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流光溢彩的表象下,你很难相信石齐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中不会再创高价?

2021-10-25 12:04 作者:翕兮文化  | 我要投稿


石齐《活到老学到老》

画中描绘董必武先生肖像


文/邢晋(艺术策划、自由评论人)


1976年,北京画院的一次展览上,董必武夫人对着一幅描绘董必武先生的作品恸哭悲切。只是因为画中的形象让她回忆起过往时光,仿若董必武先生的精气神一如既往。让人感慨画作带给人鼓舞的力量之余,更是钦佩作画之人的妙笔丹青,将气韵生动体现的淋漓尽致。作品中带来的惊喜也同样反应在市场表现上,除却收藏家对作品的日常青睐之外,2011年,北京瀚海的当代书画春拍中,他的一幅《迎春图》拍出了三千二百万的高价。作品中所描绘人物洋溢出的幸福感冲出画面,直达人心。在肆意盛开的迎春花里,笑脸藏匿于一角,与下方昂首鸡群交相呼应,迸发着生机。好的作品,是让人感受到满足和希望。那这位艺术家,是如何将至真至情付诸于画面之上,他的作品又为何得到了市场如此的青睐?我们就不得不提他异于常人独成一派的理论支持了。


石齐《迎春图》

157×122cm

1972年

2011瀚海春拍 中国当代书画

RMB:32,200,000


画中的至真至性


如今人们一提到石齐的作品,都会自动带入色彩的世界。大块的色彩,纯度明度之高,让人“万花渐欲迷人眼”。你以为他只是在画中用色彩的互相碰撞,让画面产生张力。但你却忽视了,他早期作品中为大家显现出的深厚功底。在他的作品中,你会惊诧于线条的流畅,气息的饱满。基本功的扎实到位。上世纪60年代,对于绘画想更加深入钻研的石齐机缘巧合下拜黄胄先生为师。黄胄先生对于人物动态的捕捉,对大量人物的速写描绘手法,让观者在画面中看到富有激情且捕捉精确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对大场面人物交互的刻画,还是单人形态的传神,都使得他的画面中充斥着力量。




黄胄 《亲人》

纸本设色

1964年

黄胄人物速写图


早期石齐的作品明显受到老师的影响,这点在那张《迎春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少女自然的美,简洁精准的造型,以及构图方式的整体把控。都向我们彰显了他对人物刻画的醇熟。此后出现了一批精彩的人物画,经典的笔法构建,人物的群体形象与单人形象的描绘,形态塑造的扎实感,也都与他的勤奋踏实分不开。这些象征着绘画基础笔法的人物画,也在拍卖上获得了藏家的认可。人们普遍会被这些精妙的人物塑造所吸引,也被画中他创造的质朴和幸福的世界所感染。那纯粹的幸福在笔墨挥洒里,也象征着石齐的创作在良好的底子支撑下日渐成熟。


石齐《飞雪迎春》

124x250cm  

1975年
石齐 《友谊春常在》

镜心 设色纸本

155×98 cm

1976年

嘉德20年秋拍 聚焦私人收藏场

 RMB 2,875,000


“三象合一” 技法颜色的自我革新


诚然,一位优异的艺术家,是永远不会满足于停滞不前。当被别人不经意提起“你的作品确实有黄胄先生的影子”时,石齐所深思的,是要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真正建立自己独立的学术系统。画心之所向。时至改革开放,西方各类新鲜的美术思潮一涌而入。对国内艺术家的思想是新鲜的灵感冲击。


艺术家波洛克 滴洒法


纷繁的艺术门类里,不同艺术思维的碰撞里,石齐却是如获至宝,将不同门类流派的核心思想进行提取与吸收。更在创造形式上进行了除国画外,油画、雕塑的尝试。80年代请山水画家杨达林刻印章“三象”,又请花鸟画家郭石夫刻印章“一画白发”。从此开始探索追求“三象合一”,无休无止。


石齐《霸王别姬》

 镜心 设色纸本

153×222cm

保利09年秋拍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夜场

RMB  4,480,000


石齐的“三象合一”,讲求“具象”、“印象”和“抽象”的融合。具象本质意为对事物的本体再现,形象的真实描绘。这一艺术形式从欧洲原始岩洞壁画的描绘里,到中国古代的画像砖石雕刻里,都能感受到“应物象形。石齐的画中将具象这一内容进行了十足的表现,09年保利秋拍夜场里他的一幅《霸王别姬》拍出了448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虞姬与霸王的人物形象描绘。不同于传统国画的透视方式,人物的形象立体,动作舒展的构造,让即使在周边充斥着强烈的色块对比冲击中,也毫不逊色的展示着存在感。悲恸的霸王怀抱自刎的虞姬,对人物形象的再现,让人仿佛亲临现场,感受恢弘的历史一幕。


莫奈《日出·印象》


石齐《白蛇传》

97X89cm

1992年
石齐《贵妃沐浴图》


之所以三象之一是为“印象”,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中理解的“意象”,石齐也曾在自己的访谈中做出回应。在他的理解中,中西方的结合,并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经典的艺术理念需要吸收和利用,但艺术却不分国籍和地域。印象派中对色彩的运用来源于对于当下眼睛所见之物的瞬间定格,还原自然本身颜色和味道。是一种纯粹的关于美的记录。石齐在画面中,将这种“印象”直接的给予观众。无须晦涩的隐喻表达,而是将他画面构建出的世界观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大家来感受画中之意。他的画面中色块运用坚定狂放,《白蛇传》这幅作品里,青白二蛇掀起波涛,巨浪直卷金山寺,大量浓郁的蓝色色块出现,将主角二人包裹,这一即成的压抑肃杀的“印象”,一刹间直面观众。而在作品《贵妃沐浴图》里,色彩的“印象”则是温婉的淡蓝色,画面一旁的绿色、黄色、红色的交织,是涟漪波荡起伏时搅动起的色彩。粼粼波光里是目光所及的深度。这种“印象”的氛围表达,才是石齐画中需要传达给大众的。


石齐 《红裙女孩》

彩墨

124×124cm

10年荣宝斋秋拍油画专场

RMB  6,720,000
石齐《丽日欢》

镜心 设色

144×371cm

10年荣宝斋秋拍当代书画场

RMB  16,800,000


如果说抽象作为一种充满变数和创造力的表现形式之一,那么在画面中将抽象元素融合的巧妙不突兀,却是石齐的高明之处。抽象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变成了描绘元素的张力,凸显人物的方式。他不会让你觉得这些抽象的滴,甩,涂,点是一种无意义的覆盖,而是会让你从画面里感受到元素之间的相互扶持和融合,这种融合,才真正的造就了画面的完整性。那荣宝斋10年秋拍的那幅《红裙女孩》里,“抽象”的色块,是被风吹扬的裙摆,青春,洋溢在少女的脸庞里,“具象”且灵动。周边的环境仿若也因为少女的明媚像初遇美好“印象”里的流光溢彩。看,画里的青春,就在他自成一派的学术建构里,完整的表现了出来。



人为推崇?还是市场选择?


石齐的作品一开始就受到了无数藏家的好评,从最初对他人物功底的赞许,到现如今对他流光溢彩,大气磅礴的美震撼。其中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尤为钟爱。当然,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纷扰之声无疑是觉得不过是财团对某位艺术家的一厢情愿。但石齐的市场从来也不是某一个或两个人可以进行左右和控制。在万达集团对艺术热度消退的近几年,石齐的市场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态势。且经历了时下经济低迷的浪潮,他的作品价格在市场反而有上升趋势。


石齐市场指数

(来源于雅昌艺术网)



他的作品从2000年初上拍开始,稳稳当当的走过了20年,如果说过去十年,是他作品的厚积,那么薄发也毫无疑问的指日可待。在市场波动的环境里,大踏步的前进未必是好事,但细水长流的稳定却是保证一位艺术家市场的前景。


石齐书法
石齐雕塑《三女神系列之一》

长:125cm 宽:70cm 高:140cm 


石齐的作品并没有因为市场偶尔的价格变化而影响,他的创作涉及国画、油画、雕塑,书法,就像是一通则万通,当你摸到自己的艺术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那么你作品所拥有的价值,也一定会被更多人看到。艺术家所做的摸索,必将是超前的,就如同同时代的人不理解梵高的星空,毕加索的抽象出现也另当时人们咂舌一样。任何新事物的生发和成长,也都会逐渐引领大众审美。石齐这种大美一统的学术根基建立和对“三象合一”的持续坚持,市场,在未来,也必定不会辜负他。



艺术家简介

石齐


1940年生于福建福清,1963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院,1976年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原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石齐画院院长。主张绘画艺术形态三象(具象、印象、抽象)并举的理论,历经数十年探索创立了前无古人的“三象合一”的大视觉画风。石齐中国画、油画、书法、雕塑皆精,从1972年成名至今,其作品深受社会赞誉,创办新中国画画家班,近十多年来润育学子逾千名。在国内外出版画集30余种,举办个展30余次。其中包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主办的石齐国画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主办的石齐油画展。石齐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等四个组织颁发的世界和平奖,及法国卢浮宫艺术沙龙展金奖,两次荣录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权威发布的中国画国宝级大师排行榜,十名之一。建有石齐美术馆(烟台市政府建造),大连石齐美术馆,石齐收藏馆(三里屯soho)。


流光溢彩的表象下,你很难相信石齐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中不会再创高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