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刘秀传(含译文)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光武中兴,故庙称世祖。《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古今注》曰:“秀之字曰茂。伯、仲、叔、季,兄弟之次。长兄伯升,次仲,故字文叔焉。”南阳蔡阳人,南阳,郡,今邓州县也。蔡阳,县,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西南。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长沙,郡,今潭州县也。发生舂陵节侯买,舂陵,乡名,本属零陵泠道县,在今永州唐兴县北,元帝时徙南阳,仍号舂陵,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东。事具《宗室四王传》。买生郁林太守外,郁林,郡,今贵州县。《前书》曰:“郡守,秦官。秩二千石。景帝更名太守。”外生钜鹿都尉回,钜鹿,郡,今邢州县也。《前书》曰:“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佐守,典武职,秩比二千石。景帝更名都尉。”回生南顿令钦,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陈州项城县西。《前书》曰:“令、长,皆秦官也。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满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隆,高也。许负云:“鼻头为准。”郑玄《尚书中候注》云:“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性勤于稼穑,种曰稼,敛曰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仲,合阳侯喜也,能为产业。见《前书》。王莽天凤中,王莽始建国六年改为天凤。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东观记》曰:“受《尚书》于中大夫庐江许子威。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言贼锋锐竞起。字或作“蜂”,谕多也。地皇三年,天凤六年改为地皇。南阳荒饥,《韩诗外传》曰:“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饥,三谷不升曰馑,四谷不升曰荒,五谷不升曰大侵。”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新野属南阳郡,今邓州县。《续汉书》曰:“伯升宾客劫人,上避吏于新野邓晨家。”因卖谷于宛。《东观记》曰:“时南阳旱饥,而上田独收。”宛,县,属南阳郡,故城今邓州南阳县也。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图,河图也。谶,符命之书。谶,验也。言为王者受命之征验也。《易·坤·灵图》曰:“汉之臣李阳也。”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前书音义》曰:“孛星光芒短,蓬然。张,南方宿也。”《续汉志》曰:“张为周地。星孛于张,东南行即翼、轸之分。翼、轸,楚地,是楚地将有兵乱。后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攻南阳,斩阜、赐等,杀其士众数万人。光武都雒阳,居周地,除秽布新之象。”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董巴《舆服志》曰:“大冠者,谓武冠,武官冠之。”《东观记》曰:“上时绛衣大冠,将军服也。”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新市,县,属江夏郡,故城在今郢州富水县东北。平林,地名,在今随州随县东北。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广雅》曰:“聚,居也,音慈谕反。”《前书》音义曰:“小于乡曰聚。”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前书》曰,尉,秦官,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也。进屠唐子乡,《例》曰:“多所诛杀曰屠。”唐子乡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南。又杀湖阳尉。湖阳属南阳郡,今唐州县也。《东观记》曰:“刘终诈称江夏吏,诱杀之。”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县名,属南阳郡,在棘水之阳,古谢国也,故城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北。棘音己力反。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王莽置六队,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南阳为前队,河内为后队,颍川为左队,弘农为右队,河东为兆队,荥阳为祈队。队音遂。属正梁丘赐王莽每队置属正一人,职如都尉。战于小长安,续汉书曰淯阳县有小长安聚,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沘水在今唐州沘阳县南。庐江灊县亦有沘水,与此别也。沘音比。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淯阳,《前书》曰,纳言,虞官也,掌出纳王命,所谓喉舌之官也,历秦、汉不置,王莽改大司农为之。桓谭《新论》云庄尤字伯石,此言“严”,避明帝讳也。秩宗,虞官也,掌郊庙之事,周谓之宗伯,秦、汉不置,王莽改太常为秩宗,后又典兵,故纳言、秩宗皆有将军号也。淯阳,县,属南阳郡,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在淯水之阳。淯音育。进围宛城。 二月辛巳,立刘圣公为天子,以伯升为大司徒,光武为太常偏将军。《前书》曰:“奉常,秦官。景帝更名太常。”应劭《汉官仪》曰:“欲令国家盛大,社稷常存,故称太常。”《老子》曰:“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东观记》曰:“时无印,得定武侯家丞印,佩之入朝。”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徇,略也。昆阳、定陵、郾,皆县名,并属颍川郡。昆阳故城在今许州叶县北。郾,今豫州郾城县也。定陵故城在今郾城西北。郾音于建反。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转以馈宛下。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王莽时哀章所献《金匮图》有王寻姓名。王邑,王商子,于莽为从父兄弟也。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颍川,郡,今洛州阳翟县也。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逋,违也。舂陵侯敞即光武季父也。《东观记》曰:“为季父故舂陵侯诣大司马府,讼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万六千斛,槁焒钱若干万。时宛人朱福亦为舅讼租于尤,尤止车独与上语,不视福。上归,戏福曰:‘严公宁视卿邪?’”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 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说文》曰:“募,广求之也。”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周礼》曰:“析羽为旌,熊虎为旗。”辎,车名。《释名》曰:“辎,厕也。谓军粮什物杂厕载之。以其累重,故称辎重。”重音直用反。时有长人巨无霸,王莽连率韩博上言:“有奇士,长一丈,大十围,自谓巨无霸,出于蓬莱东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滨,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卧则枕鼓,以铁箸食。”见《前书》。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郑玄注周礼云:“军壁曰垒。”崔瑗《中垒校尉箴》曰:“堂堂黄帝,设为垒壁。”尉者主垒壁之事。又驱诸猛兽“猛”或作“犷”。犷,猛蝄也,音古猛反。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聚名也。郦元《水经注》曰:“颍水东南经阳关聚,聚夹颍水相对。”在今洛州阳翟县西北。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孥,子也。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埶无俱全。且宛城未拔,谓伯升围之未拔也。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闲,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诸将忧迫,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骠骑大将军,武帝置,自霍去病始。佻音太尧反。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王莽置五威将军,其衣服依五方之色,以威天下。李轶初起,犹假以为号。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几音祈。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宝,古“宝”字。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亟,急也,音纪力反。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翟义字文仲,方进少子,为东郡太守。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立东平王云子信为天子,义自号柱天大将军,以诛莽。莽乃使孙建、王邑等将兵击义,破之。义亡,自杀,故坐不生得。坐音才卧反。见《前书》。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遇”或为“过”。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云车即楼车,称云,言其高也,升之以望敌,犹墨子云“公输般为云梯之械”。瞰临城中,俯视曰瞰,音苦暂反。旗帜蔽野,广雅曰:“帜,幡也,音炽。”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说文》曰:“钲,铙也,似铃。”或为地道,冲輣橦城。冲,橦车也。《诗》曰:“临冲闲闲。”许慎曰:“輣,楼车也。”輣音步耕反。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续汉志曰:“云如坏山,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里。’”厌音一叶反。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秦法,斩首一,赐爵一级,故因谓斩首为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墯其书。寻、邑得之,不甏喜。喜音许记反。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敢死谓果敢而死者。凡军事,中军将最尊,居中以坚锐自辅,故曰中坚也。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埶,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闲。殪,仆也,音于计反。或作“噎”。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水经》曰,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尧山,东南经昆阳城北,东入汝。滍音直理反。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数过于万,故以万为数。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县名,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父城,县,古应国也,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叶县东北。以伯升见害,心不自安,故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九月庚戌,三辅豪桀共诛王莽,传首诣宛。三辅谓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共在长安中,分领诸县。《淮南子》曰:“智过百人谓之豪。”《白虎通》云:“贤万人曰杰。”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商人杜吴杀莽,校尉公宾就斩莽首,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前书》曰,司隶校尉本周官,武帝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秩二千石。《音义》云:“以掌徒隶而巡察,故曰司隶。”于是置僚属,作文移,《东观记》曰“文书移与属县”也。从事司察,一如旧章。续汉书曰:“司隶置从事史十二人,秩皆百石,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汉官仪》曰:“帻者,古之卑贱不冠者之所服也。”《方言》曰:“覆髻谓之帻,或谓之承露。”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前书》音义曰:“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筜衣。”字书无“镼”字,续汉书作“?”,音其物反。杨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关之西谓之??。”郭璞注云:“俗名?掖。”据此,即是诸于上加绣?,如今之半臂也。或“绣”下有“拥”字。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续汉志曰:“时知者见之,以为服之不中,身之灾也,乃奔入边郡避之。是服妖也。其后更始遂为赤眉所杀。”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心焉。 及更始至洛阳,乃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北度河,《汉官仪》曰:“太尉,秦官也,武帝更名大司马。”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冯衍与田邑书曰:“今以一节之任,建三军之威,岂特宠其八尺之竹,牦牛之尾哉!”续汉志曰:“更始时,南方有童谣云:‘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后更始为赤眉所杀,是不谐也;光武由河北而兴,是得之也。”镇慰州郡。所到部县,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二千石谓郡守也。长吏谓县令长及丞尉也。三老者,乡官也。高祖置。《前书》曰:“举人年五十已上,有修行能帅众者,置以为三老,每乡一人;择乡三老为县三老,与令长丞尉以事相教,复其徭戍。”续汉志曰“每刺史皆有从事史、假佐,每县各置诸曹掾史”也。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汉初遣丞相史分刺州,武帝改置刺史,察州,秩六百石。成帝更名牧,秩二千石。《汉官典仪》曰“刺史行郡国,省察政教,黜陟能不,断理冤狱”也。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说文》曰:“苛,小草也。”言政令繁细。礼记曰:“苛政猛于虎。”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进至邯郸,县名,属赵国,今洺州县也。《前书》音义:“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故赵缪王子林缪王,景帝七代孙,名元。《前书》曰,元坐杀人,为大鸿胪所奏。谥曰缪,音谬。《东观记》“林”作“临”字。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赤眉贼帅樊崇等恐其众与王莽兵乱,皆朱其眉以相别,故曰赤眉。续汉书曰:“是时上平河北,过邯郸,林进见,言赤眉可破。上问其故,对曰:‘河水从列人北流;如决河水灌之,皆可令为鱼。’上不然之。”列人,县,故城在今洺州肥乡县东北。光武不答,去之真定。县名,属真定国,今恒州县也。林于是乃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子舆,《前书》曰,立国将军孙建奏云“不知何一男子遮臣车前,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刘氏当复”。故郎因而称之。十二月,立郎为天子,都邯郸,遂遣使者降下郡国。 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县名,属涿郡,今幽州县也。本字从“契”从“邑”,见《说文》。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说文》曰:“檄,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谓之檄,以征召也。”又曰:“以财有所求曰购。”魏武奏事曰:“若有急,即插以鸡羽,谓之羽檄。”而故广阳王子刘接广阳王名嘉,武帝五代孙。起兵蓟中以应郎,城内扰乱,转相惊恐,言邯郸使者方到,二千石以下皆出迎。于是光武趣驾南辕,趣,急也,读曰促。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饶阳,县名,属安平国,在饶河之阳,故城在今瀛州饶阳县东北。官属皆乏食。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客馆也。传音知恋反,下同。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传吏疑其伪,乃椎鼓数十通,椎音直追反。绐言邯郸将军至,绐,言欺诳也,音殆。官属皆失色。光武升车欲驰;既而惧不免,徐还坐,曰:“请邯郸将军入。”久乃驾去。传中人遥语门者闭之。门长曰:“天下讵可知,而闭长者乎?”遂得南出。晨夜兼行,蒙犯霜雪,蒙,冒也。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山海经》云:“太戏之山,滹沱之水出焉。”在今代州繁畤县东,流经定州深泽县东南,即光武所度处,今俗犹谓之危度口。臣贤案:呼沱河旧在饶阳南,至魏太祖曹操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水,所以今在饶阳县北。无船,适遇冰合,得过,续汉书曰:“时冰滑马僵,乃各以囊盛沙,布冰上度焉。”未毕数车而陷。进至下博城西,下博,县,属信都国。在博水之下,故曰下博。故城在今冀州下博县南。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老父盖神人也,今下博县西犹有祠堂。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信都郡,今冀州也。光武即驰赴之,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世祖因发旁县,得四千人,先击堂阳、贳县,皆降之。堂阳及贳并属钜鹿郡。堂阳在堂水之阳,今冀州县,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西南。贳音时夜反。王莽和成卒正邳彤亦举郡降。《东观记》曰:“王莽分钜鹿为和成郡。”卒正,职如太守。又昌城人刘植,宋子人耿纯,昌城,县,属信都国,故城在今冀州西北。宋子,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平棘县北。各率宗亲子弟,据其县邑,以奉光武。于是北降下曲阳,县名,属钜鹿郡。常山郡有上曲阳,故此言下。众稍合,乐附者至有数万人。 复北击中山,中山,国,一名中人亭,故城在今定州唐县东北。张曜《中山记》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拔卢奴。县名,属中山国,故城在今定州安喜县。《水经注》曰:“县有黑水故池,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因以为名。”所过发奔命兵,《前书》音义曰:“旧时郡国皆有材官、骑士,若有急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故谓之‘奔命’。”⑶移檄边部,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南击新市、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新市,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恒州东北。元氏、房子,属常山郡,并今赵州县也。防与房古字通用。因入赵界。 时王郎大将李育屯柏人,县名,属赵国,今邢州县,故城在县之西北。汉兵不知而进,前部偏将朱浮、邓禹为育所破,亡失辎重。光武在后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育还保城,攻之不下,于是引兵拔广阿。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象城县西北。会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上谷,郡,故城在今妫州怀戎县。渔阳,郡,在渔水之阳,今幽州县。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将突骑来助击王郎,突骑,言能冲突军阵。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事。仆射,秦官也。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课之。”谢躬为尚书仆射。光武因大飨士卒,遂东围钜鹿。王郎守将王饶坚守,月余不下。郎遣将倪宏、刘奉倪音五兮反。率数万人救钜鹿,光武逆战于南编组□,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邢州柏人县东北。《左传齐》国夏伐晋取栾,即其地也。其后南徙,故加“南”。今俗谓之伦城,声之转也。栾音力全反。斩首数千级。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反侧,不安也。《诗·国风》曰:“展转反侧。” 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萧,县,属沛郡,今徐州县也。续汉书曰:“更始使侍御史黄党封上为萧王。”悉令罢兵诣行在所。蔡邕《独断》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贰于更始。贰,离异也。 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县名,属梁郡,今宋州也。擅,专也。公孙述称王巴蜀,蜀有巴郡,故总言之。李宪自立为淮南王,淮南,郡,今寿州也。秦丰自号楚黎王,习凿齿《襄阳记》曰:“秦丰,黎丘乡人。黎丘楚地,故称楚黎王。”黎丘故城在今襄州率道县北。张步起琅邪,郡名。有琅邪山,故城在今海州朐山县东北。董宪起东海,郡名,今海州县。延岑起汉中,郡名,故城在今梁州南郑县东北。田戎起夷陵,县名,属南郡。有夷山,故曰夷陵,今硖州县也,故城在今县西北。并置将帅,侵略郡县。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强盛为号。铜马贼帅东山荒秃、上淮况等,大肜渠帅樊重,尤来渠帅樊崇,五校贼帅高扈,檀乡贼帅董次仲,五楼贼帅张文,富平贼帅徐少,获索贼帅古师郎等,并见《东观记》。各领部曲,续汉志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三校尉。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光武将击之,先遣吴汉北发十郡兵。幽州牧苗曾不从,汉遂斩曾而发其众。秋,光武击铜马于鄡,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东。鄡音苦尧反。《竹书纪年》曰:“卫鞅封于鄡。”臣贤案:下文云“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又“追至馆陶”,并与鄡相近。俗本多误作“邬”,而萧该音一古反,云属太原郡,臧竞音作鄢,一建反,云属襄阳郡,并误也。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县名,属清河郡,今贝州县,故城在州西北。贼数挑战,挺身独战也,古谓之致师,见《左传》。挑音徒了反。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卤与虏同。郭璞注《尔雅》曰:“掠,夺取也。”绝其粮道。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去,追至馆陶,大破之。馆陶,县,属魏郡,今魏州县。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众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前书》音义曰“蒲阳山,蒲水所出”,在今定州北平县西北。本或作“满阳”。渠,大也。《尚书》:“歼厥渠魁。”列侯即彻侯也。称列者,言见序列也。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投死犹言致死。由是皆服。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赤眉别帅与大肜、青犊十余万众在射犬,续汉志曰野王县有射犬聚,故城在今怀州武德县北也。光武进击,大破之,众皆散走。使吴汉、岑彭袭杀谢躬于邺。 青犊、赤眉贼入函谷关,攻更始。函谷,谷名,因谷以名关。旧在弘农湖城县西,《前书》杨仆为楼船将军,有功,耻居关外,武帝乃为徙于新安。故关在今洛州新安县之东。光武乃遣邓禹率六裨将引兵而西,以乘更始、赤眉之乱。时更始使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等屯洛阳,舞阴,县,属南阳郡,故城在今唐州沘阳县西北。光武亦令冯异守孟津以拒之。孔安国注《尚书》云:“孟,地名,在洛北,都道所凑,古今以为津。”《论衡》曰:“武王伐纣,八百诸侯同于此盟,故曰盟津。”俗名治戍津,今河阳县津也。 建武元年春正月,平陵人方望平陵,昭帝陵也,因以为县,故城在今咸阳县西北。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平帝崩,王莽立楚孝王孙广戚侯显子婴为孺子。莽篡位,废为定安公。更始遣丞相李松击斩之。 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追至右北平,连破之。北平,县,属中山国,今易州永乐县也。臣贤案:东观记、续汉书并无“右”字,此加“右”,误也。营州西南别有右北平郡故城,非此地。又战于顺水北,郦元《水经注》云:“徐水经北平县故城北,光武追铜马、五幡,破之于顺水,即徐水之别名也。”在今易州。本或作“慎”者,误也。乘胜轻进,反为所败。贼追急,短兵接,短兵谓刀剑也。《楚辞》曰:“车错毂兮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骑王丰,下马授光武,光武抚其肩而上,顾笑谓耿弇曰:“几为虏嗤。”弇频射却贼,得免。士卒死者数千人,散兵归保范阳。县名,在范水之阳,属涿郡,故城在今易州易县东南。军中不见光武,或云已殁,《东观记》曰:“上已乘王丰小马先到矣,营门不觉。”诸将不知所为。吴汉曰:“卿曹努力!曹,辈也。王兄子在南阳,何忧无主?”兄子谓伯升子章及兴也。众恐惧,数日乃定。贼虽战胜,而素慑大威,慑,惧也,音之涉反。客主不相知,夜遂引去。大军复进至安次,县名,属勃海郡,今幽州县也,故城在县东。与战,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贼入渔阳,乃遣吴汉率耿弇、陈俊、马武等十二将军追战于潞东,潞,县名,属渔阳郡,今幽州县也。有潞水,因以为名。萧该《音义》云:“潞属上党。”臣贤案:潞与渔阳相接,言上党潞者非也。及平谷,大破灭之。平谷,县,属渔阳郡,故城在今潞县北。 朱鲔遣讨难将军苏茂攻温,今洛州县。冯异、寇恂与战,大破之,斩其将贾强。 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言早当即尊位以定众心,今执谦退,失于事机也。孙子名武,吴王阖闾将,善用兵,有《兵法》十三篇。反音翻。大王虽执谦退,柰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乃议征伐。今此谁贼而驰骛击之乎?”谁谓未有主也。《前书》音义曰:“直骋曰驰,乱驰曰骛。”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可斩也!”武曰:“诸将尽然。”光武使出晓之,使晓谕诸将。乃引军还至蓟。 夏四月,公孙述自称天子。 光武从蓟还,过范阳,命收葬吏士。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尚书》曰:“人坠涂炭。”孔安国注云:“若陷泥坠火,无救之者。”王与伯升首举义兵,更始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群生危蹙。蹙,迫也,音子六反。大王初征昆阳,王莽自溃;后拔邯郸,北州弭定;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 行到南平棘,县名,属常山郡,今赵州县,故城在县南。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诸将且出。”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闲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杨雄《法言》曰:“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 行至鄗,县名,今赵州高邑县也。鄗音火各反。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续汉书曰:“强华,颍川人也。”强音其两反。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汉火德,故火为主也。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谓强华奉《赤伏符》也。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尚书中候》曰“武王伐纣,度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舟,长三尺,赤文有字,告以伐纣之意”也。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坛谓筑土,场谓除地。秦法,十里一亭。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其地在今赵州柏乡县。《水经注》曰,亭有石坛,坛有圭头碑,其阴云常山相陇西狄道冯龙所造。坛之东,枕道有两石翁仲,南北相对焉。 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天高不可达,故燔柴以祭之,庶高烟上通也。《尔雅》云:“祭天曰燔柴。”燔音烦。燎音力吊反。禋于六宗,精意以享谓之禋。续汉志:“平帝元始中,谓六宗为《易》卦六子之气,水、火、雷、风、山、泽也。光武中兴,遵而不改。至安帝即位。初改六宗为天地四方之宗,祠于洛阳之北,戌亥之地。”望于群神。山林川谷能兴致云雨者皆曰神。不可遍至,故望而祭之。《尚书》曰:“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其祝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属音烛。秀不敢当。腢下百辟,不谋同辞,《诗·大雅》曰:“百辟卿士。”郑玄注云:“百辟,畿内诸侯也。”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元元谓黎庶也。元元由言喁喁,可矜怜之辞也。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卯金,刘字也。《春秋演孔图》曰:“卯金刀,名为刘,赤帝后,次代周。”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腢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于是建元为建武,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 是月,赤眉立刘盆子为天子。 甲子,前将军邓禹击更始定国公王匡于安邑,大破之,安邑,县,属河东郡,今蒲州县也。斩其将刘均。 秋七月辛未,拜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野王,县,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时据《赤伏符》文,故从县宰而超拜之,事具《梁传》。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偏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 时宗室刘茂自号“厌新将军”,王莽号新室,言欲厌胜之。率众降,封为中山王。 己亥,幸怀。县名,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武陟县西。天子所行必有恩幸,故称幸。遣耿弇率强弩将军陈俊军五社津,《水经注》曰:“巩县北有五社津,一名土社津。有山临河,其下有穴,潜通淮浦。有渚,谓之鲔渚。”《吕览》云“武王伐纣至鲔水”,即此地。备荥阳以东。使吴汉率朱祐及廷尉岑彭、《前书》“廷尉,秦官”也。听狱必质于朝廷,与众共之。尉,平也,故称廷尉。执金吾贾复、《前书》曰:“中尉,秦官,武帝改为执金吾。”吾,御也,掌执兵革以御非常。扬化将军坚镡等十一将军镡音徒南反。围朱鲔于洛阳。 八月壬子,祭社稷。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怀宫。进幸河阳。更始廪丘王田立降。廪丘,县,属东郡,故城在今濮州雷泽县北也。 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奔高陵。辛未,诏曰:《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诏书者,诏,告也,其文曰告某官云云,如故事。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诏敕某官。它皆仿此。”“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冗音人勇反。冗,散也。朕甚愍之。今封更始为淮阳王。淮阳,郡,故城在今陈州宛丘县西南。吏人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 甲申,以前密令卓茂为太傅。高密,县,属高密国,今密州县,故城在今县之西南。卓以平帝时为密令,故曰“前”。 辛卯,朱鲔举城降。 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蔡质《汉典职仪》曰:“南宫至北宫,中央作大屋,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从官夹左右,十步一卫。两宫相去七里。”又《洛阳宫阁名》有却非殿。臣贤案:俗本或作“御北殿”者,误。 遣岑彭击荆州群贼。 十一月甲午,幸怀。 刘永自称天子。 十二月丙戌,至自怀。 赤眉杀更始,而隗嚣据陇右,卢芳起安定。郡名,今泾州县。破虏大将军叔寿击五校贼于曲梁,战殁。曲梁属广平国,今洺州县也。 二年春正月甲子朔,日有食之。续汉志曰:“在危八度。虚、危,齐地。贼张步拥兵据齐,至五年乃破。”大司马吴汉率九将军击檀乡贼于邺东,大破降之。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下诏曰:“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尚书》曰:“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孔安国注云“慎刑罚,亦能用劝善”也。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太公金匮》曰:“黄帝居人上,惴惴若临深渊;舜居人上,矜矜如履薄冰;禹居人上,栗栗如不满日。敬胜怠则吉,义胜欲则昌,日慎一日,寿终无殃。”其显效未酬,名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续汉志曰:“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掌诸王入朝及拜诸侯封者。”趣音促。朕将差而录之。”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史记》太史公曰:“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地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易屯》卦《震》下《坎》上,《震》为雷,初九曰“利建侯”,又曰“震惊百里”,故封诸侯地方百里,以法雷也。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前书》曰:“谒者,秦官,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中兴但三十人。蔡质《汉典职仪》曰:“皆选仪容端正,任奉使者。”《前书》曰:“诸侯王,金玺盭绶。列侯,金印紫绶。”盭音戾,草名也。似艾,可染绿,因以名绶也。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藩,屏也。言建诸侯所以为国之藩蔽也。《诗·大雅》曰:“四国于藩。” 壬午,更始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降,皆复爵位。 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汉礼制度》曰:“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象寝。光武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元帝次当第八,光武第九,故立元帝为祖庙,后遵而不改。”续汉志曰:“立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皆方坛,四面及中各依方色,无屋,有墙门而已。”《白虎通》曰:“天子之坛方五丈,诸侯之坛半天子之坛。社者,土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者,五谷之长,得阴阳中和之气,故祭之也。”续汉书曰:“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皆在坛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赤帝位在丙巳,黄帝位在丁未,白帝位在庚申,黑帝位在壬亥。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象紫宫。营有通道以为门,日月在营内南道,日在东,月在西。北斗在北道之西。外营、中营凡千五百一十四神,高皇帝配食焉。北郊在洛阳城北四里,方坛,四陛。地祇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皆在坛上;地理腢后从食,皆在坛下;中岳在末;四岳各依其方,淮、海俱在东,河在西,济在北,江在南,余山川各如其方。”汉初土德,色尚黄,至此始明火德,徽帜尚赤,服色于是乃正。 是月,赤眉焚西京宫室,发掘园陵,园谓茔域,陵谓山坟。寇掠关中。大司徒邓禹入长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汉官仪》曰:“司徒府掾属三十一人,秩千石。”十一帝谓高祖至平帝。神主,以木为之,方尺二寸,穿中央,达四方。天子主长尺二寸,诸侯主长一尺,虞主用桑。练主用栗。韂宏《旧汉仪》曰:“已葬,收主,为木函,藏庙太室中西壁坎中,去地六尺一寸,祭则立主于坎下。” 真定王杨、临邑侯让谋反,杨,景帝七代孙。让即杨弟。遣前将军耿纯诛之。 二月己酉,幸修武。县名,属河内郡,本殷之宁邑。《韩诗外传》曰:“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改曰修武。”今怀州县也。 大司空王梁免。壬子,乙太中大夫宋弘为大司空。 遣骠骑大将军景丹率征虏将军祭遵等二将军击弘农贼,破之,因遣祭遵围蛮中贼张满。蛮中,聚名,故戎蛮子国,在今汝州西南,俗谓之麻城。 渔阳太守彭宠反,攻幽州牧朱浮于蓟。 延岑自称武安王于汉中。 辛卯,至自修武。 三月乙未,大赦天下,诏曰:“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孔子云:‘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之文。其与中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省刑法。” 遣执金吾贾复率二将军击更始郾王尹遵,破降之。“遵”或作“尊”。 骁骑将军刘植击密贼,战殁。密,县,属河南郡,今洛州县。 遣虎牙大将军盖延率四将军伐刘永。夏四月,围永于睢阳。更始将苏茂杀淮阳太守潘蹇而附刘永。 甲午,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章弟兴为鲁王,舂陵侯嫡子祉为城阳王。城阳,国,故城在今沂州临沂县南。 五月庚辰,封更始元氏王歙为泗水王,泗水,国,今兖州县也。故真定王杨子得为真定王,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武帝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成帝封姬延为周承休公,常即延之后。承休所封,故城在今汝州东北。 癸未,诏曰:“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六月戊戌,立贵人郭氏为皇后,子强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增郎、谒者、从官秩各一等。《前书》曰:“郎官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秩六百石已下。”丙午,封宗子刘终为淄川王。淄川,国,今淄州县。 秋八月,帝自将征五校。丙辰,幸内黄,县名,属魏郡,今相州县。大破五校于羛阳,降之。羛阳,聚名,属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尧城县东。诸本有作“茀”者,误也。《左传》云:“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卒於戏阳。”杜预注云:“内黄县北有戏阳城。”戏与羛同,音许宜反。 遣游击将军邓隆救朱浮,与彭宠战于潞,隆军败绩。 盖延拔睢阳,刘永奔谯。今亳州县。 破虏将军邓奉据淯阳反。 九月壬戌,至自内黄。 骠骑大将军景丹薨。 延岑大破赤眉于杜陵。县名,属京兆,周之杜伯国,在今万年县东南。 关中饥,民相食。 冬十一月,以廷尉岑彭为征南大将军,率八将军讨邓奉于堵乡。《水经注》曰:“堵水南经小堵乡。”在今唐州方城县。堵音者。 铜马、青犊、尤来余贼共立孙登为天子于上郡。《春秋保干图》曰:“贼臣起,名孙登,巧用法,多技方。”盖立以应之。上郡故城在今泾州上县东南。登将乐玄杀登,以其众五万余人降。 遣偏将军冯异代邓禹伐赤眉。 使太中大夫伏隆持节安辑青徐二州,招张步降之。《尔雅》曰:“辑,和也。”音集。 十二月戊午,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属所谓侯子孙所属之郡县也。录其见名上于尚书,封拜之。 是岁,盖延等大破刘永于沛西。沛,今徐州县也。初,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至是野谷旅生,旅,寄也。不因播种而生,故曰旅。今字书作“稆”,音吕,古字通。麻菽尤盛,野蚕成茧,被于山阜,人收其利焉。 三年春正月甲子,以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杜茂为骠骑大将军,大司徒邓禹及冯异与赤眉战于回溪,溪名也,俗名回坑,在今洛州永宁县东。禹、异败绩。 征虏将军祭遵破蛮中,斩张满。 辛巳,立皇考南顿君已上四庙。 壬午,大赦天下。 闰月乙巳,大司徒邓禹免。 冯异与赤眉战于崤底,大破之,崤,山名;底,阪也。一名嵚岑山,在今洛州永宁县西北。余众南向宜阳,县名,属弘农郡,韩国都也,故城在今洛州福昌县东韩城是也。帝自将征之。己亥,幸宜阳。甲辰,亲勒六军,大陈戎马,大司马吴汉精卒当前,中军次之,骁骑、武卫分陈左右。赤眉望见震怖,遣使乞降。丙午,赤眉君臣面缚,面,偝也。谓反偝而缚之。奉高皇帝玺绶,蔡邕《独断》曰:“皇帝六玺,皆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之。”《玉玺谱》曰:“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婴献之。至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不与,以威逼之,乃出玺投地。玺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李松持玺诣宛上更始;更始败,玺入赤眉;刘盆子既败,以奉光武。”诏以属城门校尉。《前书》曰“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秩比二千石”也。戊申,至自宜阳,己酉,诏曰:“群盗纵横,贼害元元,盆子窃尊号,乱惑天下。朕奋兵讨击,应时崩解,十余万众束手降服,先帝玺绶归之王府。斯皆祖宗之灵,士人之力,朕曷足以享斯哉!享,当也。其择吉日祠高庙,赐天下长子当为父后者爵,人一级。” 二月己未,祠高庙,受传国玺。 刘永立董宪为海西王,海西,县,属琅邪郡。张步为齐王。步杀光禄大夫伏隆而反。 幸怀。遣吴汉率二将军击青犊于轵西,大破降之。轵,县,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洛州济源县东南。 三月壬寅,以大司徒司直伏湛为大司徒。续汉志曰:“光武即位,依武帝故事置司徒司直,建武十一年省。” 彭宠陷蓟城,宠自立为燕王。 帝自将征邓奉,幸堵阳。夏四月,大破邓奉于小长安,斩之。 冯异与延岑战于上林,破之。关中上林苑也。 吴汉率七将军与刘永将苏茂战于广乐,大破之。广乐地阙,今宋州虞城县有长乐故城,盖避隋炀帝讳。虎牙大将军盖延围刘永于睢阳。 五月己酉,车驾还宫。 乙卯晦,日有食之。续汉志曰:“日在柳十四度。柳,河南也。时樊崇谋作乱,其七月伏诛。” 六月壬戌,大赦天下。 耿弇与延岑战于穰,大破之。穰,县,属南阳郡,今邓州县。 秋七月,征南大将军岑彭率三将军伐秦丰,战于黎丘,大破之,获其将蔡宏。 庚辰,诏曰:“吏不满六百石,下至墨绶长、相,有罪先请。续汉志曰:“县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次置长,四百石;小者三百石。侯国之相亦如之。皆掌理人,并秦制。”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人从坐者,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诏书有名而特捕者。当验问者即就验。女徒雇山归家。”《前书》音义曰:“《令甲》:女子犯徒遣归家,每月出钱雇人于山伐木,名曰雇山。” 盖延拔睢阳,获刘永,而苏茂、周建立永子纡为梁王。 冬十月壬申,幸舂陵,祠园庙,因置酒旧宅,大会故人父老。光武旧宅在今随州枣阳县东南。宅南二里有白水焉,即张衡所谓“龙飞白水”也。十一月乙未,至自舂陵。 涿郡太守张丰反。涿郡故城在今幽州范阳县。 是岁,李宪自称天子。西州大将军隗嚣奉奏。时邓禹承制命嚣为西州大将军,专制凉州、朔方事。建义大将军朱祐率祭遵与延岑战于东阳,斩其将张成。东阳,聚名也,故城在今邓州南。临淮郡复有东阳县,非此地也。 四年春正月甲申,大赦天下。 二月壬子,幸怀。壬申,至自怀。 遣右将军邓禹率二将军与延岑战于武当,破之。武当,县,属南阳郡,有武当山,今均州县也。 夏四月丁巳,幸邺。己巳,进幸临平。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定州鼓城县东南。 遣大司马吴汉击五校贼于箕山,大破之。吴汉传曰东郡箕山。 五月,进幸元氏。辛巳,进幸卢奴。 遣征虏将军祭遵率四将军讨张丰于涿郡,斩丰。 六月辛亥,车驾还宫。 七月丁亥,幸谯。遣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围刘纡于垂惠。垂惠,聚名,在今亳州山桑县西北,一名礼城。 董宪将贲休以兰陵城降,宪围之。《前书》曰贲赫。贲音肥,今姓作奔音。兰陵,县,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沂州丞县东。虎牙大将军盖延率平狄将军庞萌救贲休,不克,兰陵为宪所陷。 秋八月戊午,进幸寿春。今寿州县。 太中大夫徐恽擅杀临淮太守刘度,恽坐诛。 遣扬武将军马成率三将军伐李宪。九月,围宪于舒。县名,故城在今庐州庐江县西。 冬十月甲寅,车驾还宫。 太傅卓茂薨。 十一月丙申,幸宛。遣建义大将军朱祐率二将军围秦丰于黎丘。十二月丙寅,进幸黎丘。 是岁,征西大将军冯异与公孙述将程焉战于陈仓,破之。 五年春正月癸巳,车驾还宫。 二月丙午,大赦天下。 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拔垂惠。 乙丑,幸魏郡。今相州也。 壬申,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成帝封孔吉为殷绍嘉公,安即吉之裔也。 彭宠为其苍头所杀,渔阳平。秦呼人为黔首。谓奴为苍头者,以别于良人也。 大司马吴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击富平、获索贼于平原,大破降之。平原,郡,今德州县也。复遣耿弇率二将军讨张步。 三月癸未,徙广阳王良为赵王,始就国。 平狄将军庞萌反,杀楚郡太守孙萌而东附董宪。 遣征南大将军岑彭率二将军伐田戎于津乡,大破之。南郡有津乡,故城在今荆州江陵县东。 夏四月,旱,蝗。 河西大将军窦融始遣使贡献。 五月丙子,诏曰:“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其令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前书》音义曰:“中都官谓京师诸官府也。国谓诸侯王国也。”罪非犯殊死一切勿案,殊死谓斩刑。殊,绝也。《左传》曰:“斩其木而弗殊。”一切谓权时,非久制也。并见《前书》音义。见徒免为庶人。务进柔良,退贪酷,各正厥事焉。”臣贤案:范晔《序例》云“帝纪略依《春秋》,唯孛彗、日食、地震书,余悉备于志”。流俗本于此下多有“甲申,白虹见,南北竟天”者,误。它皆放此。 六月,建义大将军祐拔黎丘,获秦丰;而庞萌、苏茂围桃城。任城国有桃聚,故城在今兖州任城县北。帝时幸蒙,县名,属梁国,故城在今宋州北。因自将征之。先理兵任城,乃进救桃城,大破萌等。 秋七月丁丑,幸沛,祠高原庙。《前书》音义曰:“原,再也。”谓已立庙,更立者为原。诏修复西京园陵。进幸湖陵,征董宪。湖陵,县,属山阳郡,故城在今兖州方与县东,一名湖陆。又幸蕃,县名,属鲁国,故城在今徐州滕县。蕃音皮。遂攻董宪于昌虑,大破之。昌虑,县,属东海郡,故城在今徐州滕县东南。古邾国之滥邑也。《左传》曰“邾庶其以滥来奔”,即此地。 八月己酉,进幸郯,县名,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泗州下邳县东北。郯音谈。留吴汉攻刘纡、董宪等,车驾转徇彭城、下邳。吴汉拔郯,获刘纡,汉进围董宪、庞萌于朐。县名,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海州朐山县西。音其于反。 冬十月,还,幸鲁,使大司空祠孔子。 耿弇等与张步战于临淄,大破之。临淄,今青州县帝幸临淄,进幸剧。县名,故城在今青州寿光县南,故纪国城也。张步斩苏茂以降,齐地平。 初起太学。陆机《洛阳记》曰:“太学在洛阳城故开阳门外,去宫八里,讲堂长十丈,广三丈。”车驾还宫,幸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差。 十一月壬寅,大司徒伏湛免,尚书令侯霸为大司徒。 十二月,卢芳自称天子于九原。县名,属五原郡,故城在今胜州银成县。 西州大将军隗嚣遣子恂入侍。 交址牧邓让率七郡太守遣使奉贡。交址,郡,今交州县也。南滨大海。《舆地志》云:“其夷足大指开析,两足并立,指则相交。”址与趾同,古字通。应劭《汉官仪》曰:“始开北方,遂交于南,为子孙基址也。”七郡谓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址、九真、日南,并属交州,见续汉书。 诏复济阳二年徭役。济阳,县,故城在今曹州冤句县西南。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哀帝建平元年帝生于济阳宫,故复之。《前书》音义曰:“复谓除其赋役也。复音福。” 是岁,野谷渐少,田亩益广焉。 译文: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刘秀是高祖的九世孙,景帝生下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生下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下郁林郡太守刘外,刘外生下巨鹿郡都尉刘回,刘回生下南顿县令刘钦,刘钦生下光武帝刘秀。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这一支脉的后裔。九岁时,刘秀丧父,由叔父刘良抚养成人。刘秀身高七尺三寸,蓄一副漂亮的美须髯,浓眉,阔嘴,前庭饱满,鼻梁挺直。刘秀自幼热爱稼穑,勤于农事,哥哥刘(字伯升)却志向不同,喜欢结交士人,与游侠交往,因此,常嘲笑刘秀胸无大志,专事农业,就像先祖刘邦的二哥刘仲。王莽天凤年间,刘秀来到长安,学习《尚书》,略通经书大义。 王莽末年,很多地方遭受蝗灾,灾荒连年不断,盗贼蜂起。地皇三年,南阳郡发生饥荒,世族大姓的门客也有许多人沦为盗贼。当时,刘秀在新野县担任小吏,前往宛县卖米。宛县人李通等,借图谶劝说刘秀,他们说:“刘氏还会复兴,李氏将要辅佐刘氏。”最初,刘秀并未把此话当真。但哥哥伯升喜欢结交客人,刘秀知道哥哥一定会乘机图谋大事,而且,王莽新朝的败象已经显露,天下陷于混乱,因此,刘秀与豪杰们商定,开始购买箭弩等武器。当年十月,刘秀与李通的堂弟李轶等,在宛县起兵,这一年刘秀二十八岁。 地皇三年十一月,有彗星在周地张出现。刘秀率领门客,回到舂陵乡。当时,刘伯升已经聚集了大队人马,起兵反抗王莽。世家子弟害怕造反不成,会连累宗族,纷纷逃走、躲藏,还说“伯升要害我”,及至看到刘秀与随从穿着绛红色衣服,戴着高冠出现,大为震惊,说“像这样敦厚的谦谦君子,都起兵造反了”,这才安下心来。刘伯升招兵买马,联合新市兵、平林兵,与其主帅王凤、陈牧一起,向西攻下长聚。起义初,刘秀骑牛作战,直到杀了新野县尉,才骑上战马。起义军在唐子乡烧杀抢掠,又杀了湖阳县尉。军中士卒瓜分财物不均,产生矛盾,既而生恨,有人要杀刘氏兄弟。刘秀及时将刘氏族人抢来的财物收集起来,分给众人,这才平息众怒,众人皆大欢喜。之后,义军攻下棘阳县,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相遇,义军与王莽军在小长安大战,战事不利,义军仓皇后撤,退守棘阳县。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义军与甄阜、梁丘赐在沘水西岸再战,大败王莽军。义军斩杀甄阜、梁丘赐。刘伯升率领义军,在淯阳大败王莽的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义军围困宛城。 更始元年二月辛巳日,义军首领拥立刘圣公(刘玄)为天子。天子任命刘伯升为大司徒,任命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更始元年三月,刘秀与诸将率领一支人马,攻打昆阳、定陵、郾邑,攻下了这些县邑。义军缴获马、牛、财物无数,谷物多达数十万斛。刘秀等人将缴获的粮食,输送给围困宛城的义军将士。王莽获知甄阜、梁丘赐已经战死,汉室又有新天子即位,惊恐万状,派遣新朝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领百万大军,其中有披甲武士四十二万,前来镇压义军。更始元年五月,新朝大军进抵颍川郡,与严尤、陈茂率领的王莽军会合。在此之前,刘秀为舂陵侯佃户欠缴租税之事,到过严尤的府衙,严尤看到刘秀,颇为惊讶。当时,宛城有投降的汉军将士来到严尤处,告诉严尤,刘秀对缴获的财物,分毫不取,而且懂得用兵。严尤笑道:“是那位蓄有美须髯、浓眉阔嘴的男子汉吗?他竟然不爱钱财!” 当初,王莽征召懂得兵法的士人,有六十三家数百人,统统任命为军吏,命令他们负责选拔、训练战士。王莽还招募许多猛士。讨伐义军的王莽军队,一时间旌旗蔽野,辎重车队,绵延千里。当时有一巨人叫巨无霸,身高一丈,腰粗十围,王莽命他为垒尉。王莽军中还有虎豹、犀牛、大象等猛兽,王莽欲用猛兽来展示军威。秦、汉以来,朝廷出兵打仗,还从未有过这么大的阵势。刘秀率领数千义军将士,在阳关往来巡视。义军将士看到王寻、王邑的军队人数如此众多,急忙返回,驰入昆阳城报告。义军将领闻知消息,人人惊恐,担心这次造反会失败,还会连累妻子儿女。有人提出解散义军,返回家乡。刘秀听罢,慷慨陈词道:“我们的粮草不多,王莽军声势浩大。如果大家齐心协力,仍然有获胜的机会,一旦解散,势必难以保全。目前宛城还未攻破,围困宛城的义军还不能前来相助。昆阳城一旦被破,旦夕之间诸路义军就会瓦解。在此紧要关头,大家一定要同心协力,肝胆相照,共谋大事,绝不能后退!怎么能在此时此刻思念妻儿,想着返回家乡,守护妻儿、财物?”诸将听了刘秀的慷慨陈词,愤然作色,怒斥刘秀:“刘将军怎么敢这样讲话!”刘秀笑着,从容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恰好有侦察骑兵报告,说王莽大军已经到了昆阳城北,军队列阵有数百里长,首尾难以相望。诸将面面相觑,注视着刘秀,说:“请刘将军拿出主意。”刘秀与大家分析形势,分析双方取胜的条件。诸将依然心存疑虑,但迫于形势,只好说:“按照将军的谋划行事。”当时,城中还有八九千义军战士,刘秀命令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昆阳城。当天夜晚,刘秀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名将领,骑快马从昆阳南门出城,前去征调援军,准备迎战王莽军。驻扎在昆阳城下的王莽军,已经有十万人,刘秀几乎不能冲出城去。十三人来到郾邑、定陵,将留守在此地的义军将士全部调出。有将领贪恋财物,不肯相救,欲留在城中坚守。刘秀说:“今天若打败敌寇,缴获的财宝将会有万倍之多,还能够建功立业;一旦被敌寇打败,连脑袋都难以保住,哪里还有财物?”众将领这才义无反顾跟随刘秀前来昆阳助战。 严尤劝说王邑:“昆阳城虽小,但是坚固,一时很难攻克。而今,僭越帝号者在宛城,我们应该率领大军,疾驰宛城,敌军必然败逃。宛城敌军一破,昆阳城不难攻下。”王邑说:“当年我以虎牙将军身份围攻反贼翟义,没有生擒翟义,致使皇帝怪罪。今天,我率领百万大军,遇到坚城不能攻下,后边的仗还怎么打?”王邑命令将昆阳城团团包围。围困昆阳的王莽军,有数十重军阵、上百座军营相连,还有高达十余丈的云车,从云车上可以俯瞰昆阳城。王莽军旌旗蔽野,战场上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钲鼓之声传至数百里以外。在城外,王莽军挖掘地道。攻城的军士用輣车撞击城墙,从云车上发射连弩,一时间乱箭齐发,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城中守军出外汲水还要背负门板,以躲避箭矢。王凤等人欲向王莽军乞降,王邑不肯受降。王寻、王邑认为大功告成只在须臾间,志得意满,显露出骄横的神态。当天夜晚,有流星坠落在王莽军营。白天,有乌云飘过,犹如崩塌的山岭压向王莽的军营,到离地面还有一尺时乌云才散开。军中士卒面对异象惊恐万状,纷纷匍匐在地。 更始元年六月己卯日,刘秀率领部下出城迎战。刘秀率领步骑一千余人,前进至王莽军阵前,在距离四五里远处扎下阵脚。王寻、王邑也派出数千人前来迎战。刘秀纵马驰骋,在阵前杀王莽军数十人。手下士卒见状,纷纷惊叹:“刘将军平时看到小股敌人还会怯阵,今天面对强敌竟能够奋不顾身,奋勇冲杀,真是可钦可敬。我们一起向前,助刘将军一把!”刘秀率领士卒,在敌阵中往来冲杀。王寻、王邑率领的王莽军露出怯意,纷纷败退。义军将士奋力拼杀,斩杀敌军数千,连战连胜,穷追猛打。刘伯升在三天前已经攻下宛城,昆阳前线并不知情,刘秀伪造书信一封,派人拿着送入昆阳城,报信说“宛城的救兵很快就要来到”,又在途中故意将书信丢失。王寻、王邑得到这封书信,心中顿时紧张。义军将领由于获胜,士气高涨,胆气更壮,无不以一当百。刘秀率领三千敢死战士,从城西的河水上游向王莽军大营勇猛冲杀。王寻、王邑的军队顿时乱作一团。义军乘胜冲破敌阵,在敌营中斩杀王寻。昆阳城头战鼓擂响,鼓声震天动地。城中的义军跨上战马杀出城来,义军内外呼应,前后夹击,只杀得天昏地暗。王莽军大败,士兵纷纷窜逃,为争夺道路而相互踩踏,大军崩溃,尸体枕藉,遍布旷野,达一百余里。战场上只见彤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呼啸,屋瓦飞落,大雨倾盆。滍川河尸体拥塞,河水泛滥,连虎豹都吓得浑身战栗。由于士卒争相逃命,溺死在河水者有上万人,河水为之不流。王邑、严尤、陈茂骑上快马,疾驰出战场,在死人堆中渡过滍川河,仓皇逃遁。义军将王莽军带来的辎重、车辆、甲胄、珍宝,全部缴获,其数量多得难以计数,造册登记搬运,历经数月还没有搬完,剩下的,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刘秀乘胜追击,攻下颍阳县。此时,刘秀的哥哥刘伯升已被更始帝杀害。刘秀根据义军内部形势分析,不得不强忍悲痛,加以权变,从父城县骑马返回宛城,向更始帝刘玄请罪。刘玄的司徒等官员迎接刘秀,向刘秀致哀。刘秀强忍住心中的痛苦,不敢在私下里与他们交谈,只是自我谴责,连称有罪,没有就昆阳大捷自夸其功,更不敢为哥哥刘伯升服丧,饮食谈笑间仍然与平时一样。更始帝感到惭愧,授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为武信侯。 更始元年九月庚戌日,关中三辅的豪杰共同起事,杀了王莽。将王莽的首级送往更始帝的驻跸地宛城。此后,更始帝北上,欲将国都建在洛阳,命刘秀兼任司隶校尉,先期抵达洛阳,整修宫殿、府库。之后,刘秀在将军幕府设置掾史,制作公文,传送至相关机构,开始考察朝廷官员,行使权力,一切按照西汉时的制度。当时,三辅的人民、官吏、士人打开函谷关,迎接更始帝入关,沿途看到义军将士头上戴着头巾,有人甚至穿着妇人衣服,外衣套着绣花背心,不禁失笑,也有人因此而害怕,纷纷躲避义军。及至百姓看到刘秀率领的官员衣冠整齐,莫不欢欣鼓舞。有些老官吏更是喜不自禁,流下激动的眼泪,说:“没想到今日又能看到汉官仪!”此后,有见识者多愿意归附刘秀。 及至更始帝来到洛阳,诏命刘秀以破虏将军代行大司马职事。更始元年十月,刘秀持符节,北上渡过黄河,抚慰河北各州郡。所到郡县接见当地二千石郡太守及县长、县吏、地方三老,直至下面乡间的佐吏,考察官员任职的情况,或升或贬,犹如西汉年间州牧行使权力。刘秀平反冤狱,释放关押的囚犯,废除王莽制定的严刑峻法,恢复汉朝时旧的官吏名称。官吏、百姓皆大欢喜,沿途民众争着用牛、酒犒劳刘秀一行。 刘秀来到邯郸,原赵缪王的儿子刘林向刘秀谏言:“赤眉军在黄河以东,将军可以挖开黄河,用河水淹没民军,转瞬间百万之众即可化为鱼鳖。”刘秀没有同意,前往真定县。刘林诈称有一卜者王郎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当年十二月,刘林拥立王郎为天子,以邯郸为国都,并派遣使者招降河北各郡、诸侯国。 更始二年正月,刘秀看到王郎愈发强盛,随即北上,攻取蓟县。王郎发出檄文,以十万户侯封赏,捉拿刘秀。原广阳王的儿子刘接,在蓟县起兵响应王郎。一时间,蓟县城内陷入混乱,谣言四起,人人惊恐,都说邯郸使者已经来到,二千石以下官员都要走出府衙迎接。刘秀只好移驾南辕,早晚间不敢进入蓟县城,只能在道路两旁暂时歇宿,安排饮食。及至刘秀走到饶阳县,随行官属饥饿,刘秀自称是邯郸使者,进入政府传舍。传舍官吏正在吃饭,跟随刘秀的官属此时饥不择食,纷纷争抢。传舍官吏怀疑刘秀一行人是否真的是邯郸使者,于是擂响衙门前的大鼓,谎称邯郸将军到了。刘秀与随从大惊失色。刘秀急忙上车,欲离开此地,但很快就镇定下来,认为与其就此走脱,不如冷静应对,于是刘秀下车,从容坐下,说:“请邯郸将军前来相见。”过了很久,不见人来,刘秀这才驾车离去。传舍中的官吏指着守门人,远远高喊:“关闭大门。”守门人都说:“天下究竟落入谁的手中尚未可知,为何要阻拦长者通关?”刘秀一行人从南门脱身。众人一路上风餐露宿,顶风冒雪,日夜兼行。当时天寒地冻,刘秀一行人脸上冻得裂开口子,及至走到滹沱河边,没有渡船,无法过河。此时,河面正在结冰,众人勉强渡过河去。最后几辆车没有渡过,陷入河里。众人走到下博城西,惶惑间迷失方向,不知该向何处去,恰好有一位白衣老人站在路旁,老人为一行人指路,说:“赶快走吧!信都郡正在为长安坚守不降,那里距离此地有八十里。”刘秀一行人快马加鞭,疾驰赶赴信都。信都郡太守任光打开城门,出城迎接,刘秀又征调邻县战士,得到四千人。刘秀向堂阳县、贳县发起进攻,两县投降。和成郡卒正(注:王莽将巨鹿郡改为和成郡,太守改为卒正)邳彤率全郡归降刘秀。昌城县人刘植、宋子县人耿纯率领族中子弟占领县邑,迎接刘秀。刘秀北上,收复曲阳县,各县军队汇聚在一起,愿意归附刘秀的有数万人。 此后,刘秀北上攻打中山郡,攻取卢奴县。刘秀一路上组织快速部队,又向边郡移送公文,要求边郡出兵,一起攻打邯郸,各郡县纷纷响应。刘秀攻打新市邑、真定县、元氏县、防子县,先后攻下这些县邑,乘势攻入赵国地界。 在当时,王郎的大将李育驻扎在柏人县,汉军不知敌情,轻率冒进。前部偏将朱浮、邓禹遭到伏击,汉军辎重被李育夺去。刘秀在军后获知消息,收拢朱浮、邓禹被打散的士卒,与李育在柏人县城外再战,大败李育军,夺回辎重。李育退守柏人县城,汉军没有攻下。刘秀引兵攻打广阿县。恰逢上谷郡太守耿况、渔阳郡太守彭宠派遣部将吴汉、寇恂等,率领骑兵前来助阵攻打王郎。更始帝也派了尚书仆射谢躬协助讨伐王郎。刘秀设宴招待来将。随后汉军东指,围困巨鹿城。王郎守将王饶坚守巨鹿,汉军强攻一个月,没有攻下。王郎派遣将军倪宏、刘奉率领数万人来救巨鹿,刘秀在南峦县迎击王郎援军,斩杀数千人。当年四月,汉军围困邯郸,连战连胜,终于攻破邯郸城。五月甲辰日,在邯郸,汉军斩杀王郎,收缴了王郎的文书档案,从档案中发现汉军中有多人与王郎暗中勾结,诽谤刘秀的书信有数千封。刘秀不加检视,会同汉军将领将搜缴的书信全部焚烧。刘秀说:“让心中有鬼的人,放下心来。” 更始帝派遣侍御史持符节,立刘秀为萧王,诏令刘秀罢兵,前往行宫谒见更始帝。刘秀以河北尚未平定为由,拒绝回去,从此时起,刘秀开始心存异志。 当时,首都长安政局混乱,四方豪杰纷纷叛离。梁王刘永在睢阳县专权,擅自发号施令。公孙述在巴蜀称王,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为楚黎王,张步在琅琊郡起兵,董宪在东海郡起兵,延岑在汉中郡起兵,田戎在夷陵起兵,各方豪杰纷纷推举将帅,率领军队扩大地盘,蚕食郡县。还有占山为王的强盗,诸如铜马、大肜(róng)、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民军,各自率领数万人马,合计有数百万人,在各州郡烧杀抢掠,胡作非为。 刘秀决心铲除这些地方军阀,他派遣吴汉北上,征调十个郡的汉军,讨伐叛军。幽州牧苗曾拒绝服从命令,吴汉斩杀苗曾,征调苗曾率领的军队。当年秋天,刘秀在鄡(qiāo)县进攻铜马军,吴汉率领轻骑兵在清阳县与刘秀会合。贼寇向汉军发起挑战,刘秀紧闭营门,坚守不出。铜马军派出小股部队出来抢掠,刘秀迎头痛击,断绝了守军的粮道。连续围困一个月,贼寇军粮耗尽,趁着夜色遁逃。汉军追至馆陶县,大败铜马军。投降的铜马军还未处理完毕,高湖、重连军从东南方向杀来,与铜马余部会合。刘秀率领汉军,与贼寇在蒲阳大战,将敌方援军全部打败,迫使其投降。而后,刘秀封这些民军首领为列侯。投降的民军首领仍然惴惴不安,刘秀看出他们仍心存疑虑,敕令各人返回军营,继续领兵。刘秀亲自带领几名轻骑兵,到投降的民军营前巡视。投降的民军窃窃私语道:“萧王能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我们怎么能不舍生忘死,为其效力!”从此,投降的民军心悦诚服,愿意将军队交予刘秀指挥。刘秀的部众扩充至数十万,函谷关以西的百姓称刘秀为“铜马帝”。赤眉军的另一支民军首领与大肜、青犊军十余万,驻扎在射犬县。刘秀率领汉军进攻,大败赤眉军,赤眉军崩溃,部众纷纷逃散。刘秀派吴汉、岑彭率领汉军,袭击邺城,杀了谢躬。 青犊军、赤眉军攻入函谷关,准备攻入长安。刘秀派遣邓禹及六位裨将,率领汉军西进,利用更始帝受困于赤眉军之机,发展势力。在当时,更始帝派大司马朱鲔(wěi)、舞阴王李轶等人驻扎洛阳。刘秀派冯异驻守孟津,以警戒洛阳驻军。 建武元年春天正月,平陵县人方望拥立王莽废黜的孺子刘婴为天子。更始帝刘玄派遣丞相李松诛杀孺子。 刘秀北上元氏县,进攻尤来、大抢、五幡民军,汉军追至右北平郡,屡战屡胜,大败民军。汉军在顺水北岸与民军大战,乘胜追击,由于轻敌冒进,被民军打败。民军穷追汉军,双方短兵相接,刘秀从河岸高坡上跳下,巧遇轻骑兵将领王丰,王丰下马,把战马让给刘秀,刘秀扶着王丰的肩膀,骑上战马,回过头来,笑着对耿弇(yǎn)讲:“差一点儿被贼虏耻笑。”耿弇连发弩箭,射退追兵,刘秀得以脱身。汉军士卒战死者有数千人,散兵退守范阳县。汉军找不到刘秀,有人说,萧王刘秀已经战死,汉军诸将一时间不知所措。吴汉说:“诸位还是努力吧!萧王哥哥的儿子还在南阳,何患没有主公?”众将领仍然惶恐不安,过了几天军中才安定下来。民军虽然大胜,然而久闻刘秀威名,加上不知对方兵力强弱,趁着夜色,双方各自引军撤退。汉军再次向民军发起进攻,大军前进至安次县,与民军再战,大败民军,斩杀三千余人。民军退入渔阳郡,刘秀派遣吴汉率领耿弇、陈俊、马武等十二位将军,在潞县以东穷追民军,汉军追至平谷县,大败民军。 朱鲔派遣讨难将军苏茂,进攻温县。冯异、寇恂与苏茂大战,大败苏茂军,斩杀其裨将贾强。 众将领提出请刘秀即皇帝位。马武首先进言,说:“天下无主,因此才有圣人应时而出,即使有孔子担任丞相、孙子担任大将,不能确立皇位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覆水难收,错失良机将会后悔莫及。大王虽然谦让,奈何汉室宗庙社稷,由谁来掌握!请暂且返回蓟县,即皇帝位,而后再商议统一天下的大事。只有这样,才能辨明当今天下谁为逆贼,我们也才能确定下一步进攻方向。”刘秀惊讶道:“将军何出此言?其罪当斩!”马武继续道:“这也是大家的意见。”刘秀让马武出帐将自己的意见告诉诸位将领。而后,刘秀率领汉军返回蓟县。 当年夏四月,公孙述在蜀郡自称“天子”。 刘秀返回蓟县,途经范阳县,命令收殓安葬阵亡的汉军将士,进抵中山郡,诸将再次谏言:“汉室不幸,遭遇王莽篡位,汉室宗庙断绝血食,亿万民众陷于水火,天下豪杰无不愤怒。大王与哥哥刘伯升首举义旗,起兵南阳。更始帝刘玄因为是宗室,窃据帝位,然而没有奉承大统的能力,致使纲纪败坏,天下再次陷入混乱。盗贼蜂起,兵革不断,黎民陷于困境。大王首先取得昆阳大捷,王莽军不战自溃;此后又攻取邯郸,北部州郡相继平定;三分天下已经有其二,跨州连郡,带甲武士有百万之多,天下谁敢抗拒;如果谈论文德,更是无话可讲。臣等听说帝王之位不可以空虚,天命所授不可以谦让。愿大王以社稷为重,以百姓为念。”刘秀仍然不肯即皇帝位。 大军行至南平棘县,众将领再次恳请刘秀即位。刘秀说:“贼寇未平,四面受敌,为何要如此草率确定名号,继承帝位?众爱将请出去吧。”耿纯进言:“天下豪杰、士大夫之所以抛弃亲戚,远离故土,追随大王,奋战于箭矢礌石之间,其目的还是要攀龙附凤,以完成其志向。如今大功即将告成,圣业即将奠定,这也是众望所归,符合天人感应。大王延宕至今,迟迟不肯就位确定帝号,将会违逆众心。一旦士大夫失去希望,感到日暮途穷,恐怕会另寻他途,重怀去留之心。大王切不可错失良机。大伙儿一旦风云散去,再要聚拢,就难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众心不可违逆。”耿纯言辞恳切,刘秀深感不能再违逆众人,只好说:“让我再想一想。” 大军进抵鄗县,刘秀此前在长安时的同窗好友书生强华从关中来,身边带着《赤伏符》,其中写道:“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众将领再次进言:“这是受命于天的符录,人事应验,同样如此,相距万里,居然符信相合。此事毋须再议,天下同心。想当年武王伐纣,有白鱼跃入舟中,以此表明周室代殷拥有天下顺天应命。今天的符应,正好吻合。当今天下,上无天子,海内混乱,有此符瑞嘉应,人所共知。大王应该及早登上大位,以报天神,以应众望。”于是,刘秀命令有关官员,在鄗县南千秋亭的五成陌设立祭坛。 六月己未日,刘秀即皇帝位。焚烧香樟树,祭告上天,敬祀六宗(注:六宗指日、月、雷、风、山、泽六神),遥祭山川,遍祭群神。其祭祀祝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都说:‘王莽篡位,刘秀举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承天地之心,下应百姓所拥。’谶记讲:‘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刘秀推辞,一而再,再而三。群臣坚持:‘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随后,刘秀改纪元,年号定为建武,大赦天下,鄗县更名为高邑。 这个月,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天子”。 六月甲子日,前将军邓禹在安邑进攻更始帝的定国公王匡,大败更始军,斩杀主将刘均。 建武元年秋天七月辛未日,光武帝任命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丁丑日任命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壬午日任命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任命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任命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任命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任命偏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任命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 在当时,刘氏宗室刘茂自称“厌新将军”,率领部众投降光武帝。光武帝立刘茂为中山王。 七月己亥日,光武帝巡幸怀县,派遣耿弇率领强弩将军陈俊驻扎五社津,负责警戒荥阳县以东,派遣吴汉率领朱祐及廷尉岑彭、执金吾贾复、扬化将军坚镡等十一位将军前往洛阳,围困朱鲔。 建武元年八月壬子日,光武帝祭祀社稷,癸丑日,在怀宫祭祀高祖、太宗(汉文帝)、世宗(汉武帝)。刘秀抵达河阳县,更始帝的廪丘王田立投降。 建武元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帝逃往高陵县。九月辛未日,光武帝颁发诏书:“此前,更始帝失败,弃城逃走,妻子儿女衣不蔽体流落在民间,窜逃于荒野,朕甚为同情。封前更始帝为淮阳王,官吏百姓敢有加害者,以大逆问罪。” 九月甲申日,任命前密县令卓茂为太傅。 九月辛卯日,朱鲔率全城投降。 建武元年冬天十月癸丑日,光武帝车驾进入洛阳,在南宫却非殿休息。定都洛阳。 光武帝派遣岑彭进攻荆州民军。 十一月甲午日,光武帝巡幸怀县。刘永自称“天子”。 建武元年十二月丙戌日,光武帝从怀县返回洛阳。 赤眉军弑杀更始帝,隗嚣控制陇山以西,卢芳在安定郡起兵。破虏大将军叔寿在曲梁县攻打五校民军时战死在沙场。 建武二年春天正月甲子朔日,天上出现日食。大司马吴汉率领九位将军,在邺县东边攻打檀乡民军,民军大败,投降。庚辰日,光武帝大封功臣,凡跟随光武帝南征北战的功臣,全部受封为列侯。大功臣可以享受四县食邑,其余功臣按照功绩享受食邑,多少不等。光武帝下诏:“人情贵在知足,切忌放纵,切勿只图须臾间的享乐而忘记刑罚、大义。诸将功勋卓著,欲将爵位传于后世,对待建立的功勋,应该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战战兢兢,日慎一日。还有一些功臣,其功绩还未议定,名籍还未载录,大鸿胪应尽快整理,逐条奏报,朕要按照功劳大小,予以封赏。”博士丁恭谏言:“上古时,帝王封立诸侯,封土不过一百里。这样做,受封的诸侯,会很好地维护王权。同样,封立制度取法于《易经·震卦》:雷声‘震恐百里’。此外,这也是加强主干,削弱旁枝,有利于天下稳定。圣上封立诸侯,享有的食邑达四县之多,不符合古制。”光武帝说:“古代帝王之所以亡国,是因为昏君无道。没有听说过功臣受封土地过多而帝王失去天下的。”光武帝派遣谒者颁发印绶,在策书中说:“身处显爵不骄,身处高位不危,遵守法度,谨守职务,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于子孙,永久作为汉室屏藩。” 正月壬午日,更始帝的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投降,光武帝恢复他们的爵位。 正月壬子日,重新修建高庙(汉高祖祭庙),在洛阳建造社稷坛,在洛阳城南郊建立郊祀祭坛。东汉以火德为正,崇尚赤色。 这个月,赤眉军放火焚烧西京长安的皇宫、殿、室,发掘帝王陵寝,在关中烧杀抢掠。大司徒邓禹率领汉军进入长安。光武帝派遣司徒府掾史护送西汉十一位皇帝神主牌位,送入洛阳建立的高庙。 真定王刘杨、临邑侯刘让谋反,光武帝派遣前将军耿纯诛杀反贼。 建武二年二月己酉日,光武帝巡幸修武县。 大司空王梁被免职。二月壬子日,拜太中大夫宋弘为大司空。 光武帝派遣骠骑大将军景丹率领征虏将军祭遵等两位将军,攻打弘农郡民军,大败民军。又派遣祭遵围困蛮中县民军首领张满。 渔阳郡太守彭宠造反,攻打驻扎在蓟县的幽州牧朱浮。 延岑在汉中自称“武安王”。 二月辛卯日,光武帝从修武县返回洛阳。 建武二年三月乙未日,大赦天下。皇帝下诏:“狱中还有许多蒙受冤屈的犯人,狱吏用刑,过于残酷,朕甚为同情。孔子说‘刑罚使用不当,民众会手足无措’,诏令中二千石官员、大夫、博士、议郎讨论,减轻刑罚。” 光武帝派遣执金吾贾复率领两位将军攻打更始帝封的郾王尹遵,大败更始军,更始军投降。 骁骑将军刘植攻打盘踞在密县的民军,战死在沙场。 光武帝派遣虎牙大将军盖延率领四位将军,讨伐刘永。当年夏天四月,汉军包围刘永盘踞的睢阳县。更始帝的将军苏茂杀了淮阳郡太守潘蹇,归附刘永。 甲午日,光武帝封叔父刘良为广阳王,封哥哥刘伯升的儿子刘章为太原王,封刘章的弟弟刘兴为鲁王,封舂陵侯嫡子刘祉为城阳王。 建武二年五月庚辰日,光武帝封更始元氏王刘歙为泗水王,封原真定王刘杨的儿子刘得为真定王,封周王室后裔姬常为周承休公。 五月癸未日,光武帝下诏:“百姓中有卖妻鬻子者,若被卖者愿意返回父母身边,听任其便。有胆敢拘禁者,按照法律治罪。” 建武二年六月戊戌日,光武帝立贵人郭氏为皇后,立儿子刘彊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增加侍郎、谒者、随从官员的俸禄,每人增加一级。六月丙午日,封宗室子弟刘终为淄川王。 建武二年秋天八月,光武帝亲自率领汉军讨伐五校军。八月丙辰日,汉军进抵内黄县,在羛(yì)阳大败五校军,五校军投降。 光武帝派遣游击将军邓隆救援朱浮,汉军与彭宠在潞县大战,邓隆战败。 盖延攻取睢阳县,刘永逃往谯县。 破虏将军邓奉在淯阳县造反。 九月壬戌日,光武帝从内黄县返回洛阳。 骠骑大将军景丹去世。 延岑在杜陵县大败赤眉军。 这一年,关中发生饥荒,民众中出现人相食的现象。 建武二年冬天十一月,光武帝任命廷尉岑彭为征南大将军,率领八位将军前往堵乡讨伐邓奉。 铜马军、青犊军、尤来军余部在上郡拥立孙登为天子。孙登的部将乐玄杀害孙登,率领部众五万余人投降汉军。光武帝派遣偏将军冯异代替邓禹讨伐赤眉军。派太中大夫伏隆持符节,安抚青州、徐州百姓,招降张步,张步投降。 建武二年十二月戊午日,光武帝下诏:“此前,刘氏宗室受封的列侯被王莽废黜,祖先神灵无所依归,朕甚为同情。从即日起,恢复受封列侯的封国。如果受封的列侯已经去世,将后嗣子孙的名单报给尚书,选择吉日续封爵位。” 这一年,盖延等人在沛县西边大败刘永。起初,王莽末年发生旱灾、蝗灾,当时一斤黄金只能换回一斛粟米。此时,野外生长的谷子未经播种却长得十分茂盛,麻和秫米尤其茂盛,野生蚕已经结茧,布满了山岗丘陵,人们可以自由收获,从中取利。 建武三年春天正月甲子日,光武帝任命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任命杜茂为骠骑大将军。大司徒邓禹和冯异在回溪与赤眉军大战,邓禹、冯异战事不利。 征虏将军祭遵攻破蛮中县,斩杀张满。正月辛巳日,光武帝建立皇考(父亲)南顿君以上四位先辈的神庙。正月壬午日,大赦天下。 闰正月乙巳日,大司徒邓禹被免职。 冯异与赤眉军在崤底大战,大败赤眉军,赤眉军余众溃散,向南逃往宜阳县。光武帝率领汉军亲征。己亥日,汉军进抵宜阳县。甲辰日,光武帝指挥六军,布下战阵,战场上战马嘶鸣,大司马吴汉率领精锐,担任前锋,中军紧随其后,骁骑、武卫分列左右。赤眉军看到汉军的威武阵势,人人惊恐,派使者前来请求投降。丙午日,赤眉军首领与部将背缚双手,带着高皇帝的传国玉玺,前来投降。光武帝下诏,把赤眉军投降事宜及赤眉军部将交予城门校尉处理。戊申日,光武帝从宜阳县返回洛阳。己酉日,下诏:“群盗肆虐,荼毒生灵,刘盆子窃取尊号,惑乱天下。朕奋力讨伐,叛军已经土崩瓦解,十余万众束手投降,先帝玉玺已收归朝廷。全赖祖宗神灵,士人用命,朕才享有如此辉煌战果!选择吉日祭祀高庙,赐天下继承父业的长子爵位,每人加封一级。” 二月己未日,光武帝来到高庙,祭拜高祖,接受传国玉玺。 刘永立董宪为海西王,立张步为齐王。张步杀了光禄大夫伏隆,造反。 光武帝巡幸怀县,派遣吴汉率领两位将军,在轵县西边进攻青犊军,大败青犊军,青犊军投降。 三月壬寅日,光武帝拜大司徒府司直伏湛为大司徒。 彭宠攻陷蓟城,自立为燕王。光武帝亲自率领汉军讨伐邓奉,汉军进抵堵阳县。当年夏天四月,汉军在小长安大败邓奉,斩杀邓奉。冯异在上林与延岑大战,大败延岑。吴汉率领七位将军在广乐县与刘永部将苏茂大战,大败苏茂。虎牙大将军盖延在睢阳县围困刘永。 五月己酉日,光武帝车驾返回洛阳宫中。五月乙卯日晦,天上出现日食。 六月壬戌日,大赦天下。耿弇与延岑在穰县大战,大败延岑。 当年秋天七月,征南大将军岑彭率领三位将军讨伐秦丰,在黎丘与秦丰大战,大败秦丰,擒获其部将蔡宏。七月庚辰日,光武帝下诏:“官吏俸禄不满六百石,包括墨绶县长、国相,有罪须判刑者,要先奏请朝廷。男子八十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人受到牵连者,只要不是大逆罪、皇帝诏令追捕的钦犯,一律不得关押。能当场定案的,当场定案。女子犯罪,可以出钱雇人进山伐木抵免罪罚。”盖延攻取睢阳县,擒获刘永。苏茂、周建拥立刘永的儿子刘纡为梁王。 建武三年冬天十月壬申日,皇帝巡幸舂陵乡,祭祀祖宗陵园、神庙,在旧宅摆设酒宴,宴请家乡父老、故旧。 十一月乙未日,光武帝从舂陵乡返回洛阳。涿郡太守张丰造反。 这一年,李宪自称“天子”。西州大将军隗嚣接受光武帝诏命,统领凉州、朔方政事。建义大将军朱祐率领祭遵,在东阳与延岑大战,斩杀延岑部将张成。 建武四年春天正月甲申日,大赦天下。 二月壬子日,光武帝巡幸怀县。壬申日,从怀县返回洛阳。 光武帝派遣右将军邓禹率领二位将军,在武当山与延岑大战,大败延岑。 当年夏天四月丁巳日,光武帝巡幸邺县。四月己巳日,巡幸临平县。 光武帝派遣大司马吴汉,在箕山进攻五校民军,大败民军。 建武四年五月,光武帝巡幸元氏县。五月辛巳日,光武帝巡幸卢奴县。派遣征虏将军祭遵率领四位将军,在涿郡讨伐张丰,斩杀张丰。 六月辛亥日,光武帝车驾返回洛阳宫中。 七月丁亥日,光武帝巡幸谯县。派遣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在垂惠县围困刘纡。 董宪部将贲休献出兰陵城,投降汉军,董宪包围兰陵县城。虎牙大将军盖延率领平狄将军庞萌救援贲休,没有取胜,兰陵县城被董宪攻陷。 当年秋天八月戊午日,光武帝巡幸寿春。 太中大夫徐恽擅自斩杀临淮郡太守刘度,徐恽被杀头抵罪。 光武帝派遣扬武将军马成率领三位将军,讨伐李宪。 建武四年九月,汉军在舒县围困李宪。 建武四年冬天十月甲寅日,光武帝车驾返回洛阳宫中。太傅卓茂去世。 建武四年十一月丙申日,光武帝巡幸宛县。派遣建义大将军朱祐率领两位将军,在黎丘围困秦丰。 十二月丙寅日,光武帝巡幸黎丘。 这一年,征西大将军冯异与公孙述部将程焉在陈仓大战,大败程焉。 建武五年春天正月癸己日,光武帝车驾返回洛阳宫中。 二月丙午日,大赦天下。 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攻取垂惠县。乙丑日,光武帝巡幸魏郡。壬申日,封殷室后裔孔安为殷绍嘉公。 彭宠被手下仆役杀害,渔阳郡被汉军收复。大司马吴汉率领建威大将军耿弇进攻富平县。获索在平原县作乱,汉军大败获索,民军投降。当年夏天,光武帝派遣耿弇率领两位将军,讨伐张步。 三月癸未日,光武帝改立广阳王刘良为赵王,刘良前去封国就位。 平狄将军庞萌造反,杀害楚郡太守孙萌,而后东行归附董宪。光武帝派遣征南大将军岑彭率领两位将军,在津乡讨伐田戎,大败叛军。 当年夏天四月,发生旱灾、蝗灾。河西大将军窦融派遣使者朝贡。 五月丙子日,光武帝下诏:“长久干旱,今年的麦子受灾严重,秋种至今还未播下,朕甚为忧虑。或许是执法官吏荼毒百姓,狱中关押很多无辜者,百姓愁苦哀怨,感动上天,致使天气久旱?诏令中都官、三辅地区、郡、诸侯国释放囚犯,只要不是死刑罪犯,一律不再追究,将服刑的刑徒一律赦免为庶人。朝中大臣要推荐贤良、爱民的官员,贬退贪婪、酷虐的官员。官员要尽职守责。” 建武五年六月,建义大将军朱祐攻取黎丘县,擒获秦丰;庞萌、苏茂围困桃城。光武帝巡幸蒙县,亲自指挥汉军,在任城整理军队,指挥汉军进军,救援桃城,大败庞萌等。 七月丁丑日,光武帝巡幸沛县,前往高祖原庙祭祀。下诏修复西京(长安)的帝王陵寝、庙园。皇帝巡幸湖陵县,讨伐董宪,巡幸蕃县,在昌虑县指挥进攻董宪,大败董宪。 八月己酉日,光武帝巡幸郯县,留下吴汉继续进攻刘纡、董宪等。光武帝车驾巡幸彭城、下邳县。吴汉攻取郯县,擒获刘纡。汉军在朐县围困董宪、庞萌。 当年冬天十月,皇帝返回,途经鲁县,派大司空祭祀孔子。耿弇等人与张步在临菑大战,汉军大败张步。皇帝巡幸临菑,巡幸剧县。张步斩杀苏茂,投降汉军,齐地平定。洛阳兴办太学。光武帝车驾返回洛阳宫中,视察太学,赏赐博士弟子,多少不等。 十一月壬寅日,大司徒伏湛遭免职,皇帝拜尚书令侯霸为大司徒(丞相)。 十二月,卢苏在九原县自称“天子”。 西州大将军隗嚣派遣儿子隗恂到洛阳来,入宫侍奉皇帝。 交阯州牧邓让率领交阯州七郡(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合浦郡、交阯郡、九真郡、日南郡)太守,归降朝廷,派遣使者入朝朝贡。 光武帝下诏,免除济阳县两年徭役。这一年,野生谷物减少,农民耕种的土地在扩大。 光武帝下诏,免除济阳县两年徭役。这一年,野生谷物减少,农民耕种的土地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