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洛林说】军马与三突の私生子——四号突击炮大考证

2023-06-20 00:31 作者:真理联盟社  | 我要投稿

本文是“真理联盟社”第5篇原创文章,作者:欣然的洛天依(原欣然伊万诺维奇),未经原作者许可,禁止用于商业用途,严禁抄袭/洗稿

全文共4237字,配图64幅

在近代众多网络文章中,四号突击炮被简单地看做三号突击炮的临时替补产品,但从实际事实来看,四号突击炮的诞生绝非仅仅因为三突减产,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3年2月,这一以“四号坦克底盘为基础改造突击炮,尽可能统一前线装甲车辆零部件”的想法由军备部长施佩尔提出,克虏伯提交了设计编号W1468方案,计划以四号坦克底盘搭载三号突击炮F型战斗室,正面改为倾斜装甲,侧面加厚至45毫米,采用568毫米宽的东线履带,使用F型战斗室的原因是克虏伯当时没有收到三突G型战斗室的设计图,新型突击炮预计重28.26吨,但最后因方案严重超重被暂时抛弃,到8月19-22日的军备会议上被重新提出

克虏伯W1468方案

而在盟军航空兵于 1943年11月23日和26日针对柏林的空袭行动中,柏林及其附近地区的生产厂商遭受了严重打击,仅阿尔凯特(Alkett)公司的博尔西格瓦尔德(Borsigwalde)分厂就在26日的空袭中就吃了1424吨航弹,厂区基本被夷为平地,虽然德国倾尽全力以求阿尔凯特公司的三号突击炮产能,甚至希特勒本人亲自在12月6-7日的会议上就阿尔凯特遭受的巨大打击商讨对策,最终决定让蒙受巨大损失的阿尔凯特撤出柏林及其周围地区,进行整体搬迁和重建,并让斯潘道(Spandau)的法尔肯湖(Falkensee)工厂加入三号突击炮的量产序列,同时博尔西格瓦尔德工厂在重建后将恢复生产,但主要负责提供变速箱和传动轴等重要零件,不过此次空袭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是短期内能消除的,例如在空袭前的10月,阿尔凯特共生产了255辆三号突击炮,而空袭后的12月仅交付了了24辆三号突击炮,到了44年3月才恢复到空袭前水平


迫于三号突击炮对于前线的重要性,军方旋即在12月6-7日开展的军备生产会议上,决定重新审视四号坦克改突击炮方案,希特勒也声称自己将亲自视察这款新型突击炮,同时期受次影响诞生的还有追猎者坦克歼击车。14日,第一辆原型车被送往帝国总理府由希特勒本人参观,16和17日,克虏伯承诺将提供可装配600辆突击炮的底盘,计划在44年1月交付500辆,但实际整个年初共下线350辆


1943年12月30日,希特勒批准了克虏伯公司的突击炮设计与生产定案。对于这一新式突击炮,由于采用了三号突击炮的战斗室,所以成员布局和三号突击炮相同,但是驾驶员席位必须向前延伸,这也是四号突击炮与三号突击炮战斗室最大的区别

突出的驾驶舱

由于四号坦克底盘比三突更长,所以车前会出现一大段空缺,德国人的做法倒也是很简单,将这一缺口使用一块钢板封闭,而那些专门生产的突击炮底盘则将变速箱顶板进行延展

封堵开口

车辆观瞄系统分别为放大倍率为5倍,视场为8°的Sfl.zf.1a和Rblf 36瞄准具,前者用于近距战斗,后者为远程射击瞄具,车长有一部SF 14Z剪式炮队镜。通讯系统由FuG 15接收器和FuG 16收发机组成。作为三号突击炮的替补车型,新式突击炮被命名为Sturmgeschutz IV 7.5cm Sturmkanone 40,现在一般简称为四号突击炮,特种车辆编号Sd.Kfz.167,主炮为莱茵金属-博尔西格设计的7.5CM StuK40 L/48,火炮全长3615毫米,炮膛内有32个凹槽(不是膛线,指每两根膛线间的凹槽),每个凹槽深7.8毫米,宽6.05毫米,火炮俯仰角为-6°到+20°(部分资料为-5°到+20°),左右射界各10°(部分资料称20°)

1943年12月30辆

第一批30辆四号突击炮于1943年12月完成,由尼伯龙根(Nibelungenwerke)工厂提供底盘,随后送往阿尔凯特进行总装,底盘号段为89324-89382(注:底盘临时抽调,此号段中有29辆仍为四号坦克)。这批车辆特征较明显,有工字型撑架和额外的裙甲固定板,冲压焊接型诱导轮,防磁装甲涂层,以及尼厂和沃玛格独有的三组车尾备用履带。同月开始于战斗室右侧布置备用履带挂架,分双列和单列排布,单列仅装设3组,双列则为6组。此后生产的车辆底盘号段从100001开始算起,直至101111,但是由于资料缺失,四号突击炮的总产量有1111辆,1141辆和1108辆三种不同说法,外加31辆翻修四号坦克改造车

早批次车辆之一
工字型撑架
车尾备用履带挂架
单列布局

1944年1月108辆,2月106辆

1944年1月起,尼伯龙根工厂退出四号突击炮的生产工作,剩下车辆均由克虏伯-格鲁森(Krupp-Gruson)完成,其中,底盘和传动系统由克虏伯的马格德堡-巴考(Magdeburg-Buckau)工厂负责,车架结构由位于卡普芬贝格的博勒(Böhler),奥地利林茨附近的上多瑙钢铁厂(Eisenwerke Oberdonau),弗里德里希·克虏伯冶金股份有限公司(Friedrich Krupp AG)和波鸿钢铁厂股份公司(Eisen-und Hüttenwerke AG)提供,上车体由勃兰登堡钢铁厂(Brandenburgische Eisenwerke)制造。7.5CM Stuk 40 L/48主炮则由魏马格(Wimag)和斯柯达(Skoda)提供,最后由克虏伯位于马格德堡的工厂进行总装,当月下线的车辆安装铸造板簧基座,橡胶托带轮及铸造托带轮轮轴盖,同步在装填手舱门前安装MG 34机枪和相关的大型护盾

铸造板簧悬挂基座
装填手用机枪有两种不同的安装托架,其中一种为对空

部分车辆仍使用四号坦克G型的主动轮,并使用了混凝土装甲覆盖车辆弱点,但是根据24日提交的报告显示混凝土的使用效果不尽人意

采用四号坦克G型主动轮的四突留世照片较多,这些旧零件一直使用到44年末
混凝土装甲涂层

2月下线的部分车辆安装了梯形焊接炮盾,同步在车顶右前方预留S雷发射器开口,可作为烟雾弹和信号弹发射口使用,但是这一设备供应不足,哪怕是四号坦克开始全面安装之时,四突也只有极少数车辆安装了这一设备,剩下绝大多数车辆直接用钢板封堵开口


采用焊接炮盾的四突,这一部件在三突上很常见
为数不多安装了S雷发射器的车辆

3月87辆

3月起前圆后圆的炮口制退器开始上车,为了避免计划中的遥控机枪和装填手舱门发生冲突,装填手舱门同步由前后开合式更改为左右对开式

未经切削的炮口制退器
左右对开式舱门

并开始少量配发推土铲,由部队需要时拆卸主炮进行安装,用于清理路障

同月14日开始为弹药架加装额外的防火墙以免受发动机舱散发的热量,加装防火墙后考虑再增加12发主炮备弹,但是车内已无多余空间进行加设,克虏伯倒是提出将额外的弹药数量调整为8发,这样一来弹药可以在不改动车辆设计的情况下直接放入车内,这些弹药所使用的弹药箱将由克虏伯设计。此外,根据克虏伯21日提交的报告,有一辆底盘编号100247(装甲壳体编号86497)的四突安装了简化的主炮(图纸编号SKB-6124),这一改动缩减了18%的材料,45%的焊线,成本降低了35%(仅对火炮系统来说),27日又提议取消车底的机电员逃生舱门,将已生产车辆开口焊死,这一提议于4月开始铺开

4月91辆

同年4月,克虏伯公司开始供应底盘,当月起,诱导轮行程基座上的肋板由三个改为两个

肋板减少
车体右侧正面改用螺接装甲案例

驾驶员舱盖由直角梯形样式改为一整块长方形,舱盖前的两个潜望镜安装角度略微调整,使突击炮前方死区不超过5-6米

旧形制舱盖
新的驾驶员舱盖

5月95辆,6月90辆

5月下线的车辆开始安装568毫米的东线履带出厂,并于车顶预留MG 34车内遥控机枪固定位,但介于该装置供应不足,预留的开口只能用钢板封堵。当月开始换装焊接悬挂基座和无挂胶纯钢托带轮以进一步减少加工工时

东线履带
封堵安装基座的车辆

当月克虏伯报告称仅接收65个烟雾弹发射器,所以绝大多数车辆只得放弃安装,同月起在车内安装一个由克虏伯设计的210升副油箱,发动机舱上部的冷却水注入口盖自6月起变更为矩形,散热风扇检修盖板上增设一个把手

矩形冷却液加注盖口
加装拉手以方便车辆维修

同步换装三角形裙甲挂架,驾驶员潜望镜增加雨遮,潜望镜安装角度再一次作出变动

驾驶员潜望镜做出角度微调

并于前部额外加设20毫米装甲,同时驾驶员座椅改为高度可调式(图纸编号SKA 6300b),以便车辆损毁后逃生,同月7日克虏伯提出要在驾驶员前部增加一块15-20°倾斜的20毫米装甲板,但不知为何没有实施。12日决定开始于车顶焊接三个2吨手摇起重机基座,用于吊装变速箱,这一基座外径为50毫米,螺纹开口尺寸为10x12毫米

7月90辆,8月70辆,9月56辆,10月84辆

由于克虏伯认为奔驰公司为三号突击炮设计的火炮行军锁会阻挡驾驶员视野,所以当年7月(部分资料称6月)下线车辆开始加设的行军锁与三突不同,在使用时需要将主炮向右侧偏移12°固定,以此让出足够视野供驾驶员在行驶时观察

安装火炮行军锁

8月开始配备圆筒形排气管,与四号坦克同步在车尾左后部加装三个备用履带固定具,用于装设10节备用履带,车辆涂装改涂“伏击迷彩”

筒型排气管换装
车尾10节备用履带固定
涂布“伏击迷彩”

9月又取消了防磁涂层,并将车尾的车距指示灯改为圆柱形,驾驶员潜望镜雨遮设计更改,以前的设计没有保护光学设备的功能

圆柱形尾灯

也是在9月,近距离遥控机枪设备供应正常,开始全面安装,这一机枪具备全向射界,但是需要装填手在车外装填。由于驾驶员舱盖难以从内部打开,当月开始安装门挡。有资料称同月起四号突击炮开始在铸造炮盾右侧开孔,用于安装同轴机枪,但未见照片证据支撑。10月,四号突击炮开始简化细节以加速生产,当月起,车体侧面装甲被延长,以便在前后切削出一体式牵引环,多余的侧板不再刻意要求切削,战斗室顶部的起重机螺纹基座增加至5个,使得车组可以自行拆卸战斗室,并拆装主炮

一体化牵引具
四号突击炮在新增设两个起重机螺纹基座后拆卸主炮流程图

由于车辆蓄电池组在极端天气下易漏电,10月开始为蓄电池组安装木板,并增设电池加热装置,加热用暖气从发动机舱中引出。同月要求使用一个S形牵引钩替代两个C形牵引钩

11月80辆,12月49辆

同年11月开始取消车尾的辅助电机开口,由于10月牵引具的变化,使得旧型牵引杆无法适配一体化牵引具,当月底开始采用强化型的车尾牵引基座

取消辅助电机开口

计划中,四号突击炮是用以填补三号突击炮产能而出现的车辆,所以当月克虏伯开始逐步削减四突产能,计划到45年5月完成最后4辆四突后开始转产黑豹。根据对1944年4月下线的底盘编号90040四号J型进行的每侧三对托带轮测试,12月起下线的四号突击炮将托带轮改为每侧三个,裙甲挂架改为角铁,形制由原先的一整条改为“凸”起样式

底盘编号90040的四号坦克J型
安装三对托带轮
“凸”起样式裙甲挂架

45年1月46辆(改动不明),2月18辆(改动不明),3月38辆,4月3辆(改动不明,克虏伯工厂被占)

1945年3月26日下线的底盘编号101103-101111车辆采用橡胶节省型天线基座

不明时间改动:

1945年5月的柏林动物园附近有一辆拆除了主炮充当弹药运输车的指挥型四突出现,那么指挥车辆何时生产???

中期

车长指挥塔跳弹板形制发生改变(类似于阿尔凯特的三突)

后期

取消战斗室侧面的手枪射击孔

少量四突配备了平推式车长指挥塔

战斗室顶部由埋头螺钉改为螺栓固定

部分车辆的排气管带有弯头(大概是1945年春)

末端减速器检修盖板的通气口和护罩被一组拉手取代(可能和四号坦克同步于45年4月改装)

完全不明改动

部分车辆的排气管斜切

铸造强化型诱导轮

履带销复位器加设

有四号突击炮采用了三对托带轮,但是牵引具仍然采用单独部件

注:部分资料称四号突击炮使用了大型化的车尾牵引基座,但未见照片证实

【洛林说】军马与三突の私生子——四号突击炮大考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