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唐诗中蕴藏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趁着生日看了长安的首映,总得观影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我觉得这部电影也做到了导演说的“带领观众回到那个大唐群星闪耀的时代,追寻诗人们的脚步,在当下继续追寻浪漫,追逐自己的人生理想”。
首先是影片时长虽然接近三个小时,但导演对叙事节奏的把握,让这三个小时几乎是没有什么困意,影片以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进行叙述,更能使观众产生共情,因为亲自去了边塞才能创作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感慨,还有对于李白这位“谪仙人”的形象生动刻画,最后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途中写到“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将李白的心情愉快,豁达洒脱的性格展现淋漓尽致。
其次,全片对于蒙太奇的运用很多地方也可以值得学习,高适回忆时,由桌上的蜡烛(观影时可以关注,蜡烛长短表示叙述的时间)转场到以前的场景,还有后面惊艳到我的水墨画的运用(只能说不愧是追光)利用水墨画进行转场以及叙述,单纯黑白的水墨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后面色彩丰富的水墨画,展现了高适历经大战之后,虽被贬为散骑常侍,但纵观一生的坎坷,这更表现他“拿的起放的下”的洒脱。
最后,这部电影的结尾也值得观看,真的是以诗结尾,我也是通过这部电影初步了解了高适与李白的相识相知(都是胸怀凌云之志但是两人性格却大不一样),以及他们的成长,才发现高适的一生虽然坎坷,怀才不遇,但也爱国爱民,积极进取,创作作品更是不落窠臼,“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看了这部电影你会发现你以前所背的诗词,瞬间有了画面,不再那么空洞,乏味。当然本片也有些地方是为了表达艺术效果而进行改编,但白玉微瑕,还是值得观看的一部史诗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