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笔记·王维《过香积寺》

2022-01-24 19:48 作者:春日之酒  | 我要投稿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香积寺是长安附近一座庙的名字。明明题为《过香积寺》,第一句却要说“不知香积寺”,能感觉到此刻诗人正在前往香积寺的路上,一路走来还没有见到这座庙宇。紧接着他说“数里入云峰”,说从山下走了好几里的路,一直走到了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上。

这一路走来是何种情形呢?道路两旁是参天的古木,没有什么行人来往于此;在这深山之中,尚未见到庙宇时听见了寺庙里的浑厚的钟声在山谷间回荡,却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这两句写出了寺庙之高与山中的幽静。

下面就是我最喜欢的一联啦!此处的“咽”应理解为“呜咽”之意,而“危”要理解为“高”之意。此句是说泉水流淌过高高突起的石头,那水流之声就好像是在呜咽哭泣一样。初看“日色冷青松”时会觉得有些奇怪,阳光明明是暖洋洋的,怎么用一“冷”字呢?但再一细想,在层层叠叠的深林之中,日光照射在青绿色的树叶之上,这无论是在温度上还是在颜色上都有了冷的感觉。这“咽”字与“冷”字都传达了他对大自然锐敏精微的体验。而且在结构层次的安排上也很有特色,他是先把直觉的感受告诉你,然后再把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告诉你。

我们都知道诗歌重表现而不重说明,但王维常常忍不住要在诗的最后说明几句。比如之前的《送梓州李使君》在最后来了句“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在这首诗中,他写的是一座庙,所以他在最后说“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安禅”是说僧人坐禅时心神晏然入于禅定;“制毒龙”源自《涅槃经》,其上有言“但我在处,有一毒龙,其性暴急,恐相危害。”所以“毒龙”指的是人心中的那些七情六欲的杂念,“制毒龙”即制服妄念杂念的意思。总之呢,王维只是从潭水想到龙,然后用“制毒龙”来象征僧人们心意的澄清安定,他们控制了自己的妄念就如同把潭中的龙制服了。

叶嘉莹先生认为王维的五言律诗的最后两句常常是说明,而且他的说明之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是讲人我是非等非常世俗的意识。以这两句为例,他说的修行、安禅,这样的事情当然是超越人间世俗的,可是他的说法却是非常人间世俗的。王维的很多首诗歌都是他在写现实的时候,没有真正的感受,只剩下外表的事实了。这不得不说是王维诗歌的一种缺憾。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笔记·王维《过香积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