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表现不佳,“师改旅”削弱了战力?扁平化指挥是大势所趋
注:此图文系力波教授发言整理
有个网友问我,说俄军在俄乌冲突中频繁地失利,和陆军“师改旅”也就是组建所谓的营级战斗群削弱了战斗力有关,问我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一下俄军师改旅到底是真的有利,还是被西方忽悠了。
这个问题就是牵扯到一个军队改革体制的变化。这个说来话长,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一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出现,这么漫长的一个时间段,我们一直都是传统二战时期的那种军队编制体制。无论是美军,西方的军队还是我军和俄军,都是这样的。
那么这个是受什么样的影响?是受我们作战体系这个指挥构成的这个框架决定的。过去我们由于信息化不发达,由于没有互联网,没有计算机,我们的整个指挥体系是用通信设备来实施指导的。
那么那个时候通信指挥体系,尤其是我们作战指挥体系,它是一个树状的结构,是一棵大树倒着来的。上面指挥最高层,它通过树干的分支,到下一层。比如说一个军队的总司令,它的指挥机构在作战时候下达命令,是先下到作战军这一级的体系上面,然后,再由各军作战的,它的任务又从军,往下分支到各师,由这样一层一层的树状结构,最终延伸到每一个班,每一个战斗小组和每一个人,它是一种树状结构。
所以那样的树状结构,决定了我们的那个时候的军队编成体系,是按照总部、军区或者战区、集团军或者军,然后师、团营连排班,士兵到单兵,它就是指挥体系结构通信指挥的这条线路,是这种树状型的。
所以它只有这种层级来建构军队。那么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的进入,特别是太空、信息这个领域立体化、扁平化。整个这个作战体制,它可以把它压成一个平面,然后就像那个纹路一样,一圈一圈的,这些每一圈都给下一圈,都可以进行任何的节点(连接)。
那么就把这个树状结构变成这个扁平化的结构,这种扁平式的互通的这种环境结构,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解决了指挥层级太多,指挥命令传输时间过长。同时上级指挥到单兵战斗,过去是做不到的,但现在有了单兵智能化这一体化的这种装备放到单兵头上。
那么我在战场一线的所有战士的端点,都可以在作战指挥室里,由司令直接下达命令,叫哪个战士往哪走。过去不具备的条件,现在它具备了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减少了指挥层级,所以现在没有必要搞那么多层级的作战体系结构。
因此,我们和俄罗斯,美国西方军队,实现这种扁平化指挥改革部队以后,我们在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也在不断进行这方面的指挥体系结构的改革,这就顺应了时代潮流,这样就把我们的指挥层级压缩了。
过去你看,从总指挥部到下面的战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到单兵九级。现在我们将它压缩成总部指挥机关直接指挥,或者说战区指挥机关直接指挥集团军,集团军直接指挥作战队,作战队直接指挥合成营。这样一来,就把我们整个指挥体系压缩了。
那么命令的传输也好,命令的下达及时性也好,都得到了有效保证。所以我们和俄罗斯都是这样,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和现代指挥平台的优点,来顺应它进行了改革。我们俄罗斯现在都是这样的,跟美军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这不是被西方忽悠,是我们都看到了未来信息化作战、未来的这些高智能化的作战,就是需要构建这样一个体系。
顺便我还可以告诉大家,在未来可见的,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就包括今后10年,10年以上,我们将来面临的战争,可能对这个作战的体系还要再进一步地深化,还要再进一步的简化。
未来的战争,就是无人化的战争,就是机器人的战争,一线你布多少兵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采用的打击手段是什么?我们现在平常过节,我们看到那个无人机在天上表演的那些,我们国家现在用人在指挥台进行操控。
那个时候同时一个指挥台可以操纵几千架飞机。这种无人机如果一旦用于战场,这个技术我们根本不需要派兵到第一线,把这个无人机蜂群形成个密封群,然后操控它去第一线攻击。
我们就可以解决问题。而这种攻击手段,从我们掌握这个技术能力来看,是世界一流的。美国都没有我们掌握得好,那么未来可能我们的现在这些作战体系单元,还要继续精简,还要继续转化,甚至出现本质的转化。就是在一线作战看不到一个兵,所有这些兵都在后面安全地带,进行手上、计算机上或者手上来操控,这样来完成战争行动。
所以,这也算是一个军事知识,简单地科普一下,你们要看到这是发未来战争的必然发展趋势。今后在战场里牺牲的战士越来越少,一线“牺牲”的都是机器人,或者这些无人系统。
这样就确保了我们人类的这个命运的生存。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趋势。当然我希望今后最好是不要有战争,但这个由不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