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行测小技巧(15)行测是「拼长板」的残酷游戏

2022-04-28 09:47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形容一个人综合能力时,有个常用表述是「木桶效应」,即「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但在行测中,决定考生是否能上岸的却往往是「长板」的长度,「拼长板」往往比「比短板」更加激烈、残酷,需要投入的更多。

为什么行测要「拼长板」呢?原因很简单——从「上岸考生」而不是「全部考试」的角度来分析,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考生都「没有明显短板」。

行测的成绩和「做题速度」密切相关,当「长板越多、越长」时,做题速度越快,得分就越高。

在一些评价体系中,看重的是「综合能力」,也就是「木桶的盛水能力」,而行测看重的则是「木板的总长度」,而且只要长的木板够长,那么就会对短的木板有很好的补足效果。

以一个简单的模型为例。假设有一位考生,其行测考试每个板块的实力都是所有考生的前10%,那么此人能上岸吗?按照「百里挑二」的比例分析,显然是很难的。

但是,如果有一位考生,其行测考试有好几个板块的实力都是所有考生的前1%,但个别板块(比如「数量关系」)的实力只有前30%左右,那么此人能上岸吗?答案是可以的。

如果一个考生的「数量关系」板块较差,那么完全可以直接放弃难题部分。

假如「数量关系」板块有10道题,每道题1分,某考生有5道题做了出来(正确率80%),有5道题做不出来或做的时间太长而放弃,那么其纯蒙的得分期望也有1.25分,即:

总得分期望:5×80%+1.25=5.25分

但是「数量关系」经常出现正确率低于40%乃至25%的超高难度题。假设有一个考生「数量关系」实力不错,不仅把5道较为简单的题做出来了(正确率80%),而且把4道较难的题也勉强做出来了(正确率60%),最后仅有1道题不会而纯蒙,即:

总得分期望:5×80%+4×60%+0.25=6.65分

也就是说,「纯蒙5道题」和「做出4道题蒙1道题」的差距为1.4分左右(一道半题),但是后者需要多付出做4道难题的时间代价,而做4道难题一不小心就会花10分钟以上。

各位小伙伴可以思考下,如果把10分钟投入到「判断推理」或「资料分析」板块,你能提升多少得分期望?是不是远超过1.4分?


总结:

在行测考试中,分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超高难度题目的存在,如果坚持「一道题都不放弃地做完」,那么很可能时间会不够。

在实战中,推荐大家理性认识自己的「长短板」,把「短板」补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进一步规划,即:

对于自己的「长板」要进一步强化。举例来说,如果你擅长「数量关系」,那就将其强化到极致,能够做到10道题全做出来且90%做对,那么期望得分为9,和一般人的5.25就明显拉开了差距。

对于自己的「短板」强化到适当程度。例如你不擅长「数量关系」,把总得分期望从5.25提升到6.65就竭尽全力了,还附带着「做难题花费太长时间」的风险,此种情况下干脆放弃这1.4分的期望,优先考虑保证其他板块做完,从而让「长板更长」,提升整体得分期望。

行测小技巧(15)行测是「拼长板」的残酷游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