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套曲《中国黄河》龚琳娜&曹芙嘉&黄荟作曲HQII

- 祖先(曹芙嘉)黄河源头
圣洁的雪山,长头磕不完。
唱着赞歌的是我的祖先。
亘古的江川,纤绳拉不断。
喊着号子的是我的祖先。
神秘的是那高原,故事说不完。
写下历史的是我的祖先。
传说的是那天堂,永远找不见。
给了我双手的是我的祖先。
藏语念白大意:
玛曲黄河从哪里来?
是从依克宗那个地方来。
依克宗就在玉珠峰下,
玛曲黄河是从牛鼻子里钻出来。
背景概述
黄河的源头最终被确认在青海巴彦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的卡日曲,位于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的玉树州,也就是著称的三江源地区。中国境内三条主要水系一长江、 黄河、澜沧江均是源此而流长。在这海拔四干米左右的黄河源头,世居着许多藏族同胞,这里一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净土。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源头恰如母亲的婴提之年,具有不复往返的纯洁以及天成地就的童贞。这里有着深蓝色的天空与艳丽的阳光,但现在,由于过度放牧及环保力度不够,江河源逐渐呈现出生态的隐忧...让我们善待她吧,这是中国母亲的血脉之根。
2.黄河的孩子(龚琳娜)黄河上游
天上的星星在闪烁,地上的牧人在唱歌;
黄河水流过,倒映星光闪烁。
黄河水天上落,这是个传说。
早霞照亮了雪峰,姐姐点亮了炉火;
黄河水蒸热气,激涌心的涛波。
弟弟坐阳坡,这不是传说。
阳光晒裂了路辙,姐姐汗湿了头额;
黄河水要干涸,岸边没了花朵。
弟弟口干渴,这不是传说。
阴天自有光泽,姐姐心烫似火;
炙掉悲伤苦痛,激荡爱的欢歌。
弟弟拍手乐,这不是传说。
苍天自有恩泽,再给大地春色;
星星天上闪烁,牧人在原野里欢歌。
清清的黄河水,这不是传说。
背景概述
黄河上游人的生活,有一种足以令人感动的纯真。牛羊散落在漫山遍野,牧人静浴在阳光下:雪山是清晰的,四野是静寂的:草地是被雨露滋湿的,清泉是从雪山上融流的,微风中能闻到草根的清香.....
就在并不久的近年,黄河上游的生态悄然改变了容颜草地在荒芜、荒地在打张,降雨在减量、沙尘在增加,畜群在不节制的放牧中剧增、野生动物在猎捕的枪声中锐减.. ..不知道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是否会导致母亲河的顽疾?黄河母亲已经向自己的子孙发出了第一个警示------1986年 10月15日始,黄河龙羊峡至刘家峡段的五百里河道主流域断水干涸长达四个月。在黄河已有的二百五十万到三百万年里,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万古河床见青天!
- 黄河孤旅(曹芙嘉)黄河流域
我独自走在高原上,向远方。
天那么蓝,草那么亮,
黄河水在眼前流淌------清凉。
什么时候,我就离开了故乡?
我独自走在荒野上,向北方。
天那么苍,地那么旷,
黄河水在身后奔忙------浑黄。
什么时候,我就走进了他乡?
我独自走在山崖上,向东方。
天那么昏,土那么黄,
黄河水在脚下作响------浊浪 。
什么时候,我才能找到梦乡?
孤帆孤影孤行囊,
黄天黄土黄河浪。
有些苦乐,有些迷茫,也有些向往,
对着黄天,对着黄土,我对着黄河唱。
来吧,白色的风;来吧,红色的风,
来吧,旋转的风;来吧,神圣的风。
背景概述
黄河,不仅积淀与凝集了中华民族的共性品质,也在冶炼和催生着一种个性精神。历世历代,黄河水都曾陪伴着诸多行者的理想,陪伴着那些揣着神话般的冥冥暗示、依旧继续着某种不可抗拒的恒力、为某种使命而奔走的夸父式勇士。这个队伍中,有转经长拜的游方僧、心无二念的朝圣者、游走异乡的行商、侠肝义胆的刀客、不畏艰难的探险家、激情洋溢的徒步旅行者.他们,同样在为黄河文化的巍巍大观,添描着独具色彩的风景。
这首歌词视角很是独特,似是借用了黄河边行者们生命歌谣的口吻,隐喻着黄河两岸、中国大地上、近代与当代的世事迁延,像是在叙述中国巨人百年行进路途上的传奇故事。
4.歌谣(龚琳娜)河西走廊
盘龙大树顶破了天,
树根抓住了黄河滩。
滩上住着百家姓,
土里埋着咱的老祖先。
老祖先当年好身板,
背着犁铧去种田。
犁铧碰石碎成了片,
老绳绷紧断成了弦。
拾起犁片当鼓板,
拴上老绳做成琴弦。
一曲山歌唱出口,
黄河就回荡了五千年。
先有的地,先有的天,
先有的九曲黄河滩。
先有荒腔,先有野调,
后有这好听的歌儿天下传。
背景概述
黄河北行走出青藏高原之后,便进入了陇中高原。这个夹在祁连山、合黎山、乌鞘岭等山脉之间的狭长径直地带,也是黄河以西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就是史称的“河西走廊”。该地区生息着数十个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在中国境内独此一支。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程, 历来是各种文化交融渗透之地。这首作品兼容了河西走廊的多种音乐风格,如:陇中民谣、撒拉族“花儿”、蒙古族长调、河套小曲等,不同音乐元素依稀可辩,又浑然一体。
5.黄河人家(曹芙嘉)河套平原
树叶落了,河水冻了,船儿歇了,奶奶出嫁了。
炕头热了,烧酒醉了,油灯灭了,爷爷忙活了。
糜子熟了,河水满了,云儿开了,爸爸出生了。
太阳走了,月亮来了,河水流了,爸爸长大了。
树叶落了,河水冻了,船儿歇了,妈妈出嫁了。
炕头热了,烧酒醉了,油灯灭了,爸爸忙活了。
糜子熟了,河水满了,云儿开了,哥哥出生了。
太阳走了,月亮来了,河水流了,哥哥长大了。
月亮走了,太阳来了,黄河黄了,河水涨了。
太阳走了,月亮来了,男人忙了,女人生产了。
背景概述
在陕北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有一片因断层陷落后被黄河水冲积而成的平川,由于黄河流经此处是由南向北、东转之后再自北向南呈出形如手的”几”字型弯曲河道,故被称为“河套平原”。自清代以来,该地区开沟渠、兴农耕,渐渐成为“塞上谷仓”的富庶之邦,晋北、陕北-带生活贫困的农户,西行来此经商与谋生,这也是晋陕两地“ 走西口”的由来。经年累月,河套平原成了蒙、汉两族同栖共居的地方。“ 锄禾田垅,上,牧马黄河边”,就是这两种文明相辉共映的写照。 本首作品为你展示了黄河中游河套平原的生活画卷。
6.那就是黄河(龚琳娜)黄河中游黄土高原
天上的水在洪荒着,
天神也莫奈何。
大禹擎起了铁斧轻轻划过,
天水流成一条长河。
河岸跟河水都是大禹般的肤色,
子孙们把她叫做黄河。
------那就是黄河
天下的地在洪荒着,
天神也莫奈何。
汉子就浆起了垡子驱浪逐波,
女人都赤脚下了大河。
谷子和孩子都是河一样的颜色,
浪涛是抛洒给黄土的情歌。
------那就是黄河。
漫长水路是迁延弯折,
天神也莫奈何。
狂涛冲决了万险千隔,
用生命蜕下一道道的苍桑河辙。
只有浩瀚大海浪波,
抱起了奔走了千年万年的黄河。
------那就是黄河!
背景概述
黄河有着独特的品性,她“改道”的地貌特征使她能自立于世界河流之林。1938年黄河最近一次决口之前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49次,大改道26次,平均三年2次决口,百年1次大改道,因此给世间留下了引伸为命运轮回的哲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河中下游两岸的人民,正是在黄河泛灾的抗争中,一次次唱响了生存与生命的赞歌。天工造就的黄河,真是既养育子孙,又历练子孙啊!
- 黄河绝唱(曹芙嘉)黄河中游黄土高原
(你晓得
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
几十几道弯里几十几只船?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杆?
几十几个艄公来把船扳? )
天下的黄河九十九道弯还在,
九十九道弯里九十九条船已不见。
九十九条船上的九十九根杆也不见。
九十九个艄公老了,也不能再扳船。
天下黄河只剩下了九十九道弯。
(我晓得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九十九道弯里九十九只船。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杆。
九十九个艄公来把船板。)
天下的黄河九十九道弯还在,
九十九道弯里九十九条船已不见。
九十九条船上的九十九根杆也不见。
九十九个艄公老了,也不能再扳船。
天下黄河只剩下了九十九道弯。
注:括号中为陕北民谣《黄河船夫曲》原唱词
背景概述
不论黄河沿岸流唱着多少歌谣,《 黄河船夫曲》定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寥寥数语就能描摹黄河大观,并不多见;简白言词便可尽释黄河气派,实属难得。
中国北部的一块高原,被汹涌的黄河割裂为二,形成了北端的鄂尔多斯高原和南端的陕北高原。陕北的地域概念大约形成于宋代,也叫“塞下”,可见黄河对于中原汉族人来说,自古就是天然的屏障。据说,原本呈青灰色的黄河水流经此域后,因携带了厚重的泥沙转而泛黄。“黄河”也因此得名,《黄河船夫曲》正是从这里唱起。如今,黄河已告别了传统的河运时代,那些己至耄耋之年的末代船工纤夫们,只能坐望着黄河水道,遥想当年搏浪的艰辛豪迈。试问,《 黄河船夫曲》这首作为黄河声音、符号和精神象征的经典歌谣,还会被传唱多久呢....
- 牛牛娃(龚琳娜)黄河中游黄土高原
穷不怕,苦不怕,只把根深扎。
有苗不愁长不大,咱是牛牛娃。
天不怕,地不怕,只把胆放大。
邪气不把正气压,咱是牛牛娃。
生不怕,死不怕,只把气争下。
披张人皮不亏他,咱是牛牛娃。
牛牛娃,黄河浪里钻,
牛牛娃,黄河岸边耍,
牛牛娃,黄河给副好身板。
牛牛娃,黄河给个冲天胆。
背景概述
黄土高原,包括陕北、陇东及宁夏东部,称为“陕甘宁地区”。这是黄河人文精神最为凸显的流域,即“黄土地文化”的发祥地。黄土高原上的人,靠执着于勇敢、侠义、智诘、拗蛮的秉性,撑掌着这片贫瘠的地、昏黄的天,“男人多威猛, 女人多丽质”,这是世人对他们的评说。俗语“绥德的汉子,米脂的婆姨”相传也是源自于东汉时期来自绥德(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吕布,以及来自米脂(今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的貂禅。中国历史上,黄土高原更是雄才辈出,如:延安的张献忠、米脂的李自成、宜川的罗汝才、安定的谢子长、保安的刘志丹等。
本首具有童谣风格的作品,凝集了黄土高原人的品格特征。聆听此曲,定会有一种“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感受。
- 中国黄河(曹芙嘉)黄河下游入海口
蓝色的高原,生养了黄色的你;
黄色的你,哺育了绿色的大地。
绿色的大地上,生长着黑头发的儿女;
而你,又回到大海的蓝色里。
一腔热血,雄壮起巨龙的身躯;
一杯乳汁,哺育了亿万儿女。
两眼清泉,滋润着土地的贫瘠;
两行浊泪,悲伤着子孙的哭泣。
莽莽昆仑,你的父亲;
中国黄河,我的母亲。
背景概述
有位学者曾这样形容黄河:“上游的河水像个少女,龙羊峡之后的河段如同顽皮的少年,进入积石关后的黄河似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儿,到了黄土高原的黄河成了壮年男人,壶口瀑布的黄河简直就是醉汉,而过了三门峡的黄河则成了老妇人”。当黄河历尽沧桑回转,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镇投奔浩瀚大洋之时,我们能感受到她的凝重和释然;当黄色皮肤的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辗转,迎来新世纪阳光之际,世界会感受到她的深沉与豪迈。中国,在本世纪之初来到了历史的入海口,去拥抱新世纪的海阔天空吧!
10.天地黄河(曹芙嘉)黄河流域
藏语童声朗诵:
玛曲黄河从哪里来?
是从依克宗那个地方来。
依克宗就在玉珠峰下,
玛曲黄河是从牛鼻子里钻出来。
太阳死亡的西天,是你生命的开端;
而你生命的终点,是太阳重生的摇篮。
太阳好像只活了一天,
世界却从来没有缺过他的温暖;
大地上也从来没有断过你的血脉。
黑夜只是太阳的喘息,
大海也不是你的墓地;
日出时的朝霞最绚丽,
你的美就在生生不息。
背景概述
被视作华夏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承载之重、释放之烈,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河流。几千年来,黄河除了承担着养育中华儿女的美名,还不断给自己的儿女带来麻烦与灾难。从传说中的华夏始祖大禹治水始,治理黄河成了评估历代朝廷政绩的重要标准。然而几千年里鲜有在黄河水利上功业卓越的帝王。被誉为“干 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尽管在少年登基之始就把“河工”立为三大国策之一,但直到驾崩也没能如愿。
黄河------天地赋予中国的生态命题!
演职人员
策划:臧彦彬 黄荟
作曲、音乐总监:黄荟
作词、文学统筹:陈郁龙
作词:周葆平 黄荟
演唱:龚琳娜 曹芙嘉
录音艺术顾问:张小安
混音、录音统筹:段小舟
录音:方达 李昕达 王宁馨
民族音乐顾问:乔建中 更嘎才旦(藏族) 马玉宝(撒拉族) 扎西多杰(藏族)
民俗顾问:元旦西然(藏族) 牛龙菲 索多(藏族) 多安丹增(藏族) 丹增多杰(藏族) 桑巴江才(藏族) 格莱朋措 (藏族)
文案:黄荟
弦乐:中国交响乐团
竹笛、箫、弓笛、埙:杜聪
唢呐:马振威
板胡:安静
古筝:张照阳
中阮、大阮:沈非
中国鼓:陈崴 张宇
电吉他:兰宇
男和音:王冠然 张晓旭 刘海杭
女和音:赵菲 聂华婷 李力 于睿斌 燕彬 栗沛然
陕北民歌领唱:王向荣
混声合唱:中国交响乐团合唱队
秦腔童声和音:孙亚东 申一鸣 秦坚 王新博方言童声朗诵:菲子 马一可 黄卜儿
特邀秦腔念白:杨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