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缘社会》第一章专栏:悄然普及的“直送火葬”

2023-10-10 19:06 作者:山西太原常律师  | 我要投稿

[专栏]悄然普及的“直送火葬”

——山口满(NHK仙台电视台记者)

既不搞灵前守夜,也没有在家中的告别仪式,只经过遗体火化就算追悼过死者的“直送火葬”已开始悄悄地普及。这种送葬方式不开追悼会,只需把遗体从死者家中或医院直接运到火葬场付诸火化就行了。

炉前葬、火葬场告别仪式…殡仪公司的网站主页上介绍着叫法五花八门的直送火葬方案。费用大约从十几万到二十几万日元。对这种最简素葬礼的需求正在急剧增长。据港区一家名叫“联结”的专营殡仪中介和丧礼咨询的殡仪信息公司介绍,在东京都内举行的丧礼中,直送火葬已经占到了三成。

在直送火葬中,没有通常丧礼中那种人们汇聚在灵柩前彻夜追思的场面,只需死者遗属和朋友集中在火葬场的追悼厅里完成献花等简短的告别仪式。棺材一旦进人火葬炉,不用多久便可将骨灰收进骨灰盒了。

无人送终的生命终点

“这个人有是有儿子,只是好像很少来往……”

殡仪公司接到了一个电话,在埼玉县的一家火葬场里即将举行一场火葬场告别仪式,死者是一个接受生活救济的七十六岁男子。我请殡仪公司的员工对外说我是“遗属”,因此也得以参加了这场火葬场告别仪式。

盛放遗体的灵柩安置在炉前的一间小屋里,据说这男子的遗体被发现时,是倒伏在廉价公寓的公用厕所里的。宁静的小屋里,灵柩中的男子脸色发黑,有些浮肿,看来已经死了好几天了。他真正的遗属和朋友一个也没有来。

“能不能请您跟我们一起为他献花?”

殡仪公司的两个职员加上我这个“遗属”,在场的只有我们三个人。我们一起把花放进灵柩,再点上香。

“死亡之前,他走过了什么样的人生……”

也许他曾经被家人围绕,生活得很幸福。这个男子度过了

七十六个春秋,最后却没有遗属和朋友来为他送别。我双手合十,目送着滑入火葬炉的灵柩,胸中五味杂陈,无以言表,我问自己:为什么直送火葬会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我要通过亲自采访找到答案。

直送火葬每天都在进行。我们对用直送火葬方式为亲属办丧事的人进行了采访。

圆崎城治(七十三岁)住在千叶县浦安市,2009年,他用直送火葬的方式送走了九十二岁亡故的母亲。母亲在丈夫死后痴呆症恶化,在老人护理福利院中住了十五年有余。她的兄弟姐妹均已过世,也几乎没有朋友到福利院来看她。

“母亲辞世的时候,已经没有必须要通知亲戚朋友了。与那种徒具形式的丧礼相比,我倒是希望只由我们家里人来静静地送她走。”

那天,十来个子女、孙儿和曾孙聚集到火葬场,一起在圆崎君母亲的灵柩中放满了鲜花,与她作了最后的告别。那天连念经的僧侣都没有请。

“来火葬场的真的全都是自己家里人,仪式和致辞都没搞,孙儿们摸摸她的脸,帮她捋捋头发,就这么从容度过了最后与她在一起的那段宝贵时间。”

二十年前举行父亲的丧礼时,来参加灵前守夜和家中告别仪式的多达一百来人。当时,虽然对来参加丧礼的诸多亲友心存感谢,但仪式搞得大家身心疲惫,花了那么多钱也让人不痛快。圆崎君觉得,母亲素来为人腼腆,不擅长待人接物,与她这样告别尽管不够风光,但却是能让她满意的。

一般认为,直送火葬增多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长寿化”。活得越长,认识自己的人中离世的也越多。以前确实存在过的邻里交往和血亲关联,也会因为隔代的原因而趋于中断,以致即使举行丧礼,这些人也不会来参加。硬把人召集到一起举行丧礼的举动,无论对逝者的家人还是周围的人,都不啻为一种“麻烦”。这种观念正在社会上普及。

生前签署“直送火葬”合同

“我死了以后请按直送火葬办。”有人活着的时候就签署了这样的合同。

一个住在埼玉县川口市的六十七岁女子,四年前死了丈夫,现在一个人生活。她没有孩子,与年迈的哥哥也几乎不来往。

“现在最可怕的,就是自己生病卧床不起了。要说死的话,我倒情愿一下子悄悄地死掉,给谁也不添麻烦。”

丈夫死后,这个女子曾经一度病倒,孤零零地待在屋子里,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这使她对于孤独死亡有了强烈的意识。

为了排遣寂寞,她每天跟朋友们积极交往,不是去参加和服穿着讲座,就是一起去唱卡拉OK。可是一回到自己家里,涌上心头的孤独感依旧会让她感到悲凉。

这位女子已经写好了遗书,为的是能在生前就与今后为自己办丧事的非营利组织签署合同,好让他们为自己办理直送火葬。因为她觉得,为了自己的后事而让别人费心,是很过意不去的。

“人死的时候,说到底也是一个人去死。就算有孩子,我也不愿意给他添麻烦。那种面子上的风光,我根本不需要。只要在我的棺材里放满我喜欢的大波斯菊,我就心满意足了。”

另外,因为生活拮据的缘故,以直送火葬方式办理死者后事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我们访问了东京都千代田区的一个殡仪公司,这家公司声称,他们承包的丧礼中,半数以上是采用直送火葬方式的。这是

一家成立才三年的公司,女总经理三十几岁,手下有十来个员工,一个月要承包二三十次直送火葬的业务。

“他们很多都是想靠自己的力量办丧事,但在经济上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正说明现在过日子艰难啊。”

那天,我们看到公司办公室里安放着将近二十个骨灰盒。据女总经理说,这些都是直送火葬之后没人来领的骨灰。有些是因为死者没有亲属而被运到这里来的,但其中也有些骨灰是家人拒绝领走的。

安放在这里的不少骨灰,是那些从行政部门领生活救济的人的。这些接受救济的人生前就与兄弟姐妹或自己的子女疏于来往;生活贫困,又失去了与周围联系的纽带,最后迎来生命终点时,就只能是直送火葬了。这位总经理告诉我们,在这些接受生活救济者的直送火葬现场,一个亲属也不来的情况并不罕见。这种时候,只能代之以由殡仪公司的员工来烧香,并从火葬场领取骨灰。

“刚出生时那么得人疼爱,最后送终时却只剩下这个人自己。尽管想来太凄凉了,但我们还是想尽可能诚心诚意地送走他们。”

安放在殡仪公司的那些骨灰在迎来他们各自的七七四十九天后,会由殡仪公司的员工运送到为无依无靠者设立的合葬墓地去。

人生最后的追悼场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前行,人际关联正日趋式微的事实已不容否认。


《无缘社会》第一章专栏:悄然普及的“直送火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