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考没有指定辅导用书,所有书籍仅是参考

2023-04-03 21:59 作者:bili_30141022316  | 我要投稿

首先,要了解资料分析板块考查内容。 比如在国考中,资料分析的题量一般维持在4篇材料、每篇材料5个问题共20个题,材料以综合型材料为主,涉及的材料类型有文字、表格、折线图、条形图等,其中纯文字类材料每年考到的频率比较高;考点上看,以考查计算增长、比重、平均数为主,其他内容包括计算倍数、年均增长、隔年增长也会涉及。




  其次,学习针对题型的解题方法。在前期清楚了解资料分析板块具体内容后,快速判断题目需要考查内容,根据问题准确定位材料内容,并能使用各类运算方式得出正确结果。在此基础上增加专项练习各个突破,再做合成训练,提升统筹答题能力。



刚开始,先过一遍基础课,行测申论,行测分为几个模块,常识、言语、数量、资料、判断,每个模块学习三天,这三天第一天看一遍基础课,做好笔记,第二天刷题,对应的刷题卷可以多做,中午、晚上对答案,第三天早晨快速过一遍基础课,复习错题,第三天听一下名师课,算拔高一下,名师课里有方法性讲解,

例如,我们自己看书可能看了一个月效果也不明显,但是报班跟着老师学习,可能1周就明白了。有的同学说,我自己学习3个月总有成效吧。当然,自己学的时间足够长,一定能考上,但是浪费的经历、时间、机会成本更多。所以自己可以测算下,这些成本值钱,还是报班值钱。这其实是自己心里的一杆秤。至少我觉得,花几千块钱学一下,成绩上升来的更直观哦。总比咱们差1分进不了面的感觉好得多。


首先明确两个原则:其一,公考没有指定辅导用书,所有书籍仅是参考;其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不能全盘相信任何一本书。


我们选择的书籍资料分为5类,扫盲类、积累类、真题类、核心技巧类、指南类APP。大家只要按照下面的建议,公考145分以上没有太大难度。


1.扫盲类书籍资料(不必选)


此类书适合公考小白观看,市面上主要是3大机构的教材,购买一个机构的就可以,内容类似,都是抄来抄去的。好处:有助于小白人系统了解公考的每种题型,对于考试有大概的认识。坏处:知识点和应试技巧一般,不能拔高成绩。

建议公考小白购买一套学习,行测常识模块不用看,别的内容大致了解,不要在这一步耽误太长时间。技巧的话了解就可以,不用深入掌握;如果你对公考所有题型有基本的了解的话,这套书可以不用买,因为里面技巧不能让你出类拔萃,都是烂大街的内容。

博学的学习强度是非常大的,但因为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面试,以及有三位好老师、十位同组小伙伴的帮助,这一周的学习不仅没有让我感觉到疲惫,我反而比出笔试成绩前焦虑等待的时候要幸福得多。幸福就是有梦可追,有事可做。心无旁骛地、笃定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这样的机会在高考后就越来越少了,令人倍感珍惜。更不用说几位老师真的非常优秀,我甚至想过最后如果考不上退费了,我等于免费学到了很多东西,实在是赚了哈哈哈~老师们所教的,不仅能帮助我们在面试中表现得更好,更能在我们长远的人生中发挥益处。听课期间我有几次豁然开朗的瞬间,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看待他人、看待事情的眼光都发生了变化。


  我要大书特书这些优秀的老师们。施老师是传闻中的大神,听了课以后发现果然盛名不虚,施老师涉猎广博,思考问题高屋建瓴,幽默风趣常体现在不经意间,听施老师的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增长见识。蔡楠老师讲课则是另一种风格。首先,他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经常强调要多给自己一点压力、多展开,不要仅仅满足于能列出框架、说出要点。他还要求我们上台对着一百多同学答题,如果没有人自愿回答就直接点名,这在一开始确实令人瑟瑟发抖不敢尝试,但几节课下来,尤其是自己上台答过一道题之后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效的练习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心理素质,还能收到蔡老师针对回答内容的点评,一举两得。第二,蔡老师的教学实用性和高度、深度兼具,既有内核也有外延和细节,不仅能学到答题的方法,还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经常有人说答题不要“模版化”,但只要思维方式正确、能把平时的常识和积累用在答题中,自然能根据不同的题目答出不同的内容。而“框架”只是一种论述思路,就像写作文要起、承、转、合,这只是最适宜于表达的逻辑顺序,并不是“模版”。蔡老师更多的是告诉我们这种思路,而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他又能根据不同的题目给出无比丰富的具体的答题内容,弥补了我们在某些知识和常识上的欠缺。第三,无论是施老师还是蔡老师,他们都在教导我们一种积极向上、阳光正面的价值观,施老师多次说,希望这个课程不仅帮助我们应对面试,还能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起作用。

2.积累类书籍资料(不必选)


公考需要有基本的政治素养和知识作为基础,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书籍作为早读材料使用。PS:公考复习的核心是做题技巧与真题训练,这种书可以作为早读或者平时阅读看,但切忌喧宾夺主哦。

我收集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合集以及半月谈评论文章合集,懒得买书的童鞋可以找我。

晚上分析一篇优秀范文,分析结构,大部分的三段式等等,学会快速做框架,有框架就是填背的内容了。就这样三天一个模块,半个月基本就可以过一遍。下面就可以再来一轮,这一轮换其他的基础课,可以调整听课速度1.5倍,快速过一遍,再刷套题,对答案,复习错题,名师课穿插学,这样有规律有计划的学。晚上躺床上可以脑子过一遍学了什么查漏补缺。

  再次,需要多做题。俗话说熟能生巧,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做题速度少不了要大量刷题。通过大量题目的训练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解题思路、方法,认真总结做题经验进一步提升正确率。并且在这个阶段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补足短板,为资料分析答题高正确率夯实基础。




  最后,学会在考试中分配时间。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行测考试总是时间不够用、题目做不完,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尽可能多解题是我们的目标。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每一个部分的做题时间,以及合理安排每一个板块的做题顺序。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练习的时候就卡准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做对题目,并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每一部分做题顺序。


公考没有指定辅导用书,所有书籍仅是参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