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游科普

音游科普
——来自音游爱好者,菡萏芳菲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音游爱好者,常年看到缺乏同类,无法切磋交流技术技巧,倍感寂寞。经过斟酌,感觉音游还是有点过于小众且对小白很不友好,市面上参差不齐的音游质量更让大众玩家感到混乱,所以,我决定写一份由浅入深的音游科普,希望能有更多人喜欢音游,感受到玩这类游戏的愉悦。
——音游入手——
首先,晒出自己的音游列表,这些音游我随后会伴随着一些内容慢慢介绍,稍安勿躁~音游好玩程度与精美程度从前到后递减(按排分割,魔幻粒子乱入不算),这里少了Muse Dash,因为我暂时不想氪金那个二次元打怪音游。另外,我也有淘汰过一些音游,比如jubeat,osu!,tapsonic,太鼓达人,Reflect Beat,Zion载音等,这些音游有些是元老级别的游戏啦,堪称经典,且来源于街机,但是由于登录移动端后种种高氪金与低画质,使得玩家玩起来感觉没跟得上时代,我就退烧了,而Zion这种b站旗下的音游是因为要联网,而服务器又坏了不得不弃坑。这些音游值得载入史册,作为经典回忆。还有古风音游像大琴师这种,我属于个人偏好问题,也是时间精力问题,就不入了。


为了吸(song)引(yong)玩家们入坑,首先解决广大玩家的一些顾虑:
1. 大部分小白看了大佬们噼里啪啦的一通爆点,直接放弃,借口为太快跟不上,这!不!是!借!口!说真的,等熟悉了一款音游后,低速会影响游玩体验的!
2. 还有一个劝退点,有人说,哎呀你看看这些key下落(对,节奏大师就是你)这么快,我跟不上啊,眼睛受不了。额,这是音游不是反应类游戏啦。。。虽然用眼,可一定不是用眼睛打音游啊,用feel!用feel!(而且嘛,就算下落慢了,让你看清整条音符下落,打不中的还不是打不中=。=)
3. 有人不喜欢动次打次且BPM极高的电音,觉得音游的音乐不好听,其实。。。唯美的音游也不少呀~二次元也有,古典也有,韩流也有,日系团也有,喜欢音乐的朋友们我相信你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音游的~
4. 有人十分爱惜自己的设备,感觉一顿乱拍会伤设备,emmm,不会的,只要你不是往死里砸,我一般会把指甲的一部分磕到屏幕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来判定节奏,这种程度是不伤屏幕的,也不会把板子敲坏。(手油?多擦擦屏幕呗!)
也有一些基础硬件需要备齐,我个人只推荐120hz刷新率ipad pro,当然,ipad系列都适合的,只是120hz更舒服些~安卓的板子也是没有问题的,不管哪种平板,屏幕不要太大,不然键位间隔太远,增加音游难度。手机的话,可以玩,但有一些复杂音游会被屏幕大小限制,比如arcaea这款的金蛇狂舞和四指齐押。还有Switch端、电脑端、街机端的音游,它们和移动设备的音游有时不是一个体系,本文主要安利移动端的音游,switch是一款新兴产品,居然很好地入驻了一批不错的触屏音游。
——入门——
l 音游是啥
音乐游戏,Rhythm Game,意思便是随着音乐的节奏操作的一种游戏,需要玩家适当地辨认音乐里的节奏特征,在合适的时间做出相应要求的操作。好的音游会让玩家打歌时感到身临音乐现场,如打碟一般,比如Lanota的搓碟操作。玩音游,既深度享受了音乐,也同时不让手闲着,增加互动性,娱乐性很高。
l 音轨
既然谈音游,那就先说说音乐,一首音乐有很多乐器,有人声,有混音,每一种音色、元素会形成一个音轨,音轨叠加起来便是一首完整的歌,好的音游玩家会相当准确地辨别出音轨里的乐器节拍,从而打出复合的操作。举个例子,一首歌动次打次的同时,有小提琴,有人声,那玩音游时可能的操作就有动次打次单点、小提琴长按以及人声的辅助单点。
l 判定
既然是个游戏,便有好坏输赢,音乐游戏考核玩家是否能在合适的节奏中按下一系列音符(key),比如音乐里咚咚咚三下,那你就需要对应咚咚咚那三次,拍三下屏幕,你的操作和音乐节奏的差异越小越好。根据偏移程度,判定一般分Perfect、Great、Good、Bad、Miss等水平,如果连着操作比较准确,会出现combo,一部分音游combo会加分。有的音游判定很严(如Arcaea、Voez兰空),离节奏大概25ms偏差才算是perfect,而有的谱面奇特的音游判定相对较松,肉眼可见的差异都不一定miss。一般来说,音游玩家追求全部完美,退而求其次可以all combo全连。有些游戏骗氪骗肝,如果打得不好会终结游戏failed,让玩家感到不爽。音游的谱面繁多,判定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些会在后面进一步说明,有些判定甚至会影响玩家打音游的方式。
l 谱面&谱型&谱师
谱面意思是音游里面打歌面板的形式,圆的方的都有,谱型则是在谱面中,一段打击顺序的表示。谱师当然是设计这个打歌面板系统的设计师啦~
l 视觉反馈
一般音游都会预先显示小部分要打的谱型,让手做好准备去反应,比如一根判定线上面一堆key,等key落在判定线上后,表明需要玩家拍击或做其他操作。当玩家完成点击后,会伴随着轨道发光、泡泡破裂、星星四溅等效果,提示玩家点击有效。

l 下落速度
音乐的节奏是固定的,所以那些key下落得再快,也不需要你打得更快,所以这个概念上,下落速度只是方便你看得清谱面而做矫正的,在玩音游的过程中,你需要适当调整速度,使得你容易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打key,就够了。配合视觉反馈,下落速度也会帮助你更好的抓住音乐本身的节奏,帮助你拿perfect。
l 矫正
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系统的延迟,有时你听见自己的手指嘟一下敲在屏幕上了,但是它对应的不是音乐中相应的节奏,那这时需要矫正,这不是你菜,是音乐的咚和你手指的咚不在一个频道上!!要玩好音游,较好的方式是手指物理敲击声音对应音乐的beat,并且稍作延后给自己的反射弧留有小小的细微的时间差异。几乎所有音游,如果不经过矫正,都需要玩家超前拍屏幕达到perfect,这并不是很好的游玩体验。有的音游在你敲打屏幕后会再反馈一个拍点音,比如“咔”、“嗞”、“呲”等,可是你仔细想一下,你提前拍下去手指,又听一个延后的反馈,肯定打不准音游呐。。。所以我的推荐是以物理敲击声为准,作为最好的反馈。矫正是需要花时间去磨合的,请务必正式玩音游前好好矫正一下~
l 目押
确实,作为新手,会通过眼睛去做判定,看着key要落在基准线上了,就上手去拍,这并不是不可,事实上,慢速低难度的歌,目押效果其实更好,对准度有所提升。然而,越来越快、难的谱面会让目押基本不可能,这就需要一定节奏感,跟着音乐自然发挥,而音乐游戏的乐趣,便是跟着音乐敲打。对于新手群体,我针对目押有一些心得,目押不是去看临近线上的key怎么分布,那样虽然打对了第一个key,下一个key很难反应过来,而是看远处的key,然后通过一定的练习,反馈到手指的操作上,要把整个谱面尽量看进眼中,相当于在看一个清单,在一定的缓冲中,把清单上的拍打顺序反馈到手指上。总体来说,就是减少打音游时对反射弧的依赖。
l 读谱
听起来很玄学,其实就是看懂谱面的意思,音游的视觉效果一定会引导玩家,告诉玩家接下来打哪,拖哪,比如:节奏大师这种经典下落式音游,key会下落,告诉你该拍那个点了,有的骚气谱面会弹出泡泡或者高亮显示来引导玩家该干什么。当然有些谱面为了做效果。故意不让你知道,那样就得试错,或者干脆不打,先看一遍key会在哪出现。玩音游,主要就是干两件事,听音乐,看谱面,依据这两个反馈来花式锤屏幕。
l 背谱
对于老玩家,一些困难的谱面需要记下来,然后盲打,因为有些音游歌曲为了表现一些独特的情感和动态,故意不提前显示下一步要做的操作,这种需要玩家记住顺序。这是音游中比较进阶的概念。还有的就是判定线都在乱晃,很难用眼睛实时盯着有效拍击处。
l 拇指党vs双指党vs全指党
这个名词决定你用几个手指头打歌,我个人是ipad党,音游玩得也比较复杂,是个全指党,所有手指都能用上,为了能更好地“糊”过困难的谱面。我见过很猛的拇指党,拇指打爆天下,这类玩家一般只有手机,手速和耐力惊人,而双指党是个混合体,一般会双食指或双中指,手机平躺便可实现平板操作。不管你用哪些指头,最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而那些复杂谱面嘛。。。emmm,还是练练全指吧~那样会爽很多,还能装x。
l BPM
这个概念其实是个音乐制作的术语,测量音乐节点的速度的,一般来说,bpm越高,key越密集,音乐所含的变化也越多,谱面就越难,但一分难一分爽,快节奏能带你high翻。实际上还是要看谱师(也就是设计谱面的人)想法,有的bpm很高,但key没有安排太多,而有的相反,慢歌但是疯狂连打。
l 魔王曲
一个音游里会有很多曲包,曲包里会有一首贼好听贼难的主打曲,称为魔王曲,是大佬挑战的目标
l 音游附加品
这里点名表扬Reyark公司旗下的若干音游产品,音游的乐趣不仅是跟着音乐打那么简单,有的牛x的音游会勾画一个世界,加入剧情,向玩家展示一个音乐牵绊着的世界。
——常见操作——
l 单点
顾名思义,当一个音符下落,或者冒出时,它要求玩家在合适的时候拍下去,音游的基本操作之一。

l 长按
按下不松手,直到结束,又有微小分类,有的长按只要按下的时候符合拍点,松手没有限制;有的比较严格,还要求长按后在合适的时刻松手;有的长按期间可以换手,可以在极短时间暂断;有的需要按下后一直hold到结束。有的谱面可以通过结合单点和放置来制作一种类似长按的操作。

(这里黄键为放置,所以效果就是点按+按在那不动,≈长按)
l 锁手
其实就是很长很长的长按,这种按键出现后需要玩家一直分配一个手指去按着,同时谱面会出现其他按键,引导玩家用另一只手或手指单独完成一串操作,是一些音游的难点之一,考验玩家的手指资源分配能力,以及对音乐节点的理解程度。
l 放置
要求非常简单,把手放在音符下面即可,会以单点、长按等方式呈现视觉效果,但不需要按拍子打击,换句话说,就是“糊过去”。Lanota的蓝键便是非常粗暴的放置操作,手放在那接着下落的蓝键就算判定完成了,dynamix采用一个碗一样的东西,拖动来做放置操作,而deemo的放置是黄键,判定稍微严一些,需要在手接音符期间作位移,不能接在那不动。

l 拖动
要求玩家在合理的时刻按一定顺序、线路拖动,像一个向量,有的音游会把这种向量分割为好几块进行判定,有的音游对你的手指方向有严格检测,有的可以看作为多点的放置(如Cytus系列),Cytus 2的Ivy章节出了新的拖动方式,采用单点+拖动,即需要玩家开头正确地按在拍点上,并进行拖动

l 晃动
伴随着长按,并附加手指晃动,这种操作比较稀少,因为晃动本身没有限制,疯狂晃就行,对音乐节奏把握基本没有帮助,体验也不是很好,目前我的认知是Groove Coaster和OverRapid存在这种操作,很奇特。
l 快速点击
参考晃动的特征,这种操作需要玩家在一段指示中狂点,判定则是点击频率到位即可,更加稀少,Groove Coaster存在这种操作,同样也是很反节奏的操作类型。
l 偏移单点
比较进阶的玩法,按单点做判定,但需要玩家点击音符的同时朝一个方向搓一下,Cytus 2里左右偏移均能完成判定,Lanota、Stellights里有上下偏移,OverRapid的红键需要左右偏移,Groove Coaster有特定方向偏移单点。

不同的音游有着不同的谱面特征,它们的设计、玩法、难易度都有很大区别,从本质上分,存在下落式音游和冒泡式音游,下落式音游较为普遍,音符下落到判定线时,即为一次打击,这种类型的谱面相对也更加人性化,更容易新手进行目押,玩家可以提前往远处看到音符key的编排结构,提前做好手势准备;而冒泡式音游会显得特别炫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谱面富有变化,操作性很强,但有时需要玩家背谱,因为是冒泡的,也就是说快到需要打击的时刻,会有一系列操作指示从无到有,在谱面中“冒”出来,所以提前量肯定没有下落式那么长,玩家有时确实会反应不过来后续操作,同时冒泡式不太方便甚至有时不能调节下落速度,因为速度过慢会导致泡泡重叠,就不方便判定了。有人会说,那dancing line、Groove Coaster、Geometry Dash、Mush Dash一类,都是一个点或者线在跑,是不是算全新的一种特征?额,我把这种归类为下落式,只是反过来了,可以理解为判定线在不断的移动,去碰一个个音符key。接下来要从视觉效果上分类了,有的音游做的非常立体,制作者也总是大吹特吹真3D音游,其实都是来搞笑的,严格意义上,我觉得需要从视觉效果、判定区域两方面来评判谱面特征,而不是单纯的视觉效果,毕竟我们都是在一块板子上玩游戏,怎么会存在纵深判定呢?那么有没有3D音游呢?有,街机可以实现,人的前后晃动会作为纵深判定,这在板子上显然是不成立的,而且!VR设备之前很火的Beat Saber(那个激光剑切key的音游)其实也是个二维的下落式游戏。我的见解是把音游谱面在下落、冒泡的基础上多加一个方法分类,且仅有零维到二维的过度,这样更好地参考评价音游的难度上下限。
l 零维
代表作有dancing line、Groove Coaster、GeometryDash也算半个,为啥叫零维呢?这俩音游只需要玩家一根手指到两根手指即可,没有判定线,全屏幕点哪都行,没有位置信息,只有节奏信息。这属于相当纯粹、粗暴的音游了,小白入坑的话可以先试试零维音游,专攻对节奏乐律的把握,但是相应的,这种音游操作起来有点无聊,比较缺乏变化,如果喜欢欣赏美工或音乐,可以准备一根手指休闲一下。虽说打起谱来有点无聊,但这不代表这类音游容易,就以上几个例子来说,这些是套着音游马甲的跑酷游戏,玩家虽然是跟着节奏打击,可视觉上却是一个东西在躲障碍物,或者往前跑动,读谱比较困难,考验目押能力。
l 一维
一维是市面上一些经典音乐游戏的通用谱面,一言以蔽之,节奏大师曾经辉煌过的时刻,带来了这种粗暴音游谱面的普及,很多公司跟进设计了一维谱。很简单,一条判定线,线上有一堆音符key,可能会分4、5、6、9键区,亦可能不定键区,像pianista、喵赛克、OverRapid、deemo都是纯粹的单根判定线音游,这种音游99%都是下落式,因为。。。真做成冒泡的话,除了那一条判定线之外还放什么呢?这种音游下限低,上限适中,视觉提前量可以很大,方便读谱,我认为入坑首选这类音游,但同样,就简单把手放在判定线上,等着打key就好,玩多了也比较枯燥。有的困难一维音游会不断提高key的密度,要求玩家噼里啪啦一顿暴打,可以借此稍微练习一下手速。这里还要提一句deemo,堪称最精良的一维音游也不为过,歌曲繁多,谱面难易跨度大,有剧情,相当推荐入坑,但这个音游有个判定特性不太好把握,所有的key判定有提前量,意思就是你要是不小心过早的打了(或误触)某个key要下落的位置,deemo会判定到你的操作并反馈miss(有相当一部分音游不会那么提前就开始判定你的操作),不过换个角度来说,这考验玩家的节奏稳定性,比如音乐哒哒哒哒四下beat,玩家就不能凭借一顿乱打“糊”过去,打五下都不行。(图例为节奏大师的谱面示意)

l 一维+
玩多了一维谱面是会审美疲劳的,所以游戏厂商不闲着呀~在一维谱面中,存在着很多创新,它们没有到二维的水平,依旧以下落式主导,但判定线、key等等因素就不按常规走了,它们可以变换,形变、位移甚至倒带,带了不小的视觉冲击。代表作有兰空Voez、Stellights、Dynamix、节奏大爆炸等。我来作一一介绍,每一款谱面一维+的音游创新点都不同,Voez兰空最大的特点就是变轨,判定线虽然是一根,但key怎么落下来可就不好说了,这个游戏的key会沿着一条轨道下落(游戏对操作做了简化,这条下落轨道整轨都是判定区,所以不需要玩家一定打在判定线上),很多时候,轨道会闪来闪去,增加了不少难度,你前一秒以为要打某个地方,但由于谱面设计,其实那个key对应的点会偏移。Stellights有两条判定线,左右各一个弧,但本质上就是普通一维下落式音游,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Dynamix是个小白劝退游戏,建议不要第一次入坑就玩,这东西。。。有三条判定线!!!你需要同时顾三个方向下落的key,对“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能力有奇高的要求,而三条判定线,意味着你还得“头顶着个瓷碗”。节奏大爆炸是个韩流主打音游,Bigbang代言,判定区是半个弧,金闪闪的。。。特点?好看算吗?总体来说,一维这一“+”,实际上是增加了读谱难度和打击难度,玩起来不会像传统一维那么枯燥了,随时都有surprise~(图例来自多款游戏示意)



l 一维++
又多了个“+”?没错,还有一些厂商搞事情,它们把下落式一维音游再次进化,做出更复杂、更富有变化的谱。我目前十分喜欢这种概念,这种音游超级好看,超级带感,相应的难度有略微的“劝退”,不太友好。总共两款游戏被我归为一维++,都是音游界精品中的精品。其一是lanota,若说把stellights(从视觉预判区域到判定线)看做一个一维+的模型整体,lanota的谱面则是把判定线干脆设定为一个圆,360°全方位都会有key下落,不仅如此,这个圆形的大盘子还会飞速旋转、位移,这样会把打击区域扩张为一整个屏幕,效果非常惊艳。很多人把lanota叫做洗衣机/洗碟子,就因为玩这个的人画风都是真·搓盘子,为了营造视觉效果,你在圆边上按来按去、划来划去不说,谱师设计的这个盘子真的会跟着你的手势挪动,看起来的效果就是你真的把盘子搓得满屏幕乱飞,装x特质10000分。

另一款叫做Arcaea,它是两条判定线的结合,又称“天地轨”,听名字就感觉这游戏x爆了有木有!!谱面是下落式,上下两条轨道,以及中间区域都会出现key下落,普通的下落式音游都是在平面显示下落的key,arcaea是通过结合阴影、视觉错位等,营造出天轨真的在屏幕上方(外面)的错觉,在二维的屏幕上显示了一个相当于Beat Saber这种VR游戏的效果。视觉上这款游戏可谓是数一数二,接下来介绍难度,这里面的长按操作属于一种锁手,不允许你在长按期间短暂放开,这导致你打key过程中甚至要两只手交错在一起,螺旋式切换,另外,这款游戏虽然不像deemo有提前判定导致蜜汁miss,但它perfect的判定为±25ms,十分及其的严苛,总体来说,这个音游难度下限可以很低(因为可以做成简单的一维下落),上限可以难到怀疑人生(手法错了甚至无法完成一长串操作),谱面非常复杂,对读谱、背谱、手速、准度、手法、协调性等能力均有极限要求,小白可以踊(远)跃(离)尝(深)试(坑)。这款音游这么难,为啥我极力推荐又高评价呢?其实这款音游是可以上手的,毕竟有简单谱面可以练习,它的精进路线平滑且稳定,你会不断地提高音游水平,有很大的成就感,再者,就是这游戏谱面好看啊!有看板娘供玩家舔屏prprpr啊!!!(图例便是Arcaea的示意,由于画功不够,无法还原长按的视觉效果,但我列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换手双押谱型,1-2-3-4对应按的顺序,左右指示当前key用什么手去打,各位可以脑补一下这个慢动作,两只手分别在天地判定线处按下,真实情况大概一秒完成吧。。。如果不换手双押,那就是蓝左黑右,你们也可以慢动作试试手法差异,真实情况我建议换手,因为后续谱面没准一个螺旋就让你手臂打结了,有一点不用担心,图例中天地轨的key由于要用时押,所以有一条线把它们连了起来,用来提示玩家这里是一起按的操作,那4条辅助线真实存在。长按的话,你们试着脑补一个弹簧落了下来,它对应着你在梯形区域画圆的操作)

l 二维
当音游提升到二维后,难度会提升一个档次,因为这种谱面不但要玩家在合适的时刻按下去,还需要玩家识别按下去的位置,位置的可能区域会是一整块板子屏幕,也就是“二维空间”,这种二维的谱面以冒泡式操作居多,参考Cytus和Cytus2,以及Tone Sphere、Poly Tone、Zion、Hachi Hachi、大琴师、街机中jubeat、端游的osu!,如果说一维谱面是相当于把一部分二维空间用来显示key的下落,那么有一个问题,二维谱面全版面都是判定区,那在哪里显示下落区呢?没错,这就是难点,所以很多音游采用了冒泡的形式,快到key判定了,用视觉效果,让key“冒”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二维谱面困难,需要玩家多多背谱才能心有灵犀,知道什么时候该点哪,但是游戏设计师不是傻子,很多二维谱面的反馈也很强烈的,会让玩家清楚地知道接下来拍哪里。有没有下落式二维谱面呢?有!Poly Tone算上一个,Hachi Hachi算上一个,之前说的Arcaea也算半个,你问下落的视觉反馈区?真3D啊~Poly Tone的美工可以通过透明的设计,营造出“纵深”效果,引导你往“屏幕深处”看,这样的设计可谓是一股清流了,谱面相当酷炫,操作呢。。。也是真的难,很大难点在于远近的判断,也就是先打哪个后打哪个的问题,由于更难,这种音游判定会松一些,便更容易“糊”过去。Hachi Hachi是下落式和冒泡式混合的一款谱面,整体判定区是一个圆盘,单点长按都是下落,但拖动操作会在圆盘盘面上进行,冒泡出现拖动轨迹。二维谱面可谓是装x利器,看你玩音游的吃瓜群众会发现你两只手在屏幕上搓碟般滚动,甚是躁动,看起来非常大佬,当然,装x只是其中之一,这种谱面的互动性很高,体验十分畅快。(图例为Cytus2的示意)

l 粪谱
看名字就很有味道嘛,失败的音游设计称为粪谱,就是说大佬付出了努力,试了无数次,发现还是,看不懂,打不中,不合音乐,没有游玩性,这类谱面可以弃了,当然,粪不粪谱也要看玩家的偏好,有人认为难、快就是粪,但有人认为不合理的难是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千万别因为打不来某个音游就草草下粪谱结论,有时也是实力问题啊。

l 单押
这是音游最最最基本的操作,意思是手指进行一次单点,或者点完后往别的什么方向搓一下(偏移单点),单押可以对应很多清脆的乐器,鼓、钢琴、扬琴、甚至rap都可以做成单押,如果单点和偏移单点交错出现,那么单押的这一系列音符很可能是两种不用的音色,比如boom鼓点和ka鼓点。为了更好地打出单押,建议手指响亮的戳一下屏幕,发出清脆的一声用来对应音乐鼓点。
l 双押
双押的意思是需要两只手指同时按下,以对应某个音符,比如,有的鼓声会比别的鼓声重,“dong da da dong da-da-da dong”,这里dong可以设计为双押,如何去评判双押质量高不高,准不准呢?你可以试着左右手指连续向下敲桌子,看看是不是非常平齐,左右手的一次敲击有没有错位。(以下图例是一个单点为主的复合谱面,对应“dong da da dong da-da-da dong”,小白群体可以试着在桌上按这个下落顺序敲击桌面,逐渐提高完成这一套的速度,这个谱面熟悉了,你可以稳定完成节奏大师很大部分的复合单押段落,总共这里会出现8次敲击声,各位可以自行听听敲桌子的声音,是不是协调且节奏稳定)

l 交互
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单点交互和点按交互,这是音游谱面开始复杂起来的第一步,它要求玩家两只手来回押key,有时更复杂的交互需要两只手做不同的动作。首先单点交互,说白了就是一大串的单押,这类单押特征为左手一次右手一次不断交错,形成di da di da di da di da高速复合单点,要做好这个操作,第一要务是熟悉音乐中节奏明快的beat(beat有可能是均匀的,也可能是加速的,参考DJ的鼓点),第二就是秉承“左手没打,右手便不能打,反之亦然”的原则。随着节奏加快,单点交互的速度也会变快,各位可以先在桌子上试一下单点交互,慢速,然后加速,越来越快,快到一个限度时,你会发现左右手开始不协调,有时甚至错位听到了“双押”声音,为了矫正这个问题,各位可以将自己其中一个手作为主手,通过“左手没打,右手便不能打,反之亦然”的原则,把交互的敲击声拆分为一强(主手)一弱(副手)两部分,你只需听主手的强击音,便可以保证单点交互稳定。另外读谱也有技巧,两条错位的单点落下来,你只需要看准哪只手入beat,哪只手结束这段连打,跟随音乐的节奏,便可以八九不离十完成这一段,所以单点交互的第一下很关键,第一下对了,随后基本不出岔子。
然后是点按交互,顾名思义,需要一只手完成一系列单押,另一只手完成一系列长按,对协调性要求比较高,为了打好这种谱型,通过长期练习是最重要的,就和同时弹钢琴的主旋律和伴奏一样,另外,通过仔细读谱,慢速尝试,区分音乐音色以及分辨两者的关系(比如一段小提琴夹杂着鼓点),可以更快的掌握这种技巧。如果随着音乐节奏加快,真的左右手不协调,有些复杂的音游会减弱判定,这样就有机会“糊”过去,手法介绍的最后我会列出“糊”的方式。

交互的方式还可以变得更加复杂,有的要求玩家一只手的多指加入进行交互,比如Arcaea的四指天地交互。。。emmm那个比较爆炸,就不提了。我们看几款“简单”的例子,比如,这样:

(提示:左手点击区用两根指头做双押)

(提示,看做左手锁手,右手来回单押)

(提示:随缘吧,我也按不明白。。。。)
l 散点
散点是单点交互的进阶谱面,需要两只手不停的变换位置交互,甚至中途还有换主手的操作,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上你还是要练好单点交互的基本功,散点无非是打击位置存在交互罢了,搞清楚打哪,保持beat的稳定,散点谱面就破了。另外,散点有一种装x的操作,就是单手多指散点,一般大佬在散点段会上单手,押所有的key,炫耀手速和指法,看起来很帅。我再具体,将基本的散点谱面分为顺势散点,聚合/分散散点,离散散点三种。顺势散点的意思是两只手交互单押的时候,会做同方向同速度的位移,大佬会用食指和中指完成这种散点;聚合/分散散点的意思是两只手交互单押同时不断向中间靠拢或者向外分开,对称,且速率相近,大佬会用无名指和大拇指来单手完成;离散散点是两只手交互单押同时完全相反,且均匀错位的位移,大佬会用一根指头完成,那真是炫得不行。想要训练散点技巧,可以参考节奏大师的克罗地亚狂想曲、Luv Letter两首钢琴曲(不做特别说明的话,我推荐的都是困难谱面)这是图例:

以上图例给的是一维谱面常见的类型,对于更复杂的谱面系统来说,比如旋转的盘子、天地轨、二维平面,散点会出现更多进阶形式,比如天地散点from Arcaea(再次申明入这个音游需谨慎hhh)。还存在比较复杂的且需要读谱技巧的散点谱面,如下图,为了解析这个谱面,我把一部分key涂成了蓝色,黑和蓝分别代表左手押和右手押。

我再给一个压key顺序错误的版本(最后一个没协调好直接爆炸啊有木有),图例看起来很容易按,但这几个键位可能会重复出现,对称出现,高速轮回,如果用一边手押了绝大部分key,很容易达到生理极限而迅速手酸,手速跟不上的(这就是为啥我说,手速其实不是瓶颈,因为大家的手都是人手。。。读谱和手法是可以解决的~)

l 长划/锁链
长划(一维谱面)/锁链(二维谱面)的概念比较简单,就是多个长条的拖动操作拼在一起,在一段十分快,比如高速电吉他音中,单键已经不再适合作为一个key出现,作为代替,谱师会把谱面设计成一长串拖动,来衬托这种音乐片段,钢琴的高速弹奏也会加入锁链,防止过多的连打让玩家疲惫。对于这种谱型,玩家只需要跟着滑动即可,没有太大压力,这种片段如果不配合交互,那就是用来休息手指的。
l 连打
硬核操作,对应的音乐片段也十分的硬核,这种谱型就是要求玩家,一定要用一根指头死磕到底,连打一般来说,不超过5连击,deemo的marigold居然高达7连打,还不停地出现,再伴随着极高速的单点交互,真的是大佬也怕三分。有的时候如果真的手速跟不上,可以通过读谱和技巧,把连打转化为交互手法,下面给几种常见例子:

如果想训练二连手法,节奏大师的邮递马车,cytus的halloween都有大量二连音符

这里,一种解法是双押连打,死磕,但很少人撑得住,因为后面还有连打,另一种是把它解为两只手,双指的双押交互,也就是五次,左(食指中指双押)右(食指中指双押)左(食指中指双押)右(食指中指双押)左(食指中指双押)右(食指单押),以此破之。
l 纵连
这是一种无法连打解决,必须解为交互的,一种特有的,谱师“偷懒”的谱型,会有一大长串的单点倾泻而下,对应的音乐可以是这样“duang uang uang~ da da da da da da da da循环”,那段“da da da da da da da da”,就是很可能是纵连谱型,有的音游会考虑到玩家手指指力问题,干脆这种就设计成放置操作,手指放在那就完事儿,但有的谱师可决不妥协。。。一定要次次都打击。这种谱面直接看成单点交互,左右左右就完事儿了,但注意结束交互的时间,而且心中要对节奏十分了解,不能快不能慢。

l 换手/不换手
这个手法会出现在比较复杂的谱面中,谱面一般含有交错的长条和点按,我的技术也有限,打音游的时候有时就是死磕过去的,干脆就把手螺旋放在板子上,不换手,不会像大佬那样悠然自得的骚气换手。首先讲讲为什么要换手,玩音游,打击音符的时候手部肌肉是有记忆性的,就比如说,你左手在点击,右手做了个长按,下一段,要你两只手互换一下操作,速度快了你两只手就倒腾不过来了,协调性不够。现实中,你左手捶腿右手搓腿,突然换一下你会出现左手拍腿,右手拿拳头搓腿的情况,这就是换手基本功不到位啦。而为什么不换手,那就是避免这种协调性缺失,但弊端就是你左手拍到了右边,右手拍到了左边,胳膊扭成了麻花,我用几个例子来描绘一下你们可能遇到的换手/不换手谱面:
下图是Lanota的大盘子谱面,本质是单点交互,也就是蓝=左,黑=右,交替打击即可,然而,这个盘子会转,如果不换手,也就是右边所示,当你跟随者盘子转动左右左右到底下后,你会发现左手。。。扭到了右边!!如果换手,最后转下来还保持左手在左、右手在右,那中途你需要寻找一个换手点,这个例子的换手点在转90°的时刻,顺序是,左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左,右手在90°交界处会和左手换位并连打两次重新进入新的单点交互。

我再抽象一点画,这就是在盘子上的击打顺序,换手还是不换手这要看每位玩家自己的感觉,像我就比较刚,胳膊扭过来还是不换手,强行打完。

我们谈下一例,还是从lanota中抽象出来的谱面(侧面看出lanota的谱面是真的花哨),这次我把它展开了。这个模型在单纯一维谱面中也会出现,比如Voez、OverRapid就有(但不一定支持换手操作),中间蓝段只需要放个手指在下面即可,两边交替出现单押和连打,我给出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不换手,比如右手压着中间,左手来回点击,缺点是稳定性差,容易别住,但是优点是容易协调;第二种是换手,先左手长按右手点击,打完前两个右边的key后,迅速换手,右手长按左手点击,这个方式首先要确定判定规则,要确定允许长按能短暂断开而不被判miss;第三种是多指(见下一手法介绍),我们干脆多分一个指头去压着中间,然后剩下一左一右俩指头单押就行了。要注意,Arcaea这个恐怖的游戏中,是不允许玩家在长按中途换手的,导致谱面设计师故意让玩家左右手互换位置打,增加观赏性和难度,所以Arcaea这个游戏需要玩家预先算好胳膊怎么扭不会别住,这也是为啥Arcaea俗称“玩蛇”。

下一例,我们来看一个二维谱面,来自Cytus的Freedom Dive,冒泡式的我不好画,所以我用数字标明了手指需要掠过的位置顺序(12345678为一个轮回,游戏中判定线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小方框是一个轮回的锁链操作,其中,1357对应着一个单点,与锁链形成双押。由于Cytus的特性,锁链并没有检测玩家是不是真的按方向挪动手指了,它只有几个判定点,本例中小方框路径上有8个,也就是玩家只要在合适的时间,手指放在了上面,即可完成锁链判定,这种锁链实质上以一种放置操作。还是三种操作方案,第一种不换手,右手跟着锁链走,左手负责所有的单点,即1357;第二种换手,左单点1,右锁链1-2,然后左锁链3-4-5-6,右单点3和5,然后左单点7,右锁链7-8,完成一圈;第三种也是后面提到的办法,Cytus独特的判定方式可以作弊,用糊的办法,把谱面简化为双押+锁链,具体是左右手双押1,一起挪到2,双押3,一起挪到4,双押5,一起挪到6,双押7,一起挪到8,完成,对称操作,非常简单粗暴。

最后一例,供出臭名昭著的Arcaea天地单点交互,不像之前介绍一维++谱面用的天地双押谱型,这里天地8个键错位形成交互,本例为最容易读谱的一款,顺序为1-2-3-4-5-6-7-8,不换手的话,右手要从1开始,负责1357,在地轨(黑线)从右至左依次点击,左手在天轨(蓝线)上,2468从左至右依次点击,左右手形成交互;如果换手操作,避免胳膊打结,那就是右手1368,左手2457,各位可以用超慢的的速度在桌子上敲击试一下差异,真实情况呢,这一小段1秒完成,还好几段,还变换方向和顺序,呵呵=。=

以上,我们看到了一些相当困难,甚至处于音游界顶端难度的换手谱型,这些不需要广大玩家们完全掌握,图一乐就好,除了这些,还有更恐怖的换手谱面,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谱面的共同点就是,需要我们截图,或者录屏放慢速度,一帧一帧研究指法,还需要大量时间消化,才能hold住。在一首曲子中,我截出来的这么一张示意图,很可能只是整曲长度的百分之一,所以那些大佬能hold住整首魔王曲,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研究打法,然后逐渐稳定手法,才能录给我们看,期间会有n次失误重录,衷心向大佬们致敬!
l 多指
随着你对一款音游操作的熟悉度,你打击按键时就会更加协调,假设,有时你懒,累了,突然间你用两只手指完成了原来两只手才能做得操作,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多指的手法。说起多指,我需要向EK卢比大神致敬,这个马来西亚小哥单手收了Cytus几乎全部曲目,堪称一代单手之王,这哥们虽然准度不比那些大佬,但,他五根手指感觉是单独行动的,都不打结!多指手法是已经有不俗的音游基础的玩家为了进阶更难谱面而开发的,谱面有时不协调怎么办?这些大神腾出一只手把一边屏幕糊上(当然了,放置类的key才能这样干)另一边用一只手完成一坨操作,避免了频繁无厘头的换手。多指的功力怎么评判的呢?你们可以先“简单地”练出单手克罗地亚狂想曲(节奏大师),然后,再进阶二维谱面的多指,再就进阶多指押天地交互吧~~(走远了走远了)
l 虚指/虚式
有时为了增加敲击和手势为你带来的节奏感反馈,并且辅助你抓住音乐的节奏,你需要虚击屏幕来弥补谱面上音乐beat存在但key不存在的空缺。虚指,比如一段音乐beat“哒哒嘭哒哒”,嘭没有对应的点击操作,你为了把这均匀的5次打出来,嘭的时候你可把手指砸在pad周围的边框上,这样辅助总共四个key音的稳定性。虚式,比如有的长按操作存在放手,但放手没有声音啊,怎么办呢?这是放手的时候做一个大动作,比如上搓、上扬,虽然没有意义,但你的触觉和动作反馈会得到加强。如果你想要具体练习虚击的技巧,可以玩一下Groove Coaster,这个游戏是有虚击得分的,谱面没有key,但你虚击会打出来隐藏的key,从而获得隐藏分数。虚指和虚式是大佬录音游视频的装x点,lanota搓盘的虚式尤为过分。

l 糊
我们毕竟不是大佬,不可能做到每一个key都干脆利落,那针对困难复杂的谱面,就要用到糊的技巧。其原理是借助判定方式的差异,将原本需要复杂手法的谱型简化,举个例子,有的长按判定并不是一直检测的,而是周期性检测你手指在不在上面,这样的话,你可以通过点击这段长按混过去,再举个栗子,对于偏移单押,你不偏移只单押是不行的,但对于单押,你偏移可就不管你了,这样,你就可以把单押打成偏移单押混过去,还有就是锁链,有的锁链单点就算数,不会miss。再具体我们来看看几个图示:
下图是lanota上侧半弧展平后的结果,所有的key均为放置操作,由于key是倒着上去的,我们有时无法辨认先后关系,咋办呢?四只手指拍在上面不动糊弄过去就好嘞~

下图是cytus2的谱面,三次双押,但是偏移单点每次都要换手,快了之后大脑反应不过来,怎么办?干脆全换成偏移,两只手指点击时对称往中间搓,大脑就平衡了。

下图还是简化的lanota模型,左右不对称的谱面也很难反应,但好在这款游戏的长按其实是放置判定,并且还间歇性检测你手指在不在放置状态,你这时打成连续的双押,都没关系。

额,下图还是lanota,不得不说这款游戏的判定方式是真的比较粗糙,这次倒着来,本来是“上点上,下点下”,我们可以糊成“上上上,下下下”组成两次三连打,会简化不少,甚至再出神入化,可以“上下上,下上下,”模仿拨弦的动作,更容易完成这个谱型,这和cytus2那种操作异曲同工,还可以这样糊的有Voez的左右横向偏移单押。

所以我鼓励各位开荒音游的小伙伴,多测试一下音游的判定方式,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捷径可走,糊并不是丢脸的事,有时甚至是更玄学的技巧,如果找到糊的机会,你一个手掌拍上去都没问题~录屏时糊过几个复杂谱面,那真是羡煞旁人。
——提高——
最后,玩音游自身不断的提高我认为也是一种享受,比如手速越来越稳(不是越来越快),手法越来越骚,能hold住更大编制的曲子,都会带来成就感,这里就介绍一下我日常提高的方式。
l 揣摩谱师风格
有的音游会把谱师名字晒出来(真的不会有人找到谱师的住址然后寄刀片么),这样我们可以多打几首同一个谱师做的歌,来寻找共性。比如有的谱师喜欢设计点按交互,有的谱师对于散点有疯狂的执念,而有的谱师搞事情为主,各种奇怪谱面都会出现。
l 熟悉乐器特征
乐器总有长、短音,比如钢琴,可以短音飞快地弹,也可以舒缓的做很多延音,这样可以推测钢琴适合的谱型,高速单点交互或者点按交互都有可能;小提琴、电吉他等弦乐器更多的会有近音变换,带来的会是很多锁链或者拖动操作;鼓就不说了,那是相当的单押双押主导;长笛等管弦乐,以延音为主,那自然是长按主导了。如果玩家可以清楚地分辨一首歌的多个声部,便很容易推测接下来会遇见什么谱型,相当于增加了提前量做预判,更容易打对位置和节奏。
l 学一些乐理和经典节奏
拿鼓来说,鼓会有很多经典beats,比如boom-ci-pa-ci-ci-boom-pa-ci,经典8bit,学会这类乐理,能推测出单押和双押的变化;钢琴、吉他会存在和弦,主旋律和伴奏,以及一首曲的感情、起伏,依照这些乐理,可以推测出谱面的密集程度变化,和一些打击速度变化,这里我推荐一首deemo的pain in rain,可以很好地体会整首钢琴曲的情感变化。我从小并没有学过乐器,所以不敢在这高谈阔论,一般来说谱师都是很通乐理的,所以设计的谱面必将和音乐所表达出的信息一致,不然,那一定是粪谱,参考节奏大师的生存挑战曲,那真的是。。。瞎打一通,粪到极致,毫无美感。
l 看大佬的指法
我经常看大佬晒的all combo或者完美的录制视频,直接研究他们的指法,比如鲁比EK、盐酸HCL、ヒグルース、Ritxman等等,他们都是业界最厉害的音游玩家。
l 录制谱面慢动作回放
如果对音游爱得深沉,或者强迫症非要全perfect,那你少不了一帧一帧去研究谱面,虽然消耗时间,但你开发出新指法了,你就是大佬。
l 关注作曲者的动态,研究其风格
有些音游界的老朋友了,比如I**、VK克、Xi、sta、KIVA、Sakuzyo消除、提供、Laur、Team Grimoire、Yamajet等等,他们每个人的曲风都不一样,如果多听听某个特定的创作人,便能掌握他的创作风格、乐器风格,比如I**多用钢琴搭配大编制交响乐(多押),Xi善用高速钢琴(硬核连打),VK克多用柔美钢琴,sta自成一派赛博朋克,KIVA主电音(谱面带有大量锁链),Sakuzyo的电音带有很重的beat(单双押交互),其他创作人我也说不清特点啦,这些创作人还有合作曲,都是相当惊艳的大作,各位可以自己体会~
l 保持热情、热爱音乐
最后的最后,不管你们吃没吃我这一串安利,音游是带来开心的,如果遇到瓶颈,手酸,或者蜜汁漏键,千万不要死磕,休息一下,下次再玩放松心态,突然feel到了,自然就解了。
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居然写了35页15000多字,都快成小册子了,仔细想想十年的音游游玩经历,真的是创新不断,人才辈出,居然有这么多可圈可点的细节可以向大家展示。当年的我是Cytus启蒙,我那时只会目押,强行糊谱面,到后来cytus玩6了后,Rayark公司又出了deemo,同样是相当的惊艳,我相当于跟随者雷亚Rayark公司一路走来,再后来有人摆出节奏大师来挑战我,跟我说“最近腾讯这个游戏很火啊,它好难啊,又快,我猜你打不来”,我用。。。三天吧,单手收了克罗地亚狂想曲,打爆了那些入节奏大师坑的好友们,倍感寂寞,便离开节奏大师去找新的音游了。至今,Cytus都有2了,还多出了Arcaea和Lanota等非Rayark的音游,百花齐放,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玩了。
全篇我也是从一个小白的角度去做科普,我并不是大佬,我打不出全perfect的成绩,文中的理论我虽然理解,但我手慢,协调性不够,可能永远也做不到大佬那种成绩,但这些应该能起到足够的引导作用了,应该能教会不少新玩家开荒音游。
我知道这种教学可能用文字表述起来,过于理论化,过于生涩难以理解,但碍于精力,很可惜不能做出视频来一一教学,谨以此文来纪念我的音游爱好,也希望这种游戏能走入主流,被更多人喜爱,谢谢音游制作者们为我们带来这么精美的画面、音乐、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