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渭南考古:扬帆再起航!

2022-07-16 14:55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2018年10月13日至10月25日,在渭南市文物旅游局的安排之下,我代表渭南市博物馆考古勘探部,前往澄城县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刘家洼考古队,参加渭南市第二期文博干部田野考古培训班——

在过去的十几天里,我和十六位来自渭南各个县市的文博干部们,同吃同住,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北京大学—山西省文物局考古项目负责人培训班也在这里举行,不仅领略了北京大学雷兴山老师的风采,而且结识了一大批山西考古界的同仁们,也算是“秦晋之好”了!

 

渭南市位于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之处,乃关中地区向东发展的通道,也是关外文化进入关中的门户。这里不仅文化交错融汇,而且历史遗存丰富,在考古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带领下,渭南地区的考古工作起步之初,即发现很多重要的遗址,在全国考古界享有盛誉;但是,由于环境与历史的原因,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渭南考古事业发展逐渐放缓。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在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支持下,渭南市的考古机构陆续完善,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考古学者;90年代以后,田野考古工作在渭南各个县市陆续展开,先后发现一大批重要的遗址、墓葬和古建筑,使得渭南考古工作逐渐走向成熟。


进入新时代,渭南地区的考古事业也踏上了新的征程。从2017年10月开始,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渭南市文物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之下,渭南市基层文博干部田野考古培训班在澄城县刘家洼考古工地已经顺利开展两期,先后有三十多位来自渭南各县的文博干部在这里参加考古培训。从这里结业的学员们,不仅掌握了田野考古的基本要领,而且促进了渭南地区文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锻炼了渭南考古人

参加此次田野考古培训班的同志,大多都是从事文博工作不久的年轻干部。工作之前,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田野考古的训练,对考古和文博的专业知识了解不足;工作以后,逐渐扎根基层的文博工作,更没有机会进行深入学习。因此,通过这样的田野考古培训班,基层文博干部获得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今后开展工作,将会更加专业。

 

2、促进渭南考古工作

渭南地上和地下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处,县(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7处,并且以众多的古遗址、古墓葬和古建筑为主。因此,通过这样的田野考古培训班,促进渭南地区文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各个县市考古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3、宣传渭南考古成果

刘家洼墓地位于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的鲁家河东岸,北距黄龙山约10公里。经过考古钻探,确定这座墓地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70米,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其中,两座带墓道的“中”字型大墓,最为引人瞩目。通过举行这样的田野考古培训班,让来自渭南各地的文博工作者,深入了解到刘家洼墓地的内涵,对提高渭南考古工作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帮助。

 

如今,渭南地区的考古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重要考古发现的不断涌现,大型博物馆的陆续建立,对古迹遗址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都为陕西乃至全国考古事业增砖添瓦。渭南考古,扬帆再起航——



渭南考古:扬帆再起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