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辫一体,你懂了么?——从张云雷的返场直播说起
昨天晚上张云雷的返场直播,比起上一次,少了展示张云雷展示的环节,更多的是通过张云雷这个标杆来传达德云社对于龙字科的期待,期待以后来的人,也能爱相声、懂规矩、肯下功夫。
今天这一篇,先从相声的角度说说九辫一体。
九辫是相声演员,相声是他们的专业,他们的根。
九辫13年初搭档时,使活规规矩矩,完全按本子来,年底,张云雷开始试探着和杨九郎有肢体接触,拥抱是借着角色,感情却是属于九辫自己。

这是2013年底的哭四出,2014年九郎生日,张云雷发微博用了这张舞台剧照。
昨天张云雷直播,杨九郎说到,很多时候他们台上的包袱,有些细小的点,是自己逗自己。这一点,他们从搭档开始,就一直在摸索。
就像杨鹤通说的,一段相声如果写出来就是一个通顺的故事,相声演员是在用表演来演绎这个故事。
所有的作品,要想打动观众,最重要的就是态度和情绪。态度是作品想要传达的观点,情绪是观点背后的感情。
九辫最初打动观众的,就是他们的情绪。要刺激观众,先刺激自己。哪里刺激到观众,就放大哪里,这也是为什么以前他们的相声被诟病为卖腐风骚,因为观众就爱看这个,他们就得给观众看这个。先把观众吸引进来,他们能卖票,吃饱饭了,才能谈得上追求艺术。
这是他们很了不起的地方,他们清醒地知道,可以指着这个一时卖票,不能指着这个一辈子吃饭。九辫相声的艺术层次一直在提高,去芜存菁,去粗取精,早在他们说出“上品”之前,他们就已经为上品努力了很久。
九辫不仅仅是因为感情好,才成为搭档,他们更是因为艺术合拍,才成为搭档。
为什么说九辫艺术合拍?因为他俩观念一致,能力互补。
张云雷唱得好,杨九郎耳音不准。张云雷没多念书,杨九郎的文字掌控力强。
张云雷敏感。敏感是一把双刃剑,敏感就是放大感知,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在张云雷这里都是被放大的,他比别人更善于捕捉观众的情绪,同时,也更易于被情绪所伤。
所以张云雷需要杨九郎。杨九郎的捧哏风格是跟着逗哏变化的,在张云雷喜欢唱白素贞的时候,杨九郎扮演的是受不了这个刺激的呆萌胖子;在张云雷受伤之后,杨九郎扮演的是又宠又护小霸王:杨九郎的确是把自己打磨成了最适合张云雷的样子。
就像张云雷直播中说的,很多点是他们自己逗自己,因为观众没有给到他们想要的情绪反馈。他们希望观众因为包袱笑,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肢体接触叫。他们希望观众关注的是他们的相声,而不是他们的八卦。
他们希望观众能尊重他们,尊重相声,因为他们,是相声演员。
这一点不能说怪观众吧,只能说,九辫在艺术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是老郭说的,“谁来买票,我们都得卖,来的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九辫一直在致力于把粉丝转化为观众,希望他们的粉丝能跟得上他们的步伐。
我看评论区里,不少朋友对张云雷的毒唯很感愤慨,我想说,其实张云雷的毒唯才是最看低张云雷的。
说起张云雷,就是夸他唱得好,身段好,然而,相声的四门基本功,说学逗唱,唱在最后。太平歌词最早只是用来招徕观众的,各种学唱是为了丰富相声这门曲艺形式。
他们是相声演员,相声归根结底,还要落在包袱上。
相声的技巧迟、急、顿、错、瞪、谝、踹、卖、顶、刨、撞、盖,都是为了包袱服务,逗哏包包袱,捧哏抖包袱,捧逗合作,才能出效果。
为什么九辫的相声好看?因为九辫是个紧密的团队,不计得失,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说好相声。
斗笑社那个后台侧拍长花絮,大林和小岳说九郎喜欢发挥,他这样的量单边就糟践了。
张云雷一直在说,九郎和他是一场,看他就是看九郎,看九郎就是看他,他俩分不开。这句话说的不单单是他俩感情好,更多的是说他俩在艺术上,的确是互相扶持互相成就。
点点九辫常使的活,大多是是捧逗平分,极少有一头沉的。为什么?因为九郎爱发挥,且能发挥。
九辫在使活的时候,有频繁的捧逗互换。。经常是九郎翻个包袱,观众还没太反应过来呢,张云雷要么笑场,要么撒泼,要么跑去面壁,给出强烈的反应,观众才“哦~~~~”
这不是张云雷真给杨九郎逗得脱离表演,这是张云雷在用自己的方式给杨九郎量活。
所谓风格,就是这么来的。
这一篇写得很匆忙,也很乱,将就看吧。
下一篇,从职场角度阐述九辫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