几个特种ODST小队中也得到了有限但成功的应用。

版本
Mark I
Mark I型是斯巴达III期的阿尔法连所装备的SPI系统的第一个实验性迭代版本。特殊的光反应面板也给了这些斯巴达III期战士们主动伪装的能力。不过伪装模式下不规律和不完善的伪装效果和星盟的主动伪装系统相比仍相当劣质。
Mark II
Mark II型是Mark I型的改进版本。最初是由贝塔连的教官所使用,后来贝塔连和伽马连的斯巴达战士均装备了此型号的SPI护甲。Mark II型装备了新的光反应涂层,以提高其伪装性能。新的光反应涂层可以模拟各种电离辐射,但仍旧非常容易过载。因此在遭到电浆攻击或是闪光弹爆炸后的几秒内涂层将无法工作,这也使得这段时间内使用者十分容易受到攻击。
这种护甲最初是由科特-安布罗斯在2537年为阿尔法连所准备的,但最终因超出预算而被否决。当阿尔法连以全军覆没的高昂代价换取行动的胜利后,Mark II型也被批准大规模生产,其中一项改进便护甲改为全密封,并安装了内部供氧装置可以提供大约7分钟的氧气。随着伽马连强化手术的完成,Mark II 型SPI护甲也进行了一些小的升级调整,包括弹道凝胶层的实验改装,升级的软件套件和其他功能。该种经过小规模升级的Mark II型原本是打算在2552年伽马连部署前交付。

护甲组件
幻影型头盔
这是SPI护甲的默认头盔,幻影型头盔的特征是一个大的球状面板,有点类似于雷神锤护甲的 EVA变体。面板通常是金色,也可以去极化使外部看清里面人员的脸庞。该头盔也支持类似于雷神锤系统的平视显示器,包括TACMAP、TEAMBIO和TEAMCOM接口;运动跟踪器;以及团队状态显示系统。面罩套件具有自动放大和图像增强系统,由佩戴者的眼球运动控制。例如当佩戴者在看一个特定的点时眯起眼睛,系统就会将其自动放大。图像增强和面板内部的偏振也可以手动控制。头盔还具有战术灯和一个去雾排气口,以消除内部水分。
技术内衬
SPI系统的防弹衣由多层液体纳米晶体构成,比传统的防弹衣材料(如凯夫拉)更有效,同时体积更小。并且裤子和袖子也可以单独拆下。
光反应板
SPI护甲的外壳上包括一系列带有光反应涂层的轻质装甲板。光反应板在激活时可以起到主动伪装作用,可以有效地将穿戴者与环境融合在一起。该涂层还使穿戴者几乎不受红外和被动光收集系统的影响。由于光反应板在爆炸后需要时间来恢复,因此在被闪光弹或电浆击中后穿戴者将显形几秒钟。除了猎头者装备的SPI护甲外,其他的SPI护甲都没有装备能量护盾。在光反应板未使用时,其镀层为哑光灰色或绿色,不过有些SPI护甲还是会有别的颜色,比如红色。
裂隙型手套
SPI护甲配备了具有防震和强化力量功能的裂隙型护手。
触觉护腕
靴子周围的护腕护甲在速度和灵活性上有轻微的提升,但减少的防御效果则可以忽略不计。
环境调节
SPI护甲拥有基本的环境调节系统,为穿戴者保持舒适的温度。然而,该系统不是为长期使用而设计的,如果长时间连续使用,则会越来越不舒服。在2552年时,Mark II型 SPI护甲已经是完全密封的,且内部还有氧气供应。同时护甲还装有一个有效的冷却系统,即使使用热扫描仪也很难探测到。
自愈泡沫注射口
和雷神锤护甲一样,SPI护甲也有专用的注射端口,可以快速注射自愈泡沫或其他药物。
数据端接口
SPI装护甲的护手有一个数据端口,可以将诸如数据板之类的小型电子设备连接到这个端口上。
动力电池
该护甲由一块经过隐身处理的BA-55901/PLMD电池供电。

变体
除了标准型号外,SPI护甲也有数种不同的变体。
Operator风格变体
这种变体有一种类似跟踪者的服装,其头盔类似于操作员型的变体。这种变体由罗兰-B210使用。它配备了运动跟踪器、能量护盾、VISR技术和原型主动伪装系统。

飞行员风格变体
这种改型的头盔设计类似于飞行员变体头盔。在2552年到2553年之间,在奥星内部就有一名斯巴达III期使用了此种变体。

掷弹兵型风格
这种改型的头盔设计类似于掷弹兵型头盔。马克-G313在木星哨声行动中便穿着此种变体。

幻影型
幻影型护甲作为原本为斯巴达III期使用的标准护甲也可以被升级为雷神锤护甲标准并提供给所有斯巴达战士使用。幻影型雷神锤的头盔在升级前便是曾经SPI护甲的标准头盔,其护手也是裂隙型强化护手的升级版本。尽管这种和GEN1 Mark VI的护甲变体很轻很有弹性,但仍旧不如雷神锤项目的结果那般坚固。不过好处在于该款变体在满足相同的基本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制造

幻影IIC型
为了确保成本效益,因此幻影IIC以GEN1幻影变体和SPI护甲为基础改进而来。和Mark VII的基准相比,幻影IIC虽然削减了GEN3雷神锤的全部功能,但也显著降低了成本、复杂性和对使用者的身体强化要求。并最终造就了这样一款依旧符合GEN3标准的多用途动力护甲。作为摩天物资集团生产的护甲,其搭配的裂隙型护手也有多种型号。同样由摩天物资集团生产的裂隙A型可以调节力量方法水平,而艾默生战术系统则在其模板上添加细节生产了裂隙E型。至于裂隙K型就比较神秘了,这种护手未知制造商,而且当前的UNSC物流系统中也找不到其序列号的存在。

生产记录
-SPI护甲在奥星的幽灵一书中两次被称为“PR”。对于这个替代名称没有提供任何上下文或解释,尽管在小说手稿的早期修订版中,该护甲也被称为“PR”(可能是“PhotoReactive”的首字母缩写),而在最后一本书中出现这两个名字却应该是编辑的疏忽。
画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