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忠盛|盛世水墨 大国气象——中国当代鼎级书画作品创新展

2022-05-18 14:57 作者:丹青追梦  | 我要投稿




【艺术家简介】


李忠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青海分院副院长,青海美术馆艺委会委员,青海省雪域山水画研究院院长,青海省中访网书画研究院院长,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青海民族大学客座教授,民盟青海省委委员,杭州李忠盛美术馆馆长,民盟西宁书画院院长,西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山水画作品31次入选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全国展览。中国国家画院“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入选画家,先后4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画提名展。由于成绩显著先后二次被青海省文化厅重奖,被青海省美术家协会评为“青海省优秀美术家”。录入《现当代中国书画家名录》 。入编《当代画史》、《现代中国绘画》、《当代中国画图史》、《百城百家》等中国画坛名家经典作品范本研究等大型画册。2014年被《中国艺术品投资导报》评为最具艺术品投资价值的山水画。山水画作品被省、市政府代表团出访作为礼品画,在《美术》、《人民日报》、《世界知识画报》、《中国拍卖》等报刊杂志发表。在山东、江苏、青海、澳大利亚举办个人画展。被联合国总部、民盟中央委员会、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中国文联、河南省政协、中艺财富、恭王府、澳洲中国美术馆、北海舰队西宁舰、广东美术馆、厦门博物馆、仪征博物馆、成都画院、太原画院、海口画院、宁波画院、香港汉荣书局、青海省军区、省博物馆、省财政厅、省会议中心、胜利宾馆等单位收藏。出版有《李忠盛雪域山水画集》等个人专集10册。随中国画名家采风团出访西班牙、葡萄牙、澳洲、韩国、日本、塞班岛及柬埔寨考察采风写生。是青海中国画家在国外举办个人画展第一人。


【作品鉴赏】

新时代的“高原画派”   

杨薇 

西部雪域高原,有着文化发祥的昆仑大山,有着养育中国大地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它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粗犷豪迈而又雄风健劲的西部雪域高原,是镶嵌在中国西部版图上一颗璀灿的明珠。千百年来,她在创造灿烂彩陶文化及浓郁地域风情的同时,也哺育了成长在这里的中国画坛的众多优秀的艺术家。

千秋远去新纪开元,中华文明史无不为西部高原写上重重的一笔。正因为如此,西部高原也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与关注。在这里产生过无数名满神州的诗人、作家,也孕育出了众多闻名的艺术大家、丹青高手。

西部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是中国多民族生存的家园,它有连绵起伏的雪山、广袤无垠的戈壁,记载着历史和文化,遗迹众多,地域鲜明,是艺术家流连忘返的朝圣之地,也是一座艺术宝矿。西部的山水,有其粗犷豪迈、雄浑壮阔的气概;西部的动植物,有其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生命力,这是恶劣的生存环境使然。若想充分地表现这里的山水、动植物内在之气质、神采,除了对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深入细致的观察外,还必须要有一种独特的绘画表现技巧从心而转的独特艺术气质。从古到今无数画家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着这神秘、多彩、梦幻般的景色,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高原画风。

近代张大千、吴作人、黄胄都画出了西北雪域风采,当代众多艺术家深入西部,也已逐渐形成了以雪域山水、大漠山水、民族人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西部雪域画风。这些功力深厚的人民艺术家聚集自然形成来一个崭新的“雪域高原画派”。在从全国范围来看,很多著名的画家都也很看重西部题材,也引起了全国画家的兴趣和广泛关注,在表现西部题材方面,我们西部的画家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雪域高原画风”与其他地方如“岭南画派”、“金陵画派” “长安画派”以外,作为西部的画家,要用我们的努力来形成西部画风。充分发掘西部题材,致力于表现西部的人文、生态、环境的特色,为西部风采打下坚实基础。青海处在雪域高原的前沿中心地带,无疑是一个大枢纽,我们要在创作中展现出雪域高原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风貌来。

雪域的这些书画艺术大家们在这片热土上笔耕不辍,多年来致力于雪域高原绘画创作和探索创新,为开创雪域画风他们远离喧嚣的拍卖场,远离纷扰热闹的大都会,埋头扎根西部雪域,从这里攫取艺术养分,将这片热爱的土地描绘的更为绚烂。

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恶劣,多民族同胞在艰苦的生态环境下顽强的生活,自然会产生一种顽强的精神,这是一种雪域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拚搏,而这种西部人的精神也可以说是代表广大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性格。

雪域画派拓荒者——著名画家马西光先生是一位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艺术家,在青海高原度过的几十个春秋,他一直在致力于对中国画传统艺术研究的同时,善于在现实中摸索美的意境。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的高原人物画,具有西部的风土人情、生活节奏、气质力度,蕴含着高原粗犷、奔放的激情,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马西光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人物肖像画中,写实主义的表现语言仍然显示了远未穷尽的活力。

雪域高原的画者——著名国画家李忠盛先生,以雄浑的笔墨,激扬的热情,谱写着这泱泱昆仑的大美情怀。他的山水画有时代性的理解,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创作精神与内核,让自己沉浸于一个崇敬无尘而又舒爽豪放的境界中,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当他以雪域之景,雪域山水为题材进行写生或创作时,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让人眼前一亮,创作中的景物来自雪域大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雪域高原,让画家完成了自由灵性静谧到神性粗旷的转变,画中的笔情墨趣,与当代画坛模仿重复之风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和笔墨形态的对比。无疑,在青海美术界,李忠盛是实力派画家之一。他以昆仑雪山为创作源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誉为“雪域山水画家”。

李忠盛先生在传统的笔墨方式与章法,空间意识上进行了大胆凝练,运用娴熟的处理技巧,融入了黑、白、灰线条,画出自己的所思、所见,画出自己的心境、梦境。更为关键的是把握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创作需要文化的支撑,生活的支撑,理论的支撑,需要画家的生活体验,文化修养以及美学思想的表达”。李忠盛先生笔下的水山不论是《寒山雪月》还是《飞越高原》也不论是《白云深处拾松华》还是《昆仑颂》,其实都是以主观化的艺术形式表现经过提炼加工的客观。他的画是主客一体的,并在主客一体中取得了真正的自由,带来了极具艺术性的雪域山水,当我们厌倦了北京长城的人山人海。当我们厌倦了杭州西湖的小家碧玉,厌倦了安徽黄山的险峻怪异,厌倦了九寨沟的碧波不惊,一个多年来被人忽视、遗忘的雪域高原,开始进入我们的眼帘……

第一次深入的昆仑雪山,久久的震撼让李忠盛先生不能忘怀,内心深处涌动着一股莫名的冲动,李忠盛先生以昆仑大山为题材,创作了数量不小的、不同表现手法的“昆仑系列”作品。有吸收藏传佛教和青海民间艺术的特色作品,用色浓烈,既强调了色墨相融,又相互之间不排斥,打破固有的方法,追求大的色彩对比,饱满而又凝重,富涵青藏高原原生态的意蕴。有吸收现代构成的作品,强调张力和雄阔,用原色如大红、黄、土黄、朱砂、酞青蓝、石青、石绿等,泼墨融入其中互为对比,表现大山在强烈的高原阳光下所形成的一种独特韵味。有吸收以传统水墨为根基创作的作品,将传统笔墨形式在这里强化、重复、放大、提炼与完善,虽然看似有传统的笔墨,但笔墨语言已不再是“四王”那种“残山剩水”,而是表现出昆仑大山的壮美、大美,打破千年文人画的格式规范和笔墨情绪,上溯至汉唐气象,构建具有强大气势、充满阳刚之气的新的艺术风格。

高原画者李忠盛先生是一个极具艺术个性的艺术家、在他看来一幅作品是至关重要的灵魂,选择了莽莽昆仑,也就是选择了它的性格,要充分调动自己与众不同的、与昆仑相合拍的心境张扬起来,让昆仑大山如音乐的旋律舞动,在画家的笔下升华。李忠盛先生愿为这雪域净土,为这永存不灭的精神家园而奋斗不息,无愧于这雪域高原,无愧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就是一个画家始终应该弘扬的人文精神。

还有很多艺术家我无法一一叙述,感谢所有这些可亲可敬的艺术家为这片高原贡献的艺术,文化的繁盛是一个国家繁盛的表现。期待百家争鸣,艺术绽放的未来中国艺术。期待高原画派的领航者们带来更好的作品。让我们也可以通过感知艺术接受着高原的灵魂洗礼。


李忠盛|盛世水墨 大国气象——中国当代鼎级书画作品创新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