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干货:法律部分25个重要知识点

勤思考研政治李勇老师原创干货分享,快快马住收藏!不让公共课成为失利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严禁违法使用。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
4.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法律的执行、适用、遵守则是把法律规范转化为法律实践,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5.我国宪法的地位:
第一,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第二,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第三,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6.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7.我国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等。
8.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规定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适用驱逐出境;规定了自首、立功、缓刑、减刑、假释、社区矫正等刑罚制度。
9.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一要坚持立法先行和立改废释并举;二要保证法律规范的质量;三要畅通民意表达机制以及民意与立法的对接机制);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一要增强法律规范本身的可实施性;二要完善法律实施体制以及法律设施;三要提高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一要科学配置权力;二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三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四要严格对权力的监督;五要加强对违法用权的责任追究;六要健全权益救济机制);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一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二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三要加强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专门队伍和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一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二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三要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11.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科学立法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为目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1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3.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14.法律权威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它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权威影响要素:
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15.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第二,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第三,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第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16.法律权利的特征:
一是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二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三是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四是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17.法律义务特点:
第一,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第二,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第三,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第四,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18.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相互依存。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首先,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最后,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的关系。
19.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它的行使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表达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民主管理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的权利)、监督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控告)。
20.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利(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等行为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权利(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住宅安全权利(任何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不得随意搜查、不得随意查封)、通信自由权利(公民通过书信、电报、传真、电话及其他通信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
21.财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财产权主要包括私有财产权利(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继承权利(法定继承、遗嘱或遗赠、遗赠扶养协议;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2.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要求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措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加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以促进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保障公民过上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它以生存权为核心,具体包括生存权以及与这项权利密切相关的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
23.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与宗教信仰活动和文化生活相关联的自由和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活动权利等。
24.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司法救济(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行政救济(听证、行政复议等)、政治救济(游行、示威、结社、请愿等)与社会救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民商事仲裁、劳动人事仲裁等)、自力救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民事赔偿或和解协议等)。
25.公民未能依法履行义务,根据情节轻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多多点赞留言,勤小思会持续更新更多干货内容哒!
经常有小伙伴说自己复习了很多却感觉啥都没学,随着大家备考复习节奏加快,勤小思也想多给大家分享点干货,干脆建了个干货群,每天给大家分享干货考点知识点,群里不灌水不闲聊,想加入可以留言,平时看看干货领点免费课程好啦。有问题欢迎留言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