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球播种方法,你值得收藏
言
原文来自“仙到”大神的《仙人球播种方法—2014版—》,对原文稍微删改了一些,并加入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个人体会。
一、播种时间
1、播种温度:晚上温度高于18度、白天温度高于28度,只要满足上述条件什么季节都可以播种。(所以有些地区甚至11月底都还能播种比如说广东)
2、最佳的播种季节:春末、夏初、秋初三个季节。此时的晚上的温度在20-25度之间(最重要),白天有太阳的情况下温度35-45度,温差大于15度,是出苗率最高的季节。
3、夏季:白天的温度绝对能达到播种度要求,但是晚上温度高于25度,部分地区甚至徘徊在30度,此时播种也会降低种子的出苗率,有可能不出苗,加之白天温度过高,不及时打开薄膜,或者通风不够很容易烂苗。
4、冬季:如果你没有合适的条件和十足的把握,千万不要尝试反季节播种,浪费时间、精力、种子,严重打击播种信心。
二、土壤与花盆
1、土壤:粗沙-泥炭-椰糠-蛭石-煤灰-赤玉土-草木灰。播种土壤没有很大的讲究,遵循一个原则:越便宜越好,这在你以后大量播种会深深的体会到。上述的植料可以选者3-4种混合后使用,没有严格的比例,很随意,只要满足透气、透水、颗粒直径1-3mm这三个条件(混合后最好过筛一下粉尘)。
2、花盆:塑料黑色盆。花盆深度6-10cm,花盆太浅不利于小苗根系向下伸展;塑料盆更好的起到保水作用,方便掂量花盆的重量,有利于判断土壤的干湿度;黑色有利于吸收更多的热量,屏蔽光线透过花盆摄入土壤,增加根系生长空间(直接用黑色十方就好了,便宜又好用,当然你要是爱用一次性饭盒也行)。
三、光照
1、避开长时间下雨天:播种时间段只要瞒住上述第一点的条件,任何时间段都可以播种,唯一需要避开的是长时间下雨季节,典型的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长达2-3周连续的下雨,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温度在30度左右,此时苗床的细菌的繁殖无节制,往往会导致种子霉变、小苗一夜之间化水消失。
2、光照:种子出苗需要直射光照,但是光线不能过强,在全日照环境下需要遮荫80%,家庭阳台内,你可以加盖遮荫率70-80%的遮阳网,或者在苗床上加盖一层扎了无数个5mm小孔的报纸。适中的光照可以控制小苗的形态,保证小苗健康。光照过弱会导致小苗长成绿绿的豆芽,不利于后期的生长,一旦见到强光就挂。
3、短时间下雨天:没有必要避开连续2-3天的下雨天,在短时间的下雨天种子一样能正常发芽。
四、播种步骤:
1、土壤上盆:把拌好混合土装入花盆至盆口平,然后用手拍打盆地几下,土壤会自然下沉至盆口1cm处,这样的深度适合盖膜和以后浇水养护(底层最好垫一点大颗粒)。
2、浸盆:把花盆放在水中浸盆,水深在花盆的一半处,半分钟土壤基本吸饱水,取出花盆待用。土壤无需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和微波炉高温消毒(觉得反正都要浸盆,配点高锰酸钾溶液泡一下还是有必要的,需要的功夫也并不多,药店有高锰酸钾片剂出售,买一盒,1粒药片1g,配500g水,浸盆待土壤全湿后再继续浸泡5分钟到半个小时即可。至于微波炉消毒就免了吧,我一直觉得微波炉消毒真是蛋疼,热完土还想不想热饭了?有人说:我有钱任性,我买个专用烤土的微波炉,那当我没说)。
3、播种:
a、浸盆后可以马上播种,把种子均匀的播撒在表土。采用拇指、食指捏着种子轻轻柔搓,可以先在白纸上试试手感。
b、也可以进行点播,用牙签,在尖稍沾一点点水,而后沾上种子,轻松点播在苗床上(很考验眼力和手稳,适合少量播种或强迫症玩家,其实怕出苗后植株太乱的话,等出苗后两三天即移苗就好了,这个时候是最方便调整位置的时候,比播种的时候一粒粒去点播省事多了)。
c、最好做到每一个品种使用单独的一个花盆播种。我在10×10cm方盆内播种50-100粒种子。
d、仙人球种子(包括大部分多肉植物种子)播种以后严禁覆土,种子覆土后基本无出头之日(记住:播种后严禁覆土)。
e、种子也无需提前浸泡,太繁琐、也不一定能提高出苗率,我这里介绍的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果一定要浸种也不反对。
4、播种后插上pvc标签,用铅笔在标签上写上种子名字(包括拉丁文名字)、数量、时间等信息。标签作用很大,当你收集的品种越来越多时才能深刻的体会到,好脑子不如清晰的标签。
5、消毒:播种后喷施多菌灵或百菌清溶液(按说明书的比例稀释),让表土和花盆均匀的喷施到药物就可以。对于新手消毒工作还是少不了的。
6、盖膜:消毒后盖上透明度保鲜膜,或者其它透明塑料膜,这一步很重要,盖膜后可以让苗床的空气湿度达到95%以上,种子的胚芽需要吸足水分才能破壳发芽(保鲜膜不好操作,安子的办法是超市买一卷便宜的保鲜袋,尺寸以轻松装入整个苗盆即可。保鲜袋套上,袋口顺手拧几圈,再把袋口压在盆底下就好了,晾干后还可以重复利用。用一次性饭盒的朋友把饭盒盖子盖严实就行)。
7、遮荫:采用“三、2、光照”的标准操作。如果你播种的环境早晚各见阳光1-2小时就无需遮荫,北窗台很合适。
8、出苗时间:播种后静待种子出苗,期间忌打开薄膜通风或者观察,频繁揭开薄膜会导致细菌侵入,由于品种不同,出苗的时间也有很大差异,快的2-3天出苗,慢的10-15天才出苗。
植物的有性繁殖受自然环境变化因素很大,所以为确保物种的繁衍,很多品种的种子出苗发芽时间不统一,有些种子会隔一年再发芽,这在夏季、秋季采收的种子特别明显,秋播当季采收的种子出苗很低,而等到来年的春季会惊奇的发现隔年的种子在发芽,所以对于播种没有出苗的种子不要放弃。
五、出苗后的养护
1、种子出苗3天后就该马上打开薄膜摆放在通风环境下养护,以后无需再闷养。种子出苗以后首要考虑的是确保小苗健康生长,最早出苗是最强健的,绝不能让其挂掉。后期还会有种子陆续发芽。通风环境下养护可以抑制细菌繁殖,不宜发生烂苗等现象(出苗后不闷养是仙到老师区别于很大一部分其他花友播种流程的关键)。
2、光照:夏季6-9月光照强烈,全日照环境下小苗需要遮荫60-70%,10月份以后全日照养护。强调一下,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小苗健康生长,不要怕小苗晒成咖啡色,出苗后的小苗在半个月内迅速膨大,然后停止生长,后期需要充足的光照促进根系的生长,要知道,植株好坏取决于与根系是否强健。特别是兜、鱼,出苗后的半年主要是长根期,半年后(冬春季节)可以看到球体迅速膨大,把那些坚信闷养的花友的小苗远远抛在后面。(出苗后即见光,最好是上午10点前的阳光,朝东的阳台很合适)。
3、浇水:出苗后的一个月内保持土壤微湿,小苗不怕水,没出苗的种子继续发芽,出苗的种子扎根土壤。一个月后干湿相间,看到表土干后1-2天浇水,方法,可以采用浸盆或者直接浇水,浇水时间选者晴天的上午,浇水后2-3小时小苗上的水分蒸发最佳,晚上浇水水分不能及时蒸发,容易造成小苗呼吸困难、受到细菌感染(因为大家的环境相差太大,阳台内部大约1周一浸,每天一小喷就可以了。而通风好又有较强光线的大棚里几乎是2天1浸,一天三喷。安子是天台党,近海,风很大,基本上是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各喷水一次,很少浸盆——太费功夫。)
4、施肥:苗期施肥不是很重要,可以结合浇水施液体肥,小苗生长主要是氮肥,一年1-2次。我对小苗不施肥,等到小苗长大后结合移植再在盆地放一些底肥(郑州小王:种子出芽后的头一两个月都不用施肥,然后开始在浇水的时候加入肥料,肥料的多少取决于你养的品种。对于长势旺盛的品种可以使用氮磷钾1:1:1的通用水溶性复合肥,最高浓度为0.1%,隔次浇水加入即可,喷水和浸盆都可以。潮而不湿,干而不透。于那些长势中等或者偏弱的品种,最好自己配制肥料,市面上的商品肥料氮含量太大了,会使这些植物不堪重负,变得光鲜而柔弱,容易受到病菌和害虫的侵袭。一种简单的配置方法是用1:1的磷酸二氢钾和硝酸钾在浇灌水中混合,这样所产生的肥料的氮磷钾比例大约是7:26:40,稀释到0.03-0.05%,就可以用来浇灌几乎所有的慢速生长仙人掌了,当配合每年两次的缓释复合肥之后,其供应的养分会更合理一些。也许你会问我,仙人掌用得了这么多肥料么?其实这个浓度所提供的养分是很少的,少食多餐对任何植物都是有益处的。在生长季节里,每两次浇水就可以记入一次这样的肥料,而对于那些原产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品种,冬夏两季都要停施,其他的品种只有冬季停施,而对于畏寒的品种,在八月底就应该通过停肥来减慢其生长速度。)。
5、冬季管理:进入冬季,可以把苗盆搬入室内养护,有条件的可以在室内建一个暖棚,也可以动手做一个小型暖箱,盖膜保温,早晚打开通风一会儿。小苗冬季可以继续浇水,由于在暖棚中,水分蒸发慢,所以浇水要控制量,看到土壤全部干后再少量浇水。
6、移植:当小苗拥挤,或者植株长到1-2cm时可以进行移植,取出小苗,用手拉掉一些细小根系,放在通风散光处晾根3-5天左右再上盆。晾根的作用是避免伤口感染(操作方式是不修根连根带土直接移。曾经做过一组对比试验,同样的环境条件,关于后期生长速度,修根比不修根的会稍微快一点,应该是修根后促进分根,新发的根比“胎根”更多更强壮。如果播种的时候比较疏,植株间隔比较宽,根系有较多的伸展空间,那么移苗的时候直接栽就好了,如果播种的播得太密,植株出苗率高,长得密密麻麻,根系纠缠在一起,那移苗时修一下好了,反正根系之间扯开分离的时候也多少会受点伤,修根后记得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