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波丽的微笑 —— 《艾尔登法环》与《荒野大镖客2:救赎》 虚拟世界中的“...


1.推翻
今天要在视频中做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推翻前一期的内容或者说部分内容
就是抱着怀疑审视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之前一起讨论过的东西
up主他先来带个头
他是这么说的:
话说啊,前两天有一个叫COCOVII的UP主,在一期关于《艾尔登法环》的视频里,大言不惭的说什么、直觉性的体验就是美学体验的关键,他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好笑的,还举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什么理性态度、实用态度、直觉态度,听上去很客观、很谦虚,实则并不客观、相当自大,他说不采用分析哲学的方法而是通过生活经验来进行总结,但是不管是看起来、听起来都和我的生活大相径庭,因为我完全不同意他对于生活的诠释,至少不同意他对于直觉性的生活经验的概括
假如你对上一期抱有相同的这样的看法,那么说明你是一个接受了相当程度的科学训练的现代人
我们完全可以去推翻上一期的内容,或者说部分内容,因为如果大家仔细的去推敲直觉性的内容,特别是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来推敲,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其中一个问题是,我们并不能确切的划分、归类直觉性与理性的内容,原因就是我们是现代人,之所以大家没有去反驳up主上一期说到的直觉性的问题,只是因为我们虽然是现代人,但是依旧拥有着一个作为人存在于世的本源性
这种现代人和本源就类似于即使作为相信科学、崇尚理性的我们,也很少有人做出那种把财神爷像砸碎,然后踩上两脚的这种行为的,这个就是为什么大家没有去反驳这个直觉性议题的原因
上一期聊到的有关于直觉性的体验,直觉性的美学体验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说法,而这种传统的说法,传统的哲学经验下落到我们当下的生活情景时,就会出现一种古怪的排异现象
就好像我们是能够对接某一传统思想、传统哲学的,但是却不能完全的对接成功,具体原因只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因为某次运动之后产生了一种与文化相融合的叠加,并且这种叠加时不断进行的,也最终停留在了我们潜意识的深处
换句简单的不是那么严谨的话来解释,就是在启蒙运动过后,我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望、研究与普及,导致了我们擅长、也习惯性的以理性知识的角度出发,去观察总结一个事物,而在观察的过程中,在做下总结之前,我们会因为地缘文化,生活环境的影响,将直接性的体验切入以理性知识作为基础的观点当中,形成一种属于个人的态度和倾向,这种态度或倾向往往会打乱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黑格尔、马克思甚至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都认为了解自我的最大方法,就是了解自然,可是当我们真正的开始分析与了解自然的时候,自我却显得更加的混乱与模糊了,我们甚至都无法察觉到自己在看待别他观点时,出现了怎样的倾向,在看待其他事物时摆出了怎样的态度
在自我的话题上,我们应该点到为止了,因为如果我们展开这个话题的话,那这个话题将永无休止的继续下去,有兴趣的可以去极乐迪斯科那期观看
2.“美”的倾向的不同
回到美的问题,单从美的这个话题来说,如果结合我们目前的生活情景来看待的话,它就有可能不是一个完全直觉性的体验了
以艾尔登法环为例,法环虽然是一个强调直觉性体验的游戏制品,但是作为客体的我们,在体验这部作品时是不会去刻意的在乎他是“强调直觉性体验的游戏”的,我们依旧会套用于带入自身在现代生活当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态度
就比如法环中的这一场景

目睹到游戏的这一美景时,都会出现许多从内心迸发的感叹,只是这些感叹在被发出之前,他往往都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都会不自然的带入现代生活的经验,也就是与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所相关的内容
这里拿up主与他的两位朋友为例
up主自己当时对这片美景的感叹记忆犹新,在艾尔登法环的基础上,这个地下世界好像是另外的一个世界一样,好像拥有他自己的星空、宇宙一样
而up主他自己的两位朋友就不同了,他们对于这个区域的第一印象,一个是立刻就作出反应,觉得这些光点像极了某些可能会发光的孢子,一个是觉得它更像海洋,甚至是区域中的建筑,让他联想到了亚特兰蒂斯
你看,虽然都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就是这块区域非常的漂亮,但是在认可他的过程上是完全不同的,同时也不像那种我们上面提到的传统说法里的,是一个完全性的直觉性体验,而是我们不自觉的混入了各自擅长领域里的不同观点,这便导致了我们对美的倾向产生了不同,即使最终的结果都是我们认为它是美丽的
这篇反映出了现代人对于美的理解,要相比古代人更加复杂,体验也更加多变,层级也多得离谱,换句话来说,就是你接触的知识越多,熟悉越多的文化,理解越多的自然,就越难明白美为何物
用一句不太严谨的话来说就是,真正的美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具有多样性的特性,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与多样性,导致了我们最能与真正的美近距离接触的时刻,往往都是承载美的载体,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性,一种神秘感,就比如艾尔登法环的神秘特质
3.荒野大镖客与美
当然这种不太严谨的说法,并不是说能够切实反映出,美的作品都是带有神秘特质的,同时这也侧面的反映出了美的复杂性
就比如说我们都熟悉的荒野大镖客2,这款游戏制品在承担美的意象上呈现出了一个两极分化的现象
简单的说就是,对于美国那一时期、那段历史了解的人,和对于那一时期完全一无所知的人,在游戏传达美学意象的结果上,会出现一种两极分化
很多人都知道,荒野大镖客讲述的是一段属于浪漫主义的长篇故事,其中充满了浪漫主义下的思辨与哀愁,从卢梭的“文明的野蛮人”到王尔德的“即使在阴沟中,也有权利仰望星空”的落魄之人《荒野大镖客救赎》,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带有批判眼光的态度,一种以态度为前提的美学一下,并以此为基点,创造出人文眼光、人文态度和人文关怀
实际上大镖客是一款相当复杂的游戏,就包括游戏中的许多对话台词都有着,一语双关甚至三关的深远含义
其中我们最不能否认的是大镖客和那个时期的历史,一段时间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粘连的出现,导致了游戏必须拉长在人文方面的体验与表达,以此来引导玩家来参与到刨除了游戏玩法以外,更深层次的体验当中来
没错,这里指的其实就是大镖客在游戏性和游戏功能上的慢节奏,就像有人不喜欢法环,为了营造神秘感的谜语人行为一样,自然也会有人讨厌大镖客在游戏和游玩体验中的超慢节奏
4.与两款游戏内核相关的例子
但是他们为了达到他们各自的艺术效果,他们也都必须这么做,或者也可以说这两款游戏的制作团队都有着在艺术表达上的追求,只不过相对于法环而言,大镖客的美在要求上更具体,我们可以将他理解为是一种从理性出发,最终着陆在浪漫上的表达,这和我们之前对于直觉性体验与传统说法就已经出现了分歧了
简单来说就是,要理解大镖客的浪漫主义人文关怀,要体验大镖客的美的意象,其出发点就必须是理性的,这样艺术作品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电影领域

这个短篇摘自纪录片《火山挚恋》
(这部纪录片我有看过,特别好看而且火山以及卡蒂亚和莫里斯的故事特别震撼,这里还推荐也是讲这对夫妇的另一部纪录片《心火:献给火山夫妇的镇魂曲》以及B站的一个混剪,白日妄想家的《不要温和的走入那个良夜》)
这个纪录片微妙的地方就在于它以理性为前提展开思绪最终却停留在了直觉性的体验上
我们需要知道两位学者在做什么当我们意识到火山的危险,他们的无私并将二人甘于奉献的浪漫主义情怀下落到这二人对于自然的热爱相互的羁绊、真挚的爱情上时,回归到圣经上的那句话“你本是尘土,仍要回归尘土”的时候,一切又都从理性回归到了直觉的层面
这与大镖客的结构与表达倾向是几乎相同的
另一部与艾尔登法环相似

这是非常著名的纪录片《帝企鹅日记》,与《火山挚恋》不同,帝企鹅日记就是以直觉性体验为前提,所有的理性也就是纪录片中的言语和提供的知识,都是以客体的姿态出现的,而作为主角的主体则是不会说话的企鹅,纪录片以神秘的基调引导我们观众与大自然共情,理解生命的含义与力量,知晓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万物变化
《帝企鹅日记》的沉默与动容让直觉性的力量最终回归到了理性的层面这和艾尔登法环的结构与表达倾向是非常相似的
因为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导致了美出现了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其实这也代表了我们刚刚所聊到的只是针对于美进行诠释的、非常典型的两种形象
实际上还有着更多的模样,比如下面这个

就B站而言,这个例子就太有名了,这就是著名的凌波丽的微笑,结合我们刚刚聊到了游戏来说,大家在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呢,有部分观众可能会想到艾尔登法环里和自己老婆定下契约时的情境,有另外一部分人则会想到亚瑟离去之前望向日出时的眼神
这其实就反映出了EVA这部作品的复杂特,庵野秀明在EVA这部作品当中理性的探讨了日本的社会问题,那种追求孤独与极度依存的两极化现象
直觉的梳理了与死亡话题相关的极度向生与极端的自我毁灭的两极化现象,同时又将理性与直觉相互穿插,下落到各色人物的生活情境之中,所表达的美的形象特质是非常复杂同时又是非常极端的
其实,他的这部动画作品里就能非常直观的看到美这一事物,在现代社会的知识普及的前提下,不断的上升叠加、进化、延伸到一个过程
最终我们的话题也依旧不知不觉地停留在了“自我”两个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