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白牧场的七天(1):预防医学

【第一次用新版编辑器发专栏。如果能习惯的话,以后就用新版了】 原文《北海道·洞爷湖 目白牧场密着取材1周间》(懒得日文原名了,大家懂意思就好)作者吉沢讓治。写于1990年。本文含有大量细节内容,老逼登爱好者们值得一阅。
第一节-预防医学:每天初始的检温。强马成长的基础
7月23日(星期一),目白牧场的一天从以早上5点的“检温”开始。
武田茂男场长在早上4点50分起床,脸也没洗,就匆匆地去了诊疗室。如果有因为体温而发烧或状态奇怪的马,将逐级联系负责人。根据症状给予各种必要的指示,情况需要的话,会驱车送诊。哪怕是一分或一秒的延迟,都有可能造成致命伤。所以没有悠哉洗脸的时间。
他睁着惺忪的眼睛,等待着联络。
“如果是普通的兽医的话,治疗是目的。但像我们这种,则是专门以预防为目的的,类似于家庭医生。因此,作为第一阶段,我们将全神贯注于‘如何不让马生病’。而作为第二阶段,我们将全神贯注于‘如何早点发现疾病’。第三阶段虽然是“治疗疾病”。但实际上,生病之后再去治,已经晚了。 比如肺炎,即使治好了,作为赛马,想要大伙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了。治疗费也要花掉几百万日元。哪怕是素质马患上肺炎,也就到此为止了。 对很多人来说,预防就是对看不见的东西花钱。所以生病之后,也就是等亲眼看到生病了,才会慌慌张张地去花钱,但这时候已经晚了。有的牧场因为嫌麻烦,没有在预防上给予足够投入,结果就这样把好的素质马给糟蹋了。真是可惜。 每天早上的检温,是预防医学上的大事。虽然会有人说“检什么温啊”,像这样不屑,但检温才是早期发现疾病和受伤的第一关。只需要一支体温计,就能防患于未然,所以是很划算的。检温是预防医学强而有力的基础工作。” 每匹马配一支体温计,通常悬挂在各马房的门上。旁边贴着B4大小的体温表(用折线图表表示每天体温的变化),负责人每天用铅笔记录下新的折线。每匹马的一个月体温的变化,一目了然。下面还有一块小黑板,写着武田茂男场长的指示。看了下马屋,在休养回来的现役4岁马目白莉斯库的马房的黑板上,新写着“放牧中止”。是今天早上的体温突然上升。
【目白莉斯库,メジロリスク。父Regal Step,母目白富山(メジロトヤマ)。89年出道,生涯2战,1胜1亚。可能是因为伤病,转入繁殖,92年生头胎。其96年产驹目白龙赞,在成田路的菊花赏上跑了第五】
“在预防方面,我们大概花了普通牧场的5倍以上的钱吧。健康检查、血液检查、驱虫、消毒……这些都要定期进行。驱虫是以一个半月一次的频率进行的。 因为要打理原产地和分场加起来一百多匹马,所以哪怕只有这些工作,也是相当大的费用和精力。现在很多人都讨厌驱虫,认为容易导致流产,但那是以前的药水有问题。现在的药水不会导致流产。 血液检查是从出生后的第3天开始做的。主要是调查是否有新生儿黄疸症和低伽玛球蛋白症等疾病,如果患上这些病的话,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很容易引起刚才所说的肺炎和肠炎的感染症。前者的病情并不是那么可怕,但是对于小马驹,很有可能并发后者那样的重病,所以我们会在发生轻微症状前就防范于未然。花在检查与器械上的成本是决定不能心疼的。”
北海道虻田郡洞爷村字成香,是以育成马和休养马为中心的目白牧场的发源地。虽然位于只要开5分钟车就能远眺洞爷湖和昭和新山的风光明媚的地方,但与同为北海道、号称“马产的麦加”日高不同,牧场所在地冬天多积雪多,夏天高湿闷热。在车程20到30分钟远的地方,还有两个分场(繁殖牧场)。
原产地约70头、分场约有各35头繁殖母马和它们的当岁马。到了这个季节,因为要给近140匹马看诊,所以在那种本场和各分场都出现待诊的马的早晨,牧场长不得不早饭也顾不上吃,就在三角地点之间眼花缭乱地奔来跑去。幸好今天早上都是症状轻微的马,没有那个必要。上午6点,武田茂男场长暂时回到本场内的自宅,洗脸吃早饭。
上午7点,会议时间,住在本场内及其周边的宿舍的许多员工都聚集起来。武田茂男场长简单地传达了当天的工作计划,然后带大家做广播体操。
马马们从各自马房里探出头,目不转睛地看着两脚兽们。真是一幅幽默的景象。上午7点10分,开始对马的放牧工作。
一些头数多的牧场,会用驱赶马群的方式,让马自己跑去放牧地,但目白牧场不是那样的。一直到300到400米外的放牧地为止,都有一名工作人员紧贴着一匹马,按照马的步调紧紧地拉着缰绳。因为马很多,所以必须来回重复三四趟才能全部完成,这是一项相当需要毅力的工作。
“去世的会长(北野丰吉)是个对马匹取放很严格的人,他曾说:‘把马拉到放牧地是生产的基本。是对马的教育的基本。所以每匹马都要有人牵引。’如果看到有人同时牵两匹马的话,他就会非常生气。这些教导如今我们依旧在遵守。” 过了中午,栗东的浅见国一调教师来访,仔细查看了自己厩舍的休养马和育成马。当前时期以刚出生的当岁马为重点,牧场隔三差五迎来调教师们来访。对与这些当岁马来说,3年后的经典年之战,在现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下午1点,开始3岁马和休养马的集牧。2岁的马放牧到傍晚,除此之外的马,在外头待半天就返回厩舍。为什么要采取不同的方针呢?
“为了防止肌肉变得像水一样。经常能看到每天都给育成马和休养马喂青草的牧场,但我是不太赞同的。那样的话,摄取太多的水分,肌肉就会变得水汪汪的。如果把青草吃得过饱,身体的成长就会走偏,这是有原因的。纯血马的起源是干燥沙漠的阿拉伯马。因此,要得到更优秀的纯血马,倒不如从马的身体中去除水分。 特别是育成马,超过必要的水分是负担,对骨骼发育也不好。日本竞走马的腿部不安和骨折多发,一个原因是在培养过程中水分摄取过多。在这种思路下,我们的马在3岁进入调教阶段后,为了去除水分,就减少青草,将多余的水从骨骼与肌肉中去除,控制马的水分摄入。 对休养马减少青草,是为了精神或肉体的活力恢复后,身体可以马上进入竞赛状态。一旦变成水的肌肉,再去调教,一时半会就转变不过来。即使送回厩舍,完成出赛准备也很费事,复归时间会拖得很晚。 对于那些要通过马赚来的奖金来维持经营的马主来说,这是一个死活问题。即使是休养马,牧场的中间管理也是不会懈怠的。” 【这句话意思是,马能不能尽快出赛,决定了部分马主能不能维持经营。目白所秉持的“减少水分”的理念,有助于这些马主。感觉也是个变相打广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