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中的隐秘历史】彭真与萧军,一段建立在鲁迅关系上的友谊
萧军同志:
闻医院已和你商定明日动手术,不禁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像我们这样高龄的人,动这类手术,怎能不令人多少有点担心,但想到手术的结果会祛除痼疾,又感到高兴。
不用说你会知道医院既决定动手术,当然要竭力采取万全措施,同时你是饱经战斗,刚强成性,而又胸襟豁达的人,必能和医生紧密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成功。佇侯佳音,并祝早日康复。
彭真
二月二十九日夜

这是1988年即将卸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在多年好友萧军手术前夕写给他的一封情感真挚的鼓励信,当时的萧军已与癌症病魔艰苦斗争将近八个月,即将迎来第一次重要的手术。

萧军,是当年名噪一时的大作家,是鲁迅最欣赏的弟子之一,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是他与鲁迅情谊交往的开始,他常常将鲁迅先生寄给他的回信内容当作前行路上的明灯,在鲁迅逝世时,萧军像个孩子似的跪倒在地,痛哭流涕。

在萧军跌宕起伏的人生中,那刚直豪爽、充满侠气的性格正是让他频频卷入纷争的原因。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每每遇到瓶颈、低谷都能逢凶化吉。

1941年7月,萧军在延安工作生活,他发现这里的革命干部与革命群众的待遇差别甚大,甚至文艺干部经常干预作家的创作,他对这种现象十分不满,便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要求见面,希望能向主席当面提出这些问题得到改善。他与毛主席的情谊也因此展开,1942年,在与毛主席的一次会面中,他与彭真结识,在萧军数次的人生转折中,经常能看到彭真支持的身影。

手术前夕,收到彭真来信的萧军,十分感动,立刻便回信,让女儿连夜送达。在回信中,萧军写道:“对自己的生死, 我早已置之度外, 特别是对这疾病, 如今是非除祛不可! 改良主义是不行的。
我平生没有什么遗憾的事, 无论是用口, 还是用笔, 以至用手, 我是尽了一个中华子孙应尽的力……只是朋友们的情谊, 时时使我感到关情切切, 难以自已。”

关于这段友谊,萧军在离世之前对家人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之所以与毛主席、彭真同志相交, 首先, 他们不是按一般的作家来看待我的, 我也不是按一般的政治领袖来看待他们的; 其次, 我不是他们的下级, 我尊重他们, 但也并没忘记我自己。我们是同志、朋友、知交, 是半宾半友的形式相处的。正因为他们二位对鲁迅先生有着深刻的认识, 而且十分尊重, 我们的友情, 是建立在‘鲁迅关系’上的, 才可能这样的理解和久远……”。

在两人这次通信的3个月后,由于癌细胞全身扩散, 手术回天无力。1988年6月22日,萧军因癌症逝世,终年81岁。从1942年两人相识到1988年萧军离世,长达46年的革命友谊,见证了抗战胜利,经历了非常岁月。
在萧军逝世后,彭真依然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有关萧军的各项事业。

国庆佳节,不忘先辈,这一段跨越了岁月的友谊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