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舞蹈基础理论专题-中国现代舞与中国当代舞辨析;舞蹈的跨媒介与跨文化的舞蹈

2023-01-09 15:11 作者:thaReedCat  | 我要投稿

1.伊莎贝拉·邓肯 现代舞创始人,颠覆古典芭蕾体系

2.经典现代舞体系:

玛莎·格雷姆Marsha Graham 收缩与伸展

多丽丝.韩芙丽Doris Humphrey 倒地与爬起

玛丽•魏格曼Mary Wigman 紧张与放松

3.

崔莎布朗Trisha Brown 在屋顶、湖面、墙壁跳舞

数字媒介 e.g.与机械臂呼应

(20世纪50-70年代 后现代)

1.吴晓邦:中国现代舞探索

2.郭明达(刘清弋的导师)

3.九十年代 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第一个专业的现代舞表演团体;北舞: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后备力量;94年生根

实验的文艺、前卫的文艺、先锋的文艺

2000年后 民营现代舞团 雷动天下:第一个民营现代舞团

之后 个人工作室出现

4.陶身体:中国现代的身体风格;台湾云门舞集:太极、书法、禅宗、冥想等具有东方精神的身体训练方式揉入现代舞去;侯莹舞蹈剧场:接触即兴;王玫(《阳光下的麦盖提》强烈的王玫风格) 独立于西方现代舞体系。


超时间概念:沈伟《不眠夜》揭露都市白领的精神危机

18年《看不见的墙》vs 20年《背面》vs 21年《生息》——形式上同质化

“有现代性的舞蹈”——现代舞

“中国性”:

广东现代舞团《临池舞墨》

北京现代舞团《三更雨·愿》

雷动天下《一桌N椅》

林怀民 云门舞集


日本铃木忠志 戏剧身体训练法则

西方语境下反映当下时期,而非看用什么样的身体语言


1.吴晓邦“新舞蹈”:中西融合的舞蹈语汇的新的舞蹈样式

2.“当代舞”体现“当代性”:借用西方当代舞内涵,置换为反映中国…

e.g.周莉亚 《进城》

刘清弋梳理当代舞作品,有不同题材

都有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舞种:

1.复杂、多元,表意优先

2.与现实题材紧密联系

3.与现代舞产生重合与模糊地带(将根植于西方土壤的舞蹈概念移植到中国土壤上——界定的模糊性)

e.g.蒯脚

部队舞:芭蕾体系

现代舞 e.g.王玫《我们看见了河岸》

中国当代舞 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

艺术家对现实问题的“主动的忽视”

从学理的角度“于混沌中按图索骥”


e.g.红磨坊

避免同质化,跨文化交流维持文化多样性。

跨文化协作基础上,尊重他者文化(互识),自我文化的自识——开放与包容。e.g.国外看广场舞→推广社区舞蹈

学习到不同文化优秀的部分,吸收消化→创新。

王玫《天凉好个秋》

“形式”与“内容”

阿尔托 巴厘舞蹈

跨文化研究中需要理清:文化的猎奇、对于景观的凝视or真正对于文化内容与形式的接受、认可与理解?

“我们只有在普遍的认知与理解之上才能产生对等的跨文化交流。”

舞蹈基础理论专题-中国现代舞与中国当代舞辨析;舞蹈的跨媒介与跨文化的舞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