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态泄流测量和数据采集技术

2023-03-21 15:29 作者:创科检测  | 我要投稿

1.1.1 生态泄流测量和数据采集技术

1.1.1.1 数据采集监控点


生态泄流监控应在电站各泄水口设立监测点,也可在电站坝址下游附近选择河道断面作为监测断面,安装测流装置,监测下泄流量。不同型式水电站的生态下泄流量监控断面应按照以下原则布置:

1.引水式水电站的监测断面布置在厂房前的水库大坝所在流域下游;

2.混合式水电站的监测断面布置在厂房前的水库大坝所在流域下游;

3.堤坝式水电站的监测断面布置在水库大坝下游或发电厂房尾水下游;

4.在大坝或发电尾水出口与监测断面之间若有支流或其他来源补水,监测断面应布置在支流或其他来源补水汇入口的上游。

1.1.1.2 生态泄流测量技术

采用与监测断面情况、水流特性及泄放措施相适宜的测流方式,以实时在线监测方式为主,其他人工比测率定为辅,能客观、准确反映泄放流量。生态泄流的测流方法及技术要求参照规范SL555、SL247、SL61及SL415,生态下泄流量监测资料参照规范SL247。

1.常规流速仪法。在监测断面处安装水位自动监测设施设备(水位自记井、水位计、电子水尺等),用常规流速仪法测流,率定该监控断面水位流量关系,通过水位推求流量。

2.多普勒(ADCP)测流法。采用定点式ADCP,将仪器固定于水面、河底或水面以下某一位置,测定垂线或断面分层流速,根据ADCP测出的分层流速推求全断面流速,并通过流速仪或ADCP比测率定流量系数,推求断面流量。

3.实时雷达波测流系统。视监测断面流速情况,布设一个或多个雷达流速仪探头,实时监测水流表面流速,并通过流速仪或ADCP比测率定断面水面流速系数,推求断面流量。

4.电磁流量计。将流量计安装在满流管道上,通过感应电压与流速的正比关系,得到管道流量值。

5.水表法。根据常用流量选择水表口径,将选定水表安装于放水管道上,通过读取一定时间内的下泄水量推求下泄流量。

6.水工建筑物法

(1)侧堰泄流:采取侧堰泄放生态流量时,应根据堰闸类型、闸门开度与上下游水位监测值、流态类型,结合综合流量系数推求下泄流量。

(2)孔口、管道泄流:采用孔口、管道泄放生态流量时,应根据上下游水位监测值、流态类型,率定该管道水位流量关系,通过水位推求下泄流量。

(3)隧洞泄流:采用隧洞泄放生态流量时,应根据上下游水位监测值、流态类型,结合率定的或经验流量系数推求下泄流量。

(4)闸门放水:采用开启闸门泄放生态流量时,应根据堰闸类型、闸门开度与上下游水位监测值、流态类型,结合率定的或经验流量系数推求下泄流量。

(5)机组发电出流:通过机组发电泄放生态流量时,应根据发电功率、工作水头或实测水头推求下泄流量。

(6)抽水系统放水:人工抽水泄放生态流量的,应根据抽水站效率、水泵净扬程及功率计算下泄流量。


1.1.2 监控系统及监控数据传输技术

1.1.2.1 监控系统

1.水电站生态泄流工程应同步建立生态泄流数据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包括流量监控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流量监控设备应能实时监测水电站坝(闸)下泄流量,数据传输设备应能将监控数据传输到监控平台。

2.生态泄流数据监控系统应确保生态流量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为生态流量泄放调度管理和主管部门监督提供支持。

3.有条件的水电站,生态泄流监控系统宜与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合,达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要求。

4.对于有多个监控点(泄水口)的水电站,其内部应建立中控系统,并能够真实反映水电站的实际下泄流量。

5.生态泄流数据监控系统应具备流量异常告警功能、数据电子保存打印输出能力。

6.生态泄流监测设备若布置在野外,没有外接电源的,可采用太阳能或其他供电方式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7.生态泄流监测设备工程施工及设备安装应尽量简单,易于维护,同时应有必要的防护和防雷措施,以防止监测设备损坏或者被盗。

8.流量监控设备应具备保存近1年数据的功能,并提供数据查询、导出功能。

9.监控系统必须采集与下泄流量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计算下泄流量的公式、设置参数不能被随意更改,用户登录和参数更改必须有日志记录。原始数据、统计数据和参数修改日志必须保存1年以上,并且可以现场不用密码直接查询。

10.建立能反映泄流情况的视频监控点,实时记录流量数据、视频和照片。监控设备应能保存一定时间的流量数据、视频和照片供现场及远程查询和导出。实时视频可以不借助其他插件直接在支持HTML5的浏览器(PC端/移动端)中播放。监控设备应每小时至少拍摄一张照片并保存,照片上叠加电站位置、实时流量数据及时间信息。视频监控设备安装位置应能看清各出水口位置、水位值等。

1.1.2.2 监控数据传输技术要求

生态流量监控数据传输应符合《**省水电站下泄流量监据传输规范》。数据传输可通过有线光纤、宽带或无线网络等进行。




生态泄流测量和数据采集技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