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研判:垃圾堆上的贫民窟:我们日常所丢弃的消耗品正在变成别人家园中的“病毒”

/ 场地潜力股 /
菲律宾 马尼拉雅塔斯垃圾山(Smokey Mountain)
#01基地背景
马尼拉是菲律宾的经济中心,也是最大的港口城市,但这里贫富差距极大,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贫民窟。在这座城市的边缘,一群没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贫民窝居于此,在这片有400个网球场大小的垃圾堆中艰难地生存着。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在马尼拉1600万的人口中,有35%的人就生活在这样的垃圾堆里,因在垃圾堆上不时会局部燃烧冒着烟雾,所以有人将其称之为“冒烟山”,也是由于垃圾上频繁发生地火灾,导致了多起死亡事件。
在垃圾山,堆积了40多年的垃圾堆上,是约三万人的家园,他们没有别的收入来源,靠着捡拾垃圾为生,而这里最多的垃圾便是塑料、铁皮、纸壳等。在这里的住户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只有被垃圾所污染的河水;没有新鲜的食物,只有从富人区剩下的残羹剩饭;没有稳固的房屋,只有用捡来的塑料板、铁皮、木板搭建的摇摇欲坠的庇护所,当台风到来之际,人们便无处可躲,只能祈祷他们的家能够撑过一次又一次自然的怒吼。

▲ 人们在垃圾堆上晾衣服,周围都是居住房屋,Sabrina Iovino
https://www.justonewayticket.com/2014/05/11/smokey-mountain-a-walk-through-the-slums-of-manila-philippines/
为了生存,人们将这里的土地视为农田,在垃圾堆上种植农作物;把这里的垃圾视为资源,不管老人小孩每日捡拾塑料,拿至杂物店换取现金,作为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有时,为了生活乐趣,小孩子们会在垃圾场上的平地上打篮球;下五子棋,放塑料袋制成的风筝,这里已然成为他们所有的生活空间所在地。这里的空气充满着腐烂的气味,时常也穿插着燃烧垃圾刺鼻的气体,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当地的人们却已经在此呼吸了一辈子,在布满重金属超标的菜肴的餐桌上,苍蝇随处可见。在这样严峻的生存环境下,每家每户中总有身患重病,肺结核、肺气肿等的家庭成员,疾病在这里随处可见。

▲ 正在收集可回收垃圾的当地人群,周围不时会有垃圾燃烧的浓烟冒出,Sabrina Iovino
https://www.justonewayticket.com/2014/05/11/smokey-mountain-a-walk-through-the-slums-of-manila-philippines/
每次下雨或者刮风,许多海洋上的塑料垃圾都被浪潮推至马尼拉湾沿岸,不断地堆积成山,壮大这片垃圾山,据统计每天会产生1500吨垃圾,其中塑料居多。然而这样的现状不止影响了贫民窟的居民,这些垃圾也随着河道水流漂至城市的河道水系,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市民。

▲ 马尼拉海湾受污染的海滩,Flickr/亚当·科恩
https://www.globalcitizen.org/en/content/manila-bay-clean-up/
如何能通过相关设计方案改变垃圾堆上3万人以及这座城市的命运呢?这一问题被许多人外界人士关注,希望能够竭尽所能帮助到这片土地、这些人群以及这座城市。如今马尼拉政府也在通过植物、生物修复方式来处理被塑料等污染的水道,优化水源,恢复植被改造来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也有非政府组织MyShelter基金会为当地人们安装塑料瓶灯泡,用回收利用的塑料瓶就可以为当地住户提供温暖的光源。但仅仅依靠这些还不够,如何回收垃圾,改造生存环境的同时也能为当地的住户提供就业机会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来源等都将成为解决这片垃圾堆上贫民窟的问题的关键。
#02 基地研究
/ 现状问题 /
1. 垃圾堆积问题
2. 垃圾污染问题
3. 生存环境质量、空间利用、功能区分等问题
4. 居民房屋、收入来源等问题
/ 研究内容 /
1. 垃圾堆中分类回收利用,高效、无污染处理堆积的垃圾;避免海洋垃圾继续堆积至马尼拉湾,采用海洋的塑料等垃圾的捕捉器对其进行回收利用;
2. 对当地的土壤、水源等污染进行治理,优化其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3. 合理规划安排贫民窟居住人群的居住去向
4. 将治理方法与政策相结合为当地居民创造出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 发展方向 /
通过对垃圾堆的治理达到环境保护、减少垃圾污染、解决贫民窟居住人群的生存问题,将这个城市的污点转换成城市中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亮点。
#03 策略案例参考
参考点:如何通过利用污染区的塑料废物并将回收利用,形成一个经济上可行的商业回收

▲ 模式
A Plastic Tide, Wiley Chi Wai Ng, 2019 Student Honor Award ASLA,香港大学
https://www.asla.org/2019studentawards/682668_A_Plastic_Ti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