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测进出口数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世界而存在,所以进出口是宏观分析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对于一些对海外订单较为依赖的行业和公司,进出口更是不能不懂,比如光伏、动力电池、医疗器械等。
那么,如何通过一些指标,提前预判进出口的情况呢?

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或进口指数
PMI新出口订单(M0017129)、PMI进口(M0017133)是市场上最常用的方法。
如下图,PMI新出口订单(蓝色)和PMI进口(橙色)在经历了2022年底的尖底后,在2023年初开始回弹,虽然还没突破50这条荣枯线,但也意味着经济基本面出现边际改善。

PMI只能判断中期的走势,很难捕捉短期波动特征。所以用该数据做预测,顶多判断方向,而不要做定量的“精确的错误”判断。而且即使是定性判断方向,准确率也就58%-66%。
BDI指数
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S0031550),是一个日频的指数。

整个航运业可粗略地分为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邮轮运输3类。集装箱主要用于各类工业制成品,如衣服、日用等;邮轮运输用于各类液体,如石油、液化天然气;干散货是各类大宗商品,如矿产、煤炭、水泥,因此干散货最能反映全球经济周期变动。
比如,截止我现在写文章的时候(2023年2月25日),BDI指数向下,国际贸易短期内还没有回升迹象。

也就是说,PMI显示出口的信心在提振,但实际上国际贸易行情依然疲软,现在修复的也仅仅是情绪面,今年的国际贸易到底能不能真的反映在基本面上,眼下还不知道。
但同样,这个指标的预测成功率也就50%。
吐槽一下,如果是这个成功率,那还不如抛硬币来得简单,反正概率都是一半一半,这进一步说明,宏观数据在投资中永远只是参考。
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进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ICFI)
CCFI(S0000066)、CICFI(S0237842)是周频数据,且细分了美东、美西、澳新、欧洲等子项,通过进出口集装箱运输价格侧面反映贸易景气度,不过预测成功率也就51%。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受到的干扰因素太多,涉及不同国家的政策、经济、局势等等,因此国际贸易是宏观分析师最经常预测错的领域,这还是回到我一直强调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一定要把绝大多数精力放在公司和行业研究本身,宏观周期只能作为参考,在我的投资框架里,只有10%的权重。
往期文章
宏观经济有什么用?为什么我要写这套笔记?详见:《200元抄底腾讯,2个月收益率63.26%,我是怎么做到的?》
GDP的大致分析框架:《一文看懂GDP的分析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复盘了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伟大的博弈:1978~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大复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工业对经济冷暖的变动又极其敏感,开工、库存之间的错配又是经济周期形成的动因,主要包括:《如何分析工业增加值和库存周期?》、《如何预测工业企业的盈利状况?》、《如何分析基钦周期(库存周期)?》
GDP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政策变化、经济形势的反应最为敏感,《一文看懂固定资产投资》概括性地讲解了投资的相关指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到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分析意义不大,应该对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分别分析。
基建的分析方法:《一文看懂基建投资的分析方法》。
房地产的分析方法:《如何理解“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如何预测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景气度?》
制造业的分析方法:《如何预测制造业投资的景气度?》。
消费是GDP的重要驱动力,消费的分析方法详见:《一文看懂消费:如何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投资有了,消费有了,影响GDP的最后一个数据是净出口(出口-进口):《一文读懂国际贸易:如何分析进出口数据》。
而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如何预测未来的进出口情况,从而做出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