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内部课》阅读心得(一)
本来说好今天要写产品定价的,结果呵呵呵,又打脸了,不过这脸打得十分有意义。
今天逐渐找到了一点不那么功利地看书的感觉:可以在不求效率的情况下看进去书,同时不会看睡着。
于是在心情很平静的情况下,优哉游哉地打开了在毛选读书群里看到的《张小龙内部课》,没看一会儿,我就知道今天的定价写不了了,因为我的产品设计要跟着进行打磨调整,而产品这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急不得的。
18年年底时张小龙那个《我劝你善良》的演讲在票圈里被各种转,趁文章还没红透时我赶紧也转了一波,看完只觉得大佬很厉害,感觉隐约是在喊话字节跳动,但实质收获也没啥。毕竟,本事不大又不知道诱惑为何物的人是没办法理解“善良”两个字的重量的╮(╯▽╰)╭
同样一件事物摆在那里,人的理解阶段不同,能看出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
很巧的是,这份《张小龙内部课》文档大概是微信刚起飞时张小龙的演讲内容,非常适合当前阶段的我,所以看的时候触动我的东西还是蛮多的,以致于我看一点就要停下来想一下我们产品目前有哪里是这种问题,为了防止灵感丢失,都一一记了下来。(感觉这种看东西的方式还是蛮好的~)
读到后面,觉得不如把觉得好的地方都截图下来写成每日记录,这样既与看到的人分享了,自己以后也可以系统回顾。
下面分享一点觉得好的内容,顺便吐槽下以前的自己_(:з」∠)_

此处吐槽一下传统的大客户产品。加各种叹号就算了,还需要文字冗长、看着脑阔疼的用户手册,手册不仅要写得长,还要制作精美╮(╯▽╰)╭
用户用产品时颤颤巍巍的,生怕自己点错造成啥使用事故(╯‵□′)╯︵┻━┻
不过这也没啥,毕竟to C产品的受众数量是远远大于to B产品的,难用是因为投入的产品打磨不够呗,而且有时我们也无法控制客户对产品设计的认知水平╮(╯▽╰)╭
不过即使是to B的产品,用户手册的内容也应当能少就少,当然这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就会很高。

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包含了张小龙的两个重要观点,一个是把产品做简单,一个是产品设计要抓住用户的关键需求。
咱们先说把产品做简单这事。
把产品做简单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但到底如何简单以及做简单后有没有底气和实力坚持简单都得另说。
我是知道要简单,但不完全明白如何简单,同时也不足够有底气和实力坚持简单的。
之所以说知道要简单,是因为我从小就发现自己对一些东西的感知非常弱,比如说我很难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一步步装东西,也很讨厌解读学校里那些复杂难懂的评奖规章制度。
加上有被智商高又有认知偏见的同学嘲笑多次的经历,所以我对一些复杂的东西极其憎恶。。。
犹记得9岁时去网吧学习打字,当时感觉这操作实在太难了,这到底是啥跟啥啊_(:з」∠)_
但搁现在,没有9岁的小朋友会觉得微信十分匪夷所思,现在3岁的小朋友估计都可以用着很顺溜了,当然这跟互联网产品的普及程度也有较大关系
接着说如何简单。
这事其实还蛮难的,主要是因为大家都复杂惯了
而且我们都懂嘛,有很多东西,不加点限制条件就无法显示自己的高大上( ̄_, ̄ )
即使是在B站,也很难见到哪个分享知识的up不撂出分析模型来突出自己不可撼动的细分领域地位的
当年念书时玩知乎我就发现多引用外文文献,说些别人没听过的模型名字就很容易一本正经地拿到赞
老板曾经还让我记过excel到底有多少行以及抽样取300的统计学依据,就这种简单的知识心无旁骛地沉下心研究一下,以后拿来跟业务或者小客户装逼,效果多好谁用谁知道~~~
复杂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燃鹅,当我们要投身到人民群众这汪洋大海中时,游戏规则就得反着来了
在日常生活里,没有人会喜欢难的东西,人类的本能就是趋向容易的、简单的、收益最大化的
连我们跳过的所有坑,恐怕都是一念之差选择了那个“容易”的陷阱
产品本质上就是一个工具,用户用这个工具一定是要实现某个目的的,如果他用着很不顺手,不需要动脑子就自然会选择那个用起来更容易的工具
啊,我感觉往下写越写越难,主要是讲逻辑难
那么贪图容易的我今天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