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生中考落榜后才幡然醒悟:我的美好未来,都被手机夺走了
邻居家的孩子小杰中考没考。看着同学们都收到了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他遗憾地流下了眼泪。知道未来该怎么走。
小杰小学时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虽然不是每次都进前三名,但几乎都在前十名之内。然而,进入初中后,他的学习成绩开始迅速下滑。罪魁祸首就是全新的手机。
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朋友都拥有了自己的专属手机,小杰也央求妈妈也买了一部。起初,小杰只是偶尔玩玩妈妈的手机,看看短视频,但这一次有了自己的手机,他开始学习如何玩游戏,看电子书,数了娱乐项目增多。
发现儿子过于沉迷手机后,小杰妈妈也开始限制他玩手机的时间。晚上10点,他写完作业就去睡觉。然而妈妈不知道的是,当夜深人静一家人都睡着的时候,装睡的小杰就会悄悄地从卧室跑出来,收回自己的衣服。手机并继续播放。
天还没亮,他实在是太困了,就把手机放回去睡觉了。小杰早上起床困难,上课无精打采,成绩明显下降,脾气也越来越急躁。
手机成瘾,“毒害”了很多孩子
有学者随机选取105名孩子作为研究对象,22.9%的孩子玩手机时间超过5小时,这些孩子几乎没有能力控制自己放下手机。62.9%的人每天使用手机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力仍然较好,而只有4.8%的家庭完全避免孩子使用手机。手机代替了父母陪伴孩子,手机代替了其他一切娱乐物品,孩子也深度投入其中。
手机的危害有多大?孩子们整天玩手机。浪费大量学习时间,浪费大量精力。这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危害是孩子经常玩手机,会影响大脑发育。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曾做过一项研究,那些每天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7-9小时的孩子,他们的大脑皮层纹路会变细,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变傻了。
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机,是很多家庭都在努力做的事情。孩子是否沉迷于电子产品与他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所以,我们要控制一下孩子玩手机的时间,看看我们能不能在这些方面做到
①家长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用手机哄孩子。
在医院里,很多看病的孩子都在看手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停止哭泣。看手机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眼中的“哄娃工具”。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玩一会儿手机。
父母的做法,也是孩子迷恋手机的开始。
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尽量找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他的注意力,但请不要给他手机。
可以是好吃的也可以是玩具,不要让孩子认为手机是最高的奖励,让他觉得手机才是终极的向往。②家长不要经常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而要与孩子好好沟通。
有一种性格叫上瘾性格。范登曾在读书会中表示,一切成瘾性格都与孩子从小缺乏父爱密切相关。
父母对孩子控制严格,动不动打骂,从而剥夺了孩子人格的塑造,孩子长大后容易产生盲目的追求和无法控制的成瘾行为,很痛苦,玩得开心吧!
因此,家长和孩子要学会好好说话,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减少对外界恐惧和痛苦的感知,减少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产品。
③家长每天高质量陪伴孩子3小时以上。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成瘾比例较高,因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爷爷奶奶陪伴孩子的精力非常有限,所以手机成了最好的玩伴。
什么是优质陪伴?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进行深入的讨论。周末组织一些家庭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欢乐的气氛,带他们去游乐场玩耍,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孩子可以从其他活动中体验到身心的快乐,他们会逐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④父母很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一边玩手机,一边让孩子快点做作业,孩子当然很不情愿。
只有国家官员才可以放火,普通百姓是不可以点灯的。这种教育方法根本没有说服力。
而且,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我们。我们总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这是一个不好的例子。
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玩手机,我们就应该尽量避免在他们面前使用手机,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追求,还有更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尝试的事情!
孩子可以玩手机,但想要孩子不被手机控制,父母和孩子都要从小努力!小学要严格宽松,孩子玩手机要遵守规则,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孩子,我们需要宽松,严格,我们可以给孩子买手机,但是家长需要知道孩子玩的时间有多少。而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用爱来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这样孩子就不会那么需要手机来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