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德·鲁伊特尔”号轻型巡洋舰 生于忧患沉于异乡的悲剧战舰
今天介绍荷兰皇家海军“德·鲁伊特尔”号轻型巡洋舰(HNLMS De Ruyter)。

为了应对日本海军不断增强的力量,1930年荷兰启动了新的大型军舰的研发工作。该舰是在“爪哇”级轻型巡洋舰的基础上研制的,旨在加强荷兰海军在东印度群岛的舰队力量,遏制日本海军向南进逼的态势。

荷兰皇家海军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派遣这艘“德·鲁伊特尔”号轻型巡洋舰前往东印度群岛,这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荷兰就拥有两艘巡洋舰,可以用一艘养护一艘巡航的形式维持在当地的军事力量。

1933年,“德·鲁伊特尔”号轻型巡洋舰在斯基丹的Wilton-Fijenoord造船厂开工建造。在研发和建造初期,这艘巡洋舰被称为“大领导者”,这个名称促使议会批准了建造资金。要知道当时世界正处于经济危机当中,军费开支非常紧张。

1935年3月11日,“德·鲁伊特尔”号轻型巡洋舰下水,1936年10月3日开始服役。这艘巡洋舰长170米,宽15.7米,吃水5.1米,排水量6650吨。

配备7门150mm主炮,主炮布置非常特别,有三座双联炮塔,一座单管炮塔。舰艏配备一座双联炮塔和一座单管炮塔,舰艉配备两座双联炮塔。

“德·鲁伊特尔”号轻型巡洋舰还配备五座双联装40mm博福斯高射炮,8挺12.7mm机枪,可搭载两架水上侦察机,舰员473人。

舰体装甲带厚30~50mm,甲板装甲厚30mm,炮塔装甲30mm。该舰配备两台蒸汽轮机,总功率达66000马力,最高航速32节,巡航速度12节,最大航程9500海里。

总体来说,“德·鲁伊特尔”号轻型巡洋舰的装甲和火炮都比国外同型巡洋舰要弱,由于荷兰军工厂没有那么多合适的火炮,造成舰炮数量偏少。这还要归罪于建造过程时正处在经济危机当中,不得不在造价和战斗性能之间做出妥协。

“德·鲁伊特尔”号轻型巡洋舰服役后三个月就被派往荷属东印度舰队,并担任旗舰。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为了联合起来对抗日本在远东的侵略,1941年12月28日成立了ABDA司令部。1942年2月3日,“德·鲁伊特尔”号轻型巡洋舰被任命为ABDA舰队旗舰。

随后,“德·鲁伊特尔”号参加了爪哇战役、巴厘海战、巴东海峡战役。1942年2月27日,在泗水海战中,“德·鲁伊特尔”号被日本海军“羽黑”号重型巡洋舰发射的一枚93式鱼雷击中,于28日沉没,ABDA舰队总司令多尔曼少将与舰同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