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读过的书的记录及评论(俄)

2020-02-09 19:11 作者:厌战坷垃  | 我要投稿

前言
文社长问:半年过去,你们除了对文社成员的感情,写作热情还剩多少?我说,没热情,连感情也没。
高一自发想写东西比较多,但后来逐步偏爱刷书。大一上学期被动写了点东西,很乱。本以为自己不会再有欲望扯淡,却还是在此提笔。我发现我脑子越来越乱了,心情又起波澜,该阻止它继续腐蚀了。
看好友空间里的日志越来越少,时间都细碎了吗?
我的说说总是话只说……简要说是因为我想说却说不出,并且注重情感,简化了对终会褪色的事记录。我写下面的东西,希望能够较为直白得表达或传播下我的想法或世界观。
不定期持续更新,以外国经典为主,初期略乱。

太长太乱分了国籍。

本体留给俄国,致敬陀思妥耶夫斯基。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可能是一种无聊的习惯,初中让人看这种东西如今觉得太早了。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 卡列尼娜》
到安娜死为止这是部尽善尽美、白璧无瑕的作品,但是后面列文的胡思乱想实在是太让我难受了,和《复活》一个毛病。
我觉得书里卡列宁,伏伦斯基(除了她疯狂追少妇)做法也没啥毛病,安娜做法也合情合理呀。那怪谁呢? 怪卡列宁和安娜结婚,怪社会喽。
安娜一开始想离婚要孩子,卡列宁表示离婚随意,孩子别想,然后不离搁置了。后期卡列宁和某夫人混上了结果离不了了。
安娜死了,爱她的人难受,不爱她的舒服了。为什么一定要有人爱呢?有钱人在家荣华富贵不是爽歪歪,没事找事想有的没的。安娜这样即使离婚成功了我觉得还会出精神问题。
《伊凡伊里奇的死》
主角得了怪病,不可避免的渐渐死了。
《复活》
这本书思想性是有的,反宗教。
但男主想法的出现有点突兀,作者表达思想主要靠对男主的思想描写简直水,这导致书有很强的说教感。
【俄】屠格涅夫
《阿霞》
一时犹豫错过了爱人。
《初恋》
意境还好,配得上这个名字。情节回想起来神狗血,不剧透了。以前空间里放了。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个人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
《卡拉马佐夫兄弟》
前半本书看得晕乎乎的,不能理解作者写这些乱七八糟的想干什么,“宗教大法官”部分单拉出来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太理解它放书里的作用。这部分好像在哪里见过。后半本开始具体讲杀父案,终于联系前言把故事看懂了。太复杂了,无话可说。
这系列书本来还应该有一部的,但是作者这本本写完后就死了,太可惜了,不完美。
托尔斯泰真的是有钱人家动不动几万卢布,陀思妥耶夫斯基就穷了,三千卢布写一本书。
《死屋手记》
写监狱里的犯人做得无意义的事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作者自己在监狱里呆过~我读的时候也在所谓的血汗工厂里当保安。
很好的作品。
《罪与罚》
主要讲走投无路的大学生杀了个作恶多端的高利贷者后,受感召自首,及后续。个人认为比《复活》好太多。
男主似乎没有其他选择,但或许只是似乎吧!
和他的其他作品比起来还是挺简单的。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还不认识这个作家。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男主被两个女人喜欢是因为幼稚和容易被影响操纵(说得直白,可以想象)。
两位老人既然有感情就不要怕表达,我想亲密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后更应该思考如何有效率得解决问题,而不是口是心非得互相责难。
女孩太执拗,但又该何时相信世上有好人呢。
结尾有点不了了之的感觉(因此是悲剧)。
《地下室手记》
对我来说总结太难,只有膜拜。
第一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内容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没那么夸张,简单说来就是可以达到告诉你自己你的心理的境界)。第二部分是地下室人追溯自己的一段往事,以及他与一名妓女丽莎相识的经过(有段好像是他去夜店,然后在床上开始劝妓女从良)。
可读性同时也很强,非常棒,略黑暗。
知道好看不下去叫经典,
知道不好还要看叫毒品,
看不懂也好看,看懂了更觉厉害是神作。
个人认为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作品,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好。但若谈文艺,达到效果就可以自娱自乐了。
《穷人》
作者早期成名作,角度很好,表达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可看。
《白夜》
本命作品,日志置顶,看一次哭一次。
害怕这就是我的结局。
可以说,整部小说基调似乎是幽暗的,男女主人公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无法融入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然而他们的内心却是光明的,有着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情操。他们热烈追寻着爱情和理想,但同时又为孤独痛苦的现实所困扰。这就造成了这一群人矛盾的人生:他们永远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又水远处在信仰丧失、精神失落、自我的无所归依中。
整整一分钟的幸福,即便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来说,难道这还少吗?
虽然对我们的幻想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忧伤的故事,但客观来看,这已经是一个足够美好的结局了。
《认命的姑娘》(或译温顺的女性)
极度占有欲和病态的爱把一个妹子逼跳楼了。
感觉很奇幻,初读不懂其中悲哀。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集》
《小英雄》
我觉得女主很像吴清仪。
空间里放了。
《白痴》
第一部里其实纳斯塔西娅跟了公爵这本书就圆满结束了,她却偏和自己过不去,无法释怀自己的过去。何必?
这本书与我身边的一些事和我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了,体会到了读书的一点点奇怪的好处。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给我一种沉浸在博爱中的享受,也觉得自己只是这位伟大作家笔下人物的碎片。
臧仲伦先生的序也写得很好,为我的理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苏联】高尔基
《童年》
没感觉。
【俄】契科夫
《契科夫短篇小说集》
有时我也没安全感,想把自己包在套子里,此时如抱着自己的马诉说忧伤的农夫。《变色龙》在其中,不错的。
【苏联】肖霍洛夫
《静静的顿河》

史诗一般的巨著,景色描写称得上我见过最好的一部。写十月革命前后男主的经历,借此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和哥萨克族的生活风貌(最民族的就是最世界的)。其中爱情也很神奇有生机(前面好长一段在写男女主偷情,出现大胡子马克思我才意识到是写十月革命)。男主短时间经历了岁月的沉重,令人感慨万千。语文书上那篇《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他写的,当时真看哭了。他的作品,人放在一个完整的环境中。
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男主对道路的选择。

我读过的书的记录及评论(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