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三角帽》(Le Tricorne)
中文名称:三角帽
外文名称:Le Tricorne(法文);The Three-Cornered Hat(英文);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西班牙文);Треуголка(俄文)
剧本:由格雷戈里奥·马丁尼斯•谢拉(Gregorio Martinez Sierra)根据佩德罗•安东尼奥•德·阿拉尔孔(Pedro Antonio de Alarcón,1833-1891)著名的同名中篇小说作品而作。
编舞:莱奥尼德•费多罗维奇•马辛(Leonide Fedorovich Massine)
音乐:曼纽尔•德•法雅(Manuel De Falla,1876年11月23日-1946年11月14日)
布景和服装: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指挥:欧内斯特•安塞美(Ernest Ansermet)
首演地点和日期:1919年7月22日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于伦敦阿罕布拉剧场(Alhambra Theatre)
时长:约36分钟
演员表:
磨坊主——莱奥尼德•费多罗维奇•马辛
磨坊主之妻——塔玛娜•普拉托纳夫娜•卡萨维娜(Tamara Platonovna Karsavina)
乡村总督——莱昂•伏契科夫斯基(Léon Woizikovsky)
1. 剧情介绍:
人物
磨坊主
磨坊主之妻
乡村总督
第一场:午后磨坊主家大门口
故事发生在瓜迪克斯,安达卢西亚(Andalucia)的村庄。经过短暂的号角序奏后,女中音唱道;“请把房子的大门紧锁,虽然恶魔已入睡,但他也许会醒来!。”幕启,幕后露出磨坊主的磨坊,磨坊主一家过着恬静而美满的生活,这时候磨坊主想调教他的宠物乌鸫。他让鸟儿啁啾两声,但它却啁啾三声。恼火的磨坊主责骂它的鸟,让它再来一次。此时鸟却啁啾四声。磨坊主再次在生鸟的气,他的妻子喂它葡萄,鸟吃了葡萄并啁啾了两声。这时磨坊主和他的妻子的笑了,他们继续工作。
这时从桥上来了一位邻家年轻人,暗中向磨坊主的妻子抛媚眼,她不但报以微笑,还撩起裙子露出脚踝调情,此情此景被磨坊主看见而赶过来,年轻人在送上一个飞吻之后逃之夭夭,磨坊主也无可奈何。
不久,头戴象征官衔标志三角帽的乡村总督和他的妻子,在侍从们陪同下前来巡视,来到磨坊的小屋旁,乡村总督被磨坊主之妻的美貌吸引,失态并产生非分之想,故意丢下一块手帕,磨坊主的妻子不经意地把它拾起交还给总督,他以为她接受了他的示爱,碍于妻子在一旁,直得作把,欣然而去。当行走的队伍离去,这对夫妻返回去干他们的工作。此时磨坊主搬来小麦,一位年轻姑娘来井边打水,磨坊主故意帮她打水,趁妻子不看见,居然向她调情起来并吻了她的手,及时被磨坊主之妻发现并因嫉妒而哭起来,终于以丈夫屈服温柔和殷勤地赔礼道歉,两人言归于好。乡村总督要追求磨坊主之妻,磨坊主因此而不安,磨坊主的妻子告诉他,叫他躲藏在葡萄架后,她将发挥她的伎俩戏弄乡村总督。
磨坊主躲藏起来后,打扮得时髦并好色的乡村总督又折返回来,看到了磨坊主的妻子在跳热烈的方丹戈舞(Fandango)并故意卖弄风情,乡村总督看后喝彩还刻意献媚,当乡村总督要亲吻她时,她躲闪一边,故意使他摔倒在地。 在她舞蹈之后,她给了他一些葡萄,当乡村总督获取了葡萄之后,磨坊主的妻子就跑掉了,乡村总督也跟随她跑去。最后,他抓住了她,这时磨坊主拿着一个棍子从灌木丛中跳了出来,假装成去捉小偷,乡村总督老羞成怒,只好灰溜溜地溜走,磨坊主这时将乡村总督追逐到遥远的地方。磨坊主和他的妻子继续工作,一对深爱的夫妇重新跳起方丹戈舞。
第二场:夜晚中的磨坊主家大门口
圣乔治节的夜晚,村民们在磨坊主的家中。邻居跳起了富有安达露西亚特色的塞吉迪亚舞(Seguidillas),而村民们跳起了是安达露西亚当地最具历史性的西维利亚纳斯舞(Sevillianas),磨坊主之妻以酒招待大家,让丈夫也跳舞,磨坊主用舞蹈来招待他们,他跳起活泼的法鲁卡舞(Farruca)。显然,他们都因为总督被戏弄而感到十分开心。黑夜来临了,这时两位乡村总督的侍卫的到来,中断了他的舞蹈,他们取出总督签署的拘捕捕令,捏造指控磨坊主有罪,无故拘捕了他,磨坊主被带走后,客人们一个一个离开。女中音唱道:“在晚上杜鹃唱歌,因为恶魔不睡觉,警告那些已结婚的少妇把门锁好。”听到歌声,磨坊主之妻在害怕之中一人进屋,将一把猎枪放在房间角落而独自上床。
此时,乡村总督很快在深夜摸来磨坊,过桥时因月亮被遮住,掉进磨坊旁小河的瀑布里。磨坊主之妻听到水声而出门观看,乡村总督跪下不顾羞耻地向她殷勤般地求爱,甚至强行拥抱她,磨坊主之妻竭力挣扎并拿起猎枪对准乡村总督,她情急之下逃离而去。
乡村总督脱下湿衣服并挂在门口的树枝上,进屋睡在磨坊主的床上,独自等候磨坊主之妻回来,不想一会功夫睡着了。磨坊主担心着妻子,不顾一切从监狱里逃了出来,进屋见到了躺在床上睡着了的乡村总督,误以为乡村总督已占有了妻子,愤怒过后,决意报复引诱乡村总督的妻子。他换上乡村总督的衣帽,然后在墙上留字:“乡村总督阁下,我已经替自己报仇了,乡村总督夫人也是个美人呢。”他装扮成乡村总督的模样出门离开,去勾引乡村总督妻子。乡村总督很快醒来见墙上的字,他到外面去,看到他的衣服都不见了,只好急忙穿上磨坊主的衣服要去追赶,却巧遭遇到抓捕磨坊主的侍卫,他们看到穿成磨坊主的乡村总督,拿起棍子就打,并将他逮捕去。此时磨坊主之妻回来,以为侍卫抓的是自己的丈夫,也上前于之扭打成一团并双手抓着乡村总督,装扮成乡村总督的磨坊主未达到目也只好回家,看见此时自已的妻子,误以为他们在相好,,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也加入到其中的战斗,周围邻居被惊动,一涌而上,将乡村总督和侍卫团团围住。村民们围绕磨坊主夫妇,最后一起跳起西班牙北部阿拉贡(Aragon)地方的霍塔舞(Jota),以对乡村总督进行尽情挖苦嘲弄并将乡村总督的三角帽抛到半空中,然后踩扁在地。磨坊主夫妇终于解除了误会,和好如初。
2.舞蹈结构:
序号
场次
名称(中文)
名称(外文)
1
第1场
引子和场景(女中音歌:请把房子的大门紧锁,虽然恶魔已入睡,但他也许会醒来!)
Introducción y escena - Introduction and Scene(Mezzosopranstimme singt: Verriegelt in diesem Haus fest die Tür, zwar schläft der Teufel, aber vielleicht wacht er auf!)
2
午后
La tarde - Afternoon
3
磨坊主的妻子之舞(方丹戈舞)
Danza de la molinera (Fandango) - Dance of the Miller's Wife
4
葡萄
Las uvas - The Grapes
5
第2场
邻居之舞(塞吉迪亚舞)
Danza de los vecinos (Seguidillas) - Dance of the Neighbors
6
磨坊主之舞(法鲁卡舞)
Danza del molinero (Farruca) - Dance of the Miller
7
逮捕磨坊主-小快板
The Miller's Arrest -Allegretto
8
女中音的杜鹃之歌:在晚上杜鹃唱歌,因为恶魔不睡觉,警告那些已结婚的少妇把门锁好......
Gesang des Kuckucks die Mezzosopranstimme singt: In der Nacht singt der Kuckuck, als Warnung für die Verheirateten, schließt gut ab, denn der Teufel schläft nicht…)
9
乡村总督之舞
Danza del corregidor - Dance of the Magistrate
10
快板
Allegro
11
终场舞蹈(霍塔舞)
快板
广板
活泼地
Danza final (Jota):
I. Allegro
II. Lento
III. Vivace
3.巴伯罗•毕加索和服装、舞美: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毕加索出于生1881年西班牙的马拉加,15岁进入巴塞隆纳美术学校就读,接著转学到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
1900年10月后,由于朋友的死,进入蓝色时期。制作了各种以贫民为题材的作品。在巴黎的时期(1900年-1904年),创作了《卡蕯杰马的埋葬》(1901年)、《生命》(1903年)、《年老的吉他演奏家》(1903年)、《熨衣的女人》(1904年)等穷人生活的作品。
1904年-1906年这段时间,被称为粉红色时期,作品包括《卖艺人一家》(1905年)、《站在球上的少女》(1905年)、《拿扇子的女人》(1905年)。
黑人时期(1907年-1909年)是由《亚维农的少女们》(1907年)这幅画开始,此时期的毕加索受到西班牙古伊比利比铜雕和非洲黑人艺术,还有塞尚和格列柯的影响。有些画评家将亚维农的少女们叫作立体主义,并将1907年-1925年称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
分析立体主义时期(1910-1911)
综合立体主义时期(1912-1914)
1915年,毕加索与佳吉列夫结识。1917年间和1962年,毕加索参于了芭蕾创作,包括:《游行》,《普钦内拉》和《牧神的午后》布景和服装的设计,协同科克托,埃里克·萨蒂,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莱奥妮德·马辛和瓦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等不同的艺术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主要居住在巴黎,巴黎收复后加入法国共产党。
1973年4月8日在法国穆甘逝世。
2004年5月,毕加索早期作品《拿烟斗的小孩》(Take pipe boy)以1.5亿美元的价格被拍走,刷新了1990年文森特•梵高一幅画作8250万美元的拍卖纪录。
佳吉列夫委托毕加索设计《三角帽》的布景和舞美,他认为毕加索是唯一一位能够胜任这一工作,他在1917年5月首演的芭蕾舞剧《游行》(Parade)中设计布景和舞美,由诗人暨剧作家的让•考克托(Jean Cocteau)编写剧本及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作曲,马辛编导,正是佳吉列夫结合了毕卡索的舞美和服装设计,音乐,三位在不同领域的佼佼者皆 是首次跨界参与芭蕾舞团的演出制作。
因为毕加索有了《游行》的经验之后,他终于能兼顾他的绘画理想与舞蹈效果的需求,能和谐地融音乐、绘画和舞蹈于一体,使整台演出完美体现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艺术理念的艺术家。所有这些分工中,布景师一职在整台节目中的作用最为引人注目,因为他总体负责场景、服装、服饰和演员的化妆。毕加索接受了这一委任。1919年5月他和夫人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克洛娃(Olga Khokhlova)(1918年结婚)一起移居伦敦3个月,在她的启发下,开始他的工作,加深对芭蕾作品的故事的理解,这是毕加索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舞台作品之一。
毕加索采用彩绘珂罗版技法完成的这组作品取材于一系列的场景和舞台服装图案,包括最终入选的演出场景和服装的设计图。其中有:开场时用于象征性介绍剧情、画在幕布上的一个男人和四个女人带着一个男孩,正专心地注视着斗牛场景;演出的主要布景一座浅色调(赭石色、玫瑰色和天蓝色)的主角磨坊主的家建筑缩小模型设计图,,在烈日炎炎之下,处在众山环绕之中,这一设计,因其空间和色彩的平衡合理而被视为毕加索最为成功的一件装置作品;26张服装图,6张装饰细节图。描绘服饰的版画作品生动、独特地构成对芭蕾布景从对位到线性的展示。所画服装是为整个芭蕾舞团设计的演出服。除剧中主人公磨坊主夫妇的服饰故意要求简朴外,整套作品就像是一次既丰富又离奇的盛装展示会,耀眼的色彩以及极具几何特点的装饰,与剧情的讽刺意味显得非常和谐。每张版画都是以现代手法得灵感于西班牙各个大区的戈雅服饰的重新诠释。场景和服饰从整体来看,隐约重现了毕加索立体派时期的艺术元素,就如他为《游行》所设计的背景。芭蕾舞剧《三角帽》的每个元素都值得细细研究,从总体上看,它是三个伟大人物天才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具有典范性的艺术宣言,三位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标出了一个时代:法雅、马辛和毕加索的时代。
4.作品赏析:
1876年出生的法雅被推崇为西班牙最伟大的作曲家。虽然他的第一部歌剧《短暂的人生》让他获得马德里作曲家奖,但真正掌握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却是在1907年31岁前往巴黎,结识了作曲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与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画家帕布鲁•毕加索、俄罗斯芭蕾舞团(Ballets Russes)的掌门人谢尔盖•佳吉列夫(Sergei Diaghilev)等人之后。尤其法雅将西班牙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风格完美融合,展现的全都是以热情的节奏、清新的曲调、与浓郁的色彩所构成的音乐,像《西班牙花园之夜》(Nights in the Gardens of Spain)、芭蕾舞剧《魔法师的爱情》(El Amor brujo)等,让人见识别出心裁的真正异国风情。
佩德罗•安东尼奥•德·阿拉尔孔创作的《三角帽》,是安达卢西亚的民间故事,是一部具社会政治讽刺意味的艺术作品,他着重描写了不畏权势、机智地赶跑乡村总督的一对磨坊主夫妇不幸的爱情遭遇。小镇上的磨坊主夫妇相亲相爱,女主人磨坊主之妻是个美人,丈夫却形象丑陋。在磨坊边有个葡萄园,乡村总督及各种名流经常在此聚会,其总督痴情着磨坊主忠实妻这一有乐趣新颖的题材,被认为是十九世纪西班牙小说的代表作。发表于1874年,后又启发了很多戏剧作品,如:1896年,由雨果·沃尔夫(Hugo Wolf)创作的四幕歌剧《总督与磨房女工》(The Governor and the Miller's Wife;El corregidor y la molinera ;Il Corregidor del)及1934年,百老汇上演的一部舞台剧《复仇之乐》(Revenge with Music,)。
从1916年,谢尔盖•佳吉列夫一直想推出一部正宗的西班牙牙民间传说的芭蕾舞剧,以更新舞台的剧目,只是在伊萨克•阿尔班尼兹(Isaac Albéniz,1860-1909)、恩里克•格拉那多斯(Enrique Granados,1867-1916)和法雅之间难作出选择而迟迟未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雅于1917年创作完成了一部两幕哑剧配乐《总督和磨坊主之妻》。 这部作品由小室内管弦乐团演奏,由华金·图里纳(Joaquin Turina)指挥于1917年在马德里埃斯拉瓦剧院(Teatro Eslava in Madrid)演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辛为了编导芭蕾舞剧《三角帽》,佳吉列夫的芭蕾舞团到西班牙演出时,马辛应西班牙舞者费利克斯·费尔南德斯(Felix Fernandez)邀请,在西班牙度过了三个月,马辛希望能创作一部“西班牙题材的芭蕾舞剧”, 在此期间,已经沉浸在西班牙的舞蹈和音乐之中,将西班牙民族、民间舞蹈(改编和略微简化)与古典芭蕾舞技巧相结合,在早课排练时,费利克斯·费尔南德斯即兴跳起精美的西班牙民间舞蹈,曾在学习磨坊主这一复杂困难的角色时遇到了困难。佳吉列夫认为,在排练过程中对芭蕾舞中提高西班牙舞蹈技巧,马辛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
在斯特拉文斯基对法雅竭力推荐之下,他们便和作曲家联系,后者在钢琴上把他的这一部哑剧《总督和磨坊主之妻》的片段弹奏给他们听,佳吉列夫和马辛马上就迷住了音乐,于是佳吉列夫决定让来马辛来编导,在西班牙弗拉门戈,凡丹戈和霍塔舞蹈的基础上,用芭蕾技巧来完善,他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决定委托法雅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使其适应芭蕾的音乐,意图赋予它更强大的戏剧结构;削减了大部分描述性元素(甚至具有讽刺意味)并扩展了可舞蹈性的部分。
有一晚,他们一同在安达露西亚街道上遇见一个盲人正在唱歌,作曲家顿生灵感,把这个旋律运用在新增加的芭蕾音乐部份中,此外,又增加了几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于是,第一部正宗西班牙风格不朽的芭蕾舞剧《三角帽》就形成了。结果,法雅将其改为独幕二场芭蕾音乐,扩大了管弦乐团的编制,制造出精彩多样的效果,并于1919年6月17日在马德里以音乐会的形式上演,由巴托洛梅·佩雷斯·卡萨斯(Bartolomé Pérez Casas)指挥马德里爱乐管弦乐团(Philharmonic Orchestra of Madrid)。
法雅不单是音乐本身有很高成就,还得以与毕加索密切合作,以求美术设计能配合音乐的进行,突显芭蕾的表现。剧本由《魔法师的爱情》的脚本作者马丁尼斯•谢勒创作,芭蕾舞剧于1919年7月22日在伦敦阿罕布拉剧场首演,1920年1月23日在巴黎歌剧院上演,并于同年4月27日在蒙特卡洛上演。演出赢得了长时间热烈掌声,并得到了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佳吉列夫要求法雅在首演时指挥,但法雅觉得他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指挥如此复杂的作品。第一次彩排后,法雅把指挥棒交给了欧内斯特•安塞美。由毕加索设计布景和服装;莱奥妮德•马辛编导,最初决定让莉迪娅•索科洛娃(Lydia Sokolova)饰演女主角,但随后选择已经落难离开俄罗斯而更著名的舞者塔玛娜•普拉托纳夫娜•卡萨维娜来饰演。后来她回忆道:“在上演芭蕾作品《三角帽》时,我注意到,马辛从一个害羞的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极其苛刻的舞蹈指导,就像我认识他一样。他跳舞时,展现出自信和强烈,他早期的成熟,智慧和对场景的独特知识使他在舞蹈编排中脱颖而出。”
芭蕾舞剧《三角帽》在大幕还未启时,就由短号吹出了西班牙斗牛音乐和群众热烈的喝彩声,接下来是以套在手指上拍打的“响板”(Castanets)和脚跟踏地来加强节奏感的西班牙舞蹈音乐,一下子就塑造了其独特的地方色彩。在这些过去之后,一切归于平静,帷幕慢慢拉开,呈现了一片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色。磨坊主人和他的妻子先后出场了,他们互相调情,音乐是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而舞步中则加入了“摩尔人”(Moors)舞蹈的特色,让观众觉得这正是地道的西班牙风味。
在整部芭蕾舞剧中,法雅采用传统的安达卢西亚民间音乐的主题。这其中女中音演唱的两首歌曲,采用“深沉之歌”(Cante Jondo),这是弗拉门戈音乐中最富情感的大调舞曲,歌曲中包含爱、恨、生、死等生命中最内在的感觉,是弗拉门戈音乐中极具张力的艺术呈现。
《三角帽》是俄罗斯芭蕾舞团唯一的一部西班牙风格与一个传统弗拉明戈歌者相结合芭蕾舞剧,第一次把正宗的安达露西亚的吉普赛舞搬上舞台(马辛极为认真地向一个吉普赛孩子学习),充满了西班牙的本土风味。说起来有点可惜,因为西班牙作曲家擅用其民族舞蹈音乐,节奏鲜明又有变化,应该很适合改编为现代芭蕾舞蹈。另一方面,如果佳吉列夫邀请法雅为他的舞团多作几首芭蕾配乐,我们现在就可能有不止一部像《三角帽》这么精彩的音乐了。
在这部芭蕾舞剧中,除了三个主要角色的独舞之外,马辛还编了数段颇有发挥空间的群舞。《三角帽》不仅在精神上与《奇异的玩具店》(La Boutique Fantasque)大相径庭,马辛更在编舞手法上轻易地做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两部芭蕾舞剧让马辛充分展现他多重的编舞才华。尤其《三角帽》促成了马辛、毕加索及法雅三人创作能力的交相辉映,还激发出这三位艺术家各自的绝佳作品,经过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一部既创新又深刻体现西班牙传统的芭蕾舞剧力作。这可以说是俄罗斯芭蕾舞团最高的艺术理想了。
除了各种民族舞曲标明了《三角帽》的西班牙风格之外,响板等特殊乐器的使用也作出一点贡献。由于这部芭蕾舞剧的故事曲折离奇,又带点滑稽、闹剧的色彩,法雅以绮丽的管弦乐交织出戏剧性,当侍卫拘捕了磨坊主时,这时法雅半开玩笑地插入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开头音乐,作为厄运来临前的警示。全曲大致上皆以各个角色的舞蹈为中心,来代表故事的每一个重要转折。
1934年2月20日,马辛采用1919年的设计布景和服装在芝加哥礼堂剧院(Auditorium Theatre, Chicago)复排上演,芭蕾舞剧上演之时,使得痛苦的西班牙内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现在收藏在西班牙国家美术馆的《三角帽》作品是为未指定的男舞者设计的服装元素,最有可能是芭蕾舞团的作品,也可能是1934年的复排时的作品,因为众所周知,几乎没有什么原始服装从1919年的作品中幸存下来。根据毕加索最初的设计,他们仍然保留了一些特征,图案和色彩组织和最初的愿景,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制作。
2005年,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Paris Opera Ballet)出版了一张DVD《佳吉列夫,科克托毕加索和舞蹈》(Diaghilev, Cocteau - Picasso and Dance),这张DVD中包括了1994年巴黎歌剧院按照他的设计重新上演的《蓝色列车》(Le train bleu)(由加布里埃尔•香奈尔(Gabrielle Chane)设计服装;让•考克托编剧和马辛编导《三角帽》两部芭蕾舞剧,由卡德·贝拉比(Kader Belarbi)饰演磨坊主; 弗朗索瓦丝·莱格里(Françoise Legrée)饰演磨坊主之妻;法布里凯·布尔盖奥伊斯(Fabrice Bourgeois)饰演乡村总督;埃里克·奎里尔(Eric Quilleré)饰演邻家年轻人;娜塔莉·瑞克(Nathalie Rique)饰演邻家年轻人之妻;霍塔舞:何塞·马丁内斯(Jose Martinez), 佛罗伦萨·布兰卡(Florence Branca)。当然还有大量的纪录片段和详细的解说,讲述了毕加索与佳吉列夫,科克托和马辛之间的关系。
马辛编导的版本在2009年,在佳吉列夫于巴黎举行“俄罗斯季”一百周年之际,重新上演了《三角帽》,由何塞·马丁内斯和玛丽-阿涅斯•吉洛(Marie-Agnès Gillot)主演。
霍塔舞
广泛流行于西班牙全国的民间舞蹈,很可能起源于阿拉贡。在瓦伦西亚,曾经在葬礼仪式上跳霍塔舞。是以对舞为基础的集体舞,音乐通常为3/4拍,尽管有些作者认为6/8拍更适应舞蹈和剧烈循环的结构。舞者手执响板,双臂圆屈举起,边舞边击打响板,并伴有唱诗,其内容非常多样化,从爱国主义到宗教都有,除此之外,这些歌曲还具有帮助人们产生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效果。这种舞蹈节奏轻快,以多变的腿部动作为特点,双臂与身躯的舞姿变化很少。舞蹈队形以舞者互相穿插、绕行变化为主。西班牙北部的纳瓦拉和阿拉贡地区的霍塔最为著名。阿拉贡的霍塔是阿拉贡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表达方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并在19世纪达到了其辉煌的顶峰,同时在西班牙独立战争后获得动力。他的英勇行为,形式的优雅,他的舞蹈动作的难度和它被在求用特定的方式歌唱从面认为霍塔正在改变,因为十九世纪末期,带到了舞台上表演。
塞吉迪亚舞
流行于西班牙中部偏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根据地区的不同分为塞吉迪亚-曼切加、塞吉迪亚-博莱罗、塞吉迪亚-希塔纳等。这种舞蹈虽然大多表现女性对男性的诱惑,但不同地区的风格有显著区别。如塞吉迪亚-曼切加,特点是以肩部动作为主,边舞边打“响指”或“响板”,舞步悠闲自如,富有诱惑力;而塞吉迪亚-博莱罗则显得高傲、端庄,带有贵妇人气质。音乐为快速的三拍子,用吉他、响板为舞蹈伴奏,因地区不同而改变乐队的伴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