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岂能让“吹牛大赛”像“脱缰的野牛”?

2023-07-27 09:42 作者:评底郭  | 我要投稿


【作者 郭元鹏】

“吹牛大赛开始!”话音刚落,视频中几位打扮简朴、表情略拘谨的人开始一人一句,唱了起来。“我有好几家银行”“我能吃一斤砒霜”“我能救活武大郎”……伴随每个人的夸张演唱,画面背景音不时发出尖锐的哈哈大笑。这条标题文案为“你有这么能吹吗”的搞笑短视频,已获得8万多次点赞,5万多次转发。


在互联网上,充斥着一些低质、病态的短视频,点赞评论流量还挺多。调查现实,“吹牛大赛”这类或夸张恶搞,或打擦边球的短视频,从找素材到拍摄再到流量推广,都有一条产业链。低俗短视频流量大,正经短视频流量小,这是十分不正常的现象。

有人说,“吹牛大赛”虽然没有什么营养,可也无伤大雅,只是博人一笑而已。其实不然,“吹牛大赛”主打的是搞怪,主打的是调侃,主打的是胡闹。表面上看,“吹牛大赛”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危害,与造谣短视频、虚假短视频、卖惨短视频相比,确实“显得高雅了不少”。问题在于,如果我们让这类“吹牛短视频”大行其道,就会在短视频平台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

低俗短视频获得的流量大,正规短视频就获得的流量小。其带来的问题有这样几个:其一,会让更多制作者认为,制作“吹牛短视频”效益好,就会纷纷模仿,导致低俗短视频的增多;其二,对于规规矩矩制作正规短视频的创作者而言,会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会感到不公平,凭什么辛辛苦苦制作的正规短视频,还不如一个个“吹牛大赛短视频”;其三,如今孩子们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当他们刷到的都是“吹牛短视频”的时候,孩子们能学到什么?学到“吹牛的技术”?如此一来,也就很可能会是 “毁人不倦”了。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曹培鑫说:“当下受众接受的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信息服务,数量是暴增了,但质量是下降的。相比于色情擦边短视频,一些价值观扭曲的短视频危害更大。因此说,切不可对“吹牛短视频”视而不见,甚至以为无伤大雅。

“吹牛短视频”的流量何来?很显然,一些短视频平台的“引导作用”是罪魁祸首。比如,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会推荐“爆款模板”,其中就有不少“吹牛大赛”的模板,创作者看到平台官方推荐的“爆款模板”也就纷纷效仿了。比如,花钱推流,不少“吹牛大赛视频”就是花钱买的流量和点赞、评论等等。视频平台岂能“假装看不见”?

岂能让“吹牛大赛”像“脱缰的野牛”?哗众取宠的“吹牛大赛”该谢幕了!


岂能让“吹牛大赛”像“脱缰的野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