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城市》:城市的差异在消失,搜寻城市“乌托邦”之踪迹

有多少人生活在城市,就会有多少种城市。因为你所在的城市映在你眼眸中的景象,总是与他人不同。但城市化的脚步一直在向前走,城市连接着城市,然后变为更大的城市,它们被重新统一规划,剔除区别。在它们原本各自为城时的差异性也因此在消失,而重复性在增加。
属于个人的城市越来越难以当作城市来生活。于是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虚构了五十五个城市。它们都是现实世界所看不见或看不到的城市,它们的风景各具鲜明特色,人文文化也差之千里。他是卡尔维诺关于城市所做一个幻梦,也是差异正在消失的城市心中生出的一个梦想。
小说中只出现了两个城市,它们是唯二两个真实存在过的。一个是忽必烈帝国的都城;一个是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小说中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报告的方式讲述五十五个虚构的城市。其中每章中也穿插了忽必烈汗与马可波罗关于过去的城市、现在的城市以及未来的城市的对话。
在马可波罗去过看见过、向忽必烈汗描述的这五十五个城市中,有三个城市,它们分别被称作:阿纳斯塔西亚、阿德尔玛、莱奥尼亚。它们是与欲望、死亡和泛溢的废物有关的。

达阿纳斯塔西亚(城市与欲望)
达阿纳斯塔西亚是一个跟欲望有关的城市。满目琳琅的玛瑙玉石;浓香四溢的美味佳肴;邀你嬉戏、风姿绰约的女人。吃的欲望;穿戴的欲望;情的欲望。像浸泡在蜜罐里;想泡在酒坛里;像坐在金山银山上;像腻在情欲中。
这里一切的欲望都可以得到满足。也只有、只剩下欲望。整个城市自身就是欲望的化身。在这个欲望之城,自然会激起你的欲望。而你那些被唤醒的欲望在得到满足时,你自己也会成为欲望的一部分,会变成的它的奴隶。
美丽的;善良的;邪恶的;诡谲的。你的欲望有多少,它便有多少可以给你满足。
所有的城市都是为人而建的。可是达阿纳斯塔西亚更是一个专为人而建的城市,因为它懂得人内心的一切渴望的与罪恶的。人的全部欲望都在它这里。
这座城市对于你好像是全部,没有任何欲望会失落,而你自己也是其中一部分,由于她欣赏你不欣赏的一切,所以你就只好安身于欲望之中,并且感到满足。
你以为自己在享受整个阿纳斯塔西亚,其实你只不过是她的奴隶。

阿德尔玛(城市与死者)
阿德尔玛是一个跟死者有关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见到熟悉的面孔。他们都是你曾经交往最紧密的人。你知道他们已经死了。但是在这个城市可以遇见生前的他们。他们依然生活着,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我想:人到生命的某一时刻,他认识的人当中死去的会多过活着的
生前生活扔给他们的忧愁和烦恼,在这里也照旧,没有丝毫的减轻。苦闷焦虑还挂在他们脸上。与现世的人并无二致。如果世人活的太久,他也会离死亡不远。看到世人的面孔也会联想先前人的面孔。
阿德尔玛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有时会让你分不清生人与死者。但他们的苦难都一样。并不因为你是死者。
我想:也许阿德尔玛是人们垂死时抵达的城市,每个人都能在这里与故人重逢。这就标志着我也是死人。我又想:这也标志着彼世并不快乐。

莱奥尼亚(连绵的城市)
莱奥尼亚是一个更新太快导致废物太多的城市。也是一个现代的城市。每天莱奥尼亚都发生着迭代更新。丢弃旧的,使用新的。新的事物赶不上丢弃的事物。在他们的眼里前一天的事物就等于该丢弃的事物。也许今天的并不比昨天的好多少,但对他们来说,更新就意味着丢弃。所以他们究竟享受的是更新事物的美好,还是那些丢弃的废物,也不能够清楚直到。
你甚至会琢磨,莱奥尼亚人所真正热衷的究竟是享受不同的新鲜事物,还是排泄、丢弃和清除那些不断出现的污物
莱奥尼亚人热衷于更新使得他们的丢弃的废物泛滥成山——由废物堆成、不断变高的山。山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丢弃太多积攒太多,莱奥尼亚成了一个四周环绕废物堆积山的城市。但依然仍在扩大。莱奥尼亚的未来就是现代城市。
莱奥尼亚的垃圾也许将一点一点侵占整个世界…这些彼此陌生并敌对的城市之间的边界,就是一座座污染的碉堡,各个城市的废物相互支撑,相互重叠,混杂在一起。

城市的“乌托邦”
这个时刻的他,会发现我们一直看得珍奇无比的帝国,只不过是一个既无止境又无形状的废墟,其腐败的坏疽已经扩散到远非权杖所能救治的程度…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依稀看到那幸免于白蚁蛀食的精雕细刻的窗格。
当马可波罗讲述这五十五个城市时,忽必烈汗总是怀着无比的好奇心倾听者。但是他的心始终是忧郁的。他在为自己征服的疆域之宽广自豪时,又为自己未涉足过的疆土感到遗憾。于是马可波罗的讲述便代替了他的眼睛。可是未曾亲眼所见,便不能成为心中所想的城市。好在忽必烈汗跟上最终跟上了马可波罗的讲述。
随着马可波罗讲述的城市越来越多,忽必烈汗发现那些城市他也可以讲述出来。因为它们是如此相似,只要改变一下组合元素。在重复的城市中忽必烈汗看到了城市的虚无。他用棋子模拟城市的布局,以为可以借此尽晓所有的城市。但最后也枉然。因为在他的地图有还未被发现的城市,是未成形的城市。
…最终的胜利被化约为棋盘上的一块方格:虚无……
忽必烈汗与马可波罗谈话的结尾,来到一个现代的城市。
“帝国正在被它自身的重量压垮。”忽必烈心想。
忧郁的皇帝如此感叹道。
但是悲伤的也好;幸福的城市也好;废物泛溢的城市也好,它们都犹如满天繁星,呈现着人世的悲与喜。现代的城市的差异正在消失,废物泛滥。由此导致的城市危机可能会来临,世界毁灭也有可能。那时人间和地狱应该没有区别。
不过在连成一片、越来越难以生活在城市的城市寻找城市的“梦想”,寻找城市的“乌托邦”,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
因为城市因为个人,才有了意义。人需要城市,城市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