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功成不居

2021-10-01 07:19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功成不居

功成弗居

春秋·老聃 《老子·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今译】

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即美之所以为美,那么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这就有丑了(是因为有丑的对照,美丑可以互换);

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即善之所以为善,那么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这就有恶了,(因为有恶的比较,善恶可以易位)。

所以,有和无互相产生、滋生;难和易互相对立形成,相反相成;长和短互相对比显现,互为体现;高和低相互依托,互相充实存在;音与声互相对立彼此谐和;前和后相互对立而接随 ,不能分离 …这是永恒的不变的对立统一。

因此,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作不加掌控、强为主宰,顺应其自然生长变化不去管它,任凭人们去干事不去干涉;生养万物任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推动了万物,成全而不图报答,事业成功了但不夸耀)。


立了功,有了功劳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功成业就而不自居,大功告成不居功(功成不居)。


正因为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因而就永远有功了。


(正因为不夸耀,他的功绩永不被埋没失掉)。

【赏析】

本章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充满了辩证法智慧,尤其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生动注解。


老子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假如失去了对立的一个方面,那么另一方面也就不存在了。


老子通过对思维、社会、自然领域的深入观察,提出了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高下、长短、音声、前后等八种矛盾关系,矛盾双方有对立与依存,也有转化,揭示了对立统一的普遍性、客观性和不可违背性。


万物兴作自有规律、自有定数、自有“自然”,圣人只有“勤而行之”,顺之、“辅之”,才有、才能成功。

老子提倡“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顺其自然,不争功名的思想。


“功成不居”原指随着其自然,任其自然存在,不占有、占为己有。


后用“功成不居”、“功成弗居”形容立了功,有了功劳而不自居 claim no credit for one's service,不把功劳归于自己,据为己有 disclaim all achievements one has made.


功成不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