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687 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微软的竞争对手才不是索尼

2022-01-19 13:31 作者:墨带ink_ribbon  | 我要投稿

菲尔·斯宾塞跟纳德拉 pitch 这个收购主意时,他说的一定不是“让我们埋了索尼吧”(索尼此刻已经变得……不相关)。


也没有一个成年人会认为,微软入主动视暴雪是在做慈善修复它的产品、声誉和企业文化。抱歉,这还真的关于我们都不想再听的“元宇宙”。



北京时间 1 月 18 日晚,微软宣布 687 亿美元全现金收购动视暴雪。


交易预计在 12-18 个月内达成。完成后,微软将跃升为全球第三的游戏公司,紧跟腾讯和索尼之后,市场份额达到 10.7%。


它将拥有更丰富的游戏 IP,其中包括最能赚钱的《使命召唤》、《守望先锋》、《暗黑破坏神》、《魔兽世界》、Candy Crush 等等,这让微软订阅服务 Game Pass 游戏库的阵容愈发可怕。Game Pass 如今拥有 2500 万付费用户,动视暴雪 4 亿的月活用户无疑将成为它的增长来源。


这笔大约是游戏史上最重要的收购,事前没有走漏丝毫风声:官方发文前 6 分钟,才有《华尔街日报》信源在推特曝光消息;而 687 亿这个数字也让微软的上一笔游戏业大收购——80 亿美元购入 ZeniMax(Bethesda 母公司)相形见绌,十天前 Take-Two 收购 Zynga 的 127 亿美元相较黯然失色。在数额上,它接近迪士尼买下福克斯(710 亿美元)其实卢卡斯影业和漫威加起来也只花了迪士尼 70 亿。


动视暴雪正处于声誉谷底,这让微软享受到了折扣福利。自去年公司被加州公平就业与住房部起诉、三次雇员罢工、Jen Oneal 对企业文化失去信心而离职后(见动视暴雪丑闻延续,这也许对中国玩家有所启发),公司股价已经下跌了 27%。微软以每股 95 美元、高于周一收盘价 45% 的价格出手,仍然省下了不少钱。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丑闻中心的动视暴雪 CEO Bobby Kotick 仍会在过渡期担任 CEO,此后公司的一切业务将直接向斯宾塞汇报。不过,无论 Kotick 何时离开,他都得到了黄金降落伞:持有的股份能让他收入 3.8 亿美元。


其实即便深陷丑闻和部分玩家抵制,NPD 的数据显示,《使命召唤:先锋》仍然成为了 2021 年最畅销的游戏,而排名第二的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冷战》(2020)。所以,和体感的“动视暴雪要完”不同,光是靠 COD 一个系列(2020 单年收入 30 亿美元)就足以让它续命。它缺的可能只是一个公关意义上的转折点。


微软以豪掷千金的天降救世主形象出现,这种爽文发展让旁观者兴奋难抑。但是这既不关于微软终结主机大战——这种收购的层级和微软作为科技公司的野心已经远超玩家论坛稚气未脱的主机大战论——也不关于微软会担当一个老好人去修复动视暴雪的企业文化、为深陷剥削的游戏开发者带来曙光、把讨厌的 Bobby Kotick 踢出去为雇员们寻求正义。


微软的目标一直以来都很清晰:解决上世代第一方游戏阵容匮乏的问题、提高 Game Pass 的订阅用户数字、为元宇宙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内容基础。通过不断收购新工作室,微软基本可以稳步达成目标。不过动视暴雪这样一个声誉落魄却仍然很能赚钱的大公司却自动呈上了最佳投资机会。


斯宾塞去年 11 月群发邮件声称,微软管理层“为动视暴雪发生的丑闻感到极度不安和困扰”,并且“开始重新评估与动视暴雪的关系”。这一评估的结果就是主动接触对方问价,趁新年特卖时入手。可以想象,CEO 纳德拉在审视这笔交易时看到的是什么机会,这也体现在了收购声明里:


“游戏是当今所有平台上最具活力和让人兴奋的品类,它将在我们开发元宇宙平台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我们正在深入投资世界一流的内容、社区和云服务,打开游戏新世界,把玩家和创作者放在首位,让游戏变得更安全、包容、面向所有人。”


在分析师们看来,元宇宙的“军备竞赛”开始了。新生的元宇宙概念围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展开,是理想中人们工作、游戏和社交的线上场所。已经登陆所有设备、入侵所有平台的畅销游戏呈现了这副图景的雏形。在 Facebook 更名 “Meta” 之前,Epic、Roblox、Nvidia 等早已开始建设这样的虚拟宇宙。游戏,被认为是元宇宙的中心。


根据分析公司 Newzoo 的数据,全球游戏市场在 2021 年收入 1803 亿美元,预计将在 2024 年达到 2188 亿美元。对于微软而言,这是在消费者领域打开的关键市场,是元宇宙的核心版块。微软的真正竞争对手不是索尼,也不是意图进军游戏订阅制的 Netflix,而是 Facebook、Google 和 Amazon。缺乏用户基础和产业意识,后三者当前在游戏方面的进展并不顺利。


当然,玩家群体会关注一些更现实的问题,比如《使命召唤》们是否会变成 Xbox 和 PC 独占、是否会首发就加入 Game Pass;Game Pass 是否会就地涨价;索尼是否会收购另一些工作室作为回应(多数讨论串里已经热心地提过了 Square Enix、小岛工作室等等)。


虽然微软在收购通稿里提到了要为“所有平台上的每个人”提供愉悦,但你真的不应该相信公司。2020 年购入 Bethesda 后,斯宾塞曾坚称微软不会把 B 社的游戏据为己有、不让其他公司碰。但在收购完成的当周,斯宾塞就改了口风,“这关于在拥有 Game Pass 的平台上输出独占游戏”。


所以,请准备好迎来独占,或者是另一种形式的独占——PlayStation 的 COD 玩家群体过于庞大,不指望所有人立刻转向 PC 和 Xbox。因此,为何不首发当日入 Game Pass,同时在 PS 上全价售卖呢?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COD 和索尼的部分独占协议是不会再续了。



——以下涉及个人观点,你可以不看了——


实际上,索尼在上个世代并非靠收购工作室获取玩家,所以无论它是否有大动作,都对它的基础玩家群体影响不大。作为消费者,我们对游戏公司的要求是产出好游戏,而不是收购 ABCDE 就可以。


玩家从公司收购工作室中获得的唯一好处,无非是充裕的资金、改善过后的管理层直接带来游戏品质的提升。否则“收购”这一动作本身并无意义,它只是让前 CEO 大赚一笔、产业权力更加集中、进一步导向垄断而已。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是否可以让内部开发回归正轨、某些组是不是终于可以缓口气不再出同质年货、企业文化是否真的能消毒?Game Pass 带来的更多订阅和利润,将被用于投资开发更好的游戏,还是收购下一个公司?元宇宙的建立,是让世界变得更包容,还是恰恰相反?比如每个人都不得不加入这个宇宙,才不至于收获糟糕的、不公平的消费和生活体验?


我们的选择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


于我个人而言,我可能更关注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其实我这个月才开始玩第一款 COD,但至今没能玩上,因为想玩到《现代战争》的单人战役(公关稿里竟然好意思用那个封面,搞笑的是,这个游戏并不存在,它的封面会在购入后变成 Warzone),你至少得花好几天下载卸载重下载重安装查看自己少了哪个安装包,它被刻意设计成“不许你玩单人战役”的样子,单人战役隐藏在强制捆绑下载的 126G 免费游戏 Warzone 里,一旦更新你的硬盘空间会一点不剩,但是不更新好像什么都玩不了,而这个 126G 的游戏仍会不断提醒你,你要再去下一个 12G 的单人包哦。


你看,我不被允许玩真金白银购入的游戏,这个明明有本事做出好游戏的公司,逼迫我去玩我一点都不在乎的免费游戏,以便推我在无意义的数字产品上花更多的钱。


我一直以为这是我自己的问题,直到这两天在几个游戏版看到类似的高楼讨论。古董玩家们都在质疑,为什么单纯想玩最经典的 COD 都要被硬塞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仅仅因为有人在你花钱后还想为你做出垃圾消费决定你看似多了一个游戏,却被剥夺了选择权。


微软的入主可以修复这些轻微的问题吗?它虽然真的很小,却关乎我能否顺利消费购入的商品。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它可能根本不是问题,毕竟我们是少数派,而 Warzone 的日收入是 520 万美元,我毫不怀疑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 Warzone 去侵蚀更多的空间。


因此作为无人在意的消费者,我对收购结果的判定非常简单粗暴:你能不能让我玩到好游戏啊?


-FIN-

687 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微软的竞争对手才不是索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