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天见|40 期开营辞:让世界变得更好

2023-06-18 17:12 作者:暂停实验室  | 我要投稿


有个 B 站 up 主跟我说,真羡慕你,可以那么坦荡地每个月都出来打广告,吆喝卖货。


我告诉她,这是因为这四年里,持续见证数万名参与者变好的故事,让我越来越相信,每增加一个新的使用者,这个世界就会因此变好一点点。


因为这世界上有太多不开心的人了。


我经常刷 B 站谈论情绪的视频评论区。


大家描述自己的状态,不会直接使用焦虑抑郁这些心理学术语,但其实每一条,都是在讲焦虑和抑郁:



白天头晕乏力,晚上噩梦不断

经常觉得心脏不舒服

变迟钝了,记忆力下降了

脑袋空空,莫名其妙流眼泪

每天都心态要爆炸

走在马路上会有想要死掉的想法

 

我一边刷一边想,如果他们和我们相遇了,生活因此会有什么不同吗?

 

要怎么才能让大家愿意试一试呢?


1

其实,我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觉得心理学很有用。


即使是接触了心理干预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是会质疑这件事的意义。


我会觉得,虽然过程感受很好,但离开这个温暖支持的环境,还是要面临生活的严酷考验。


后来我明白了,那是因为我的体验还不够。


我只是刚接触到了心理干预温暖关怀的一面,但这并不是心理干预全部,而只是关系建立的开始。


随着接触的心理干预技术越来越多,当这些技术逐渐变成我自己行为习惯和应对能力的一部分,我开始理解:


心理干预的本质,其实是以自强来应对现实的残酷


心理干预从来不会直接提供生活答案的解法,而是用有效的技术,去引导人去发现自己的力量,并学会发挥这些力量。


带着这些力量,回到自己的生活,直面现实困境,并最终相信:自己可以为自己负责,自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2

我一开始还觉得,处于困境中的人,只要环境不改变,问题就得不到真正解决。


后来我发现,这么想的时候,我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孤岛。

 

但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联动的系统。

 

当我开始发生改变,就像一个涟漪投入大海。我做出的每一个新反应,都会带来新的互动反馈。

 

我和别人的关系,因为我的不同,就已经在发生变化了。

 

外界环境也并非一直静止不变。而是会一直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发生着变化。

 

再糟糕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也终会过去。我也并不是只能选择留在原地,而是可以逐渐走到另一个环境空间中去。

 

而心理干预能在时空变化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就是增加等待发生的耐心,澄清主动前行的方向。


3

很多人和当年的我一样,对心理干预有着种种误解。

 

但我是格外幸运的那个人。因为误打误撞,我来到了心理干预这个专业方向,因此有机会用持续的尝试,亲身验证了心理干预的力量:



绝不是自我暗示和催眠,而是更清醒地看清现实,展开行动;

也绝不是追求平静与超脱,而是唤醒内心行动的勇气和力量。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想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愿望。曾经,我以为心理学无法做到这一点。


但当我了解越来越多的心理干预研究,我开始相信,为每个人提供穿越困境的力量,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暂停实验室提供的每一个方法,都来自全球范围内,大量科学实践表明有效的方法。


这些方法诞生的几十年时间内,曾有效帮助了数以千万,身处各种困境的人:从工作高压耗竭,到丧失一段关系,经历灾难甚至战争,或者身患慢性疾病的人。

 

心理干预的有效性,跨越了年龄、性别、国籍、信仰的差异,是人类应对困难的共通经验。


4

做暂停实验室这件事,我有四个心愿。


首先,我希望这里并不只是一个情绪的避风港,而是一个能让人变得「心理肌肉」强壮的健身房

不是投入一个暂时温暖的怀抱获得安慰,而是通过自己完成练习,带走一些属于自己,受益终身的能力。


正念疗法创始人卡巴金这样形容日常心理训练的意义:在每一天坚持编织降落伞,从而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有能力保护自己。


面临困境的时候,你将是自己最坚实的依靠,成为自己情绪的专家。

 

其次,我希望这里不是一个独自面对困境的孤岛。而是一个共同行动的支持团体

我想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跨越物理空间的限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彼此看到。

 

你可以因此了解到,自己的痛苦,也是人类共同困难的一部分。在共同应对困境的过程中,人类可以互相激发出善意、信心和勇气。

 

还有,我希望让心理干预的体验,系统可持续的。

大部分人之所以心存困惑与误解,是因为即使有过心理学体验,大都是碎片化的。

 

看过一些书和科普,短暂地接触过一些练习,参与过一些心理学活动,都和过去的我一样,并不算真正的体验,也很难获得稳定的收益。

 

我想把心理干预里面完整的设置,都搬到线上来:报名筛查-做出承诺-学习规则-养成习惯-周期性的评估与总结-巩固。

 

只有足量完整体验,才能真正持续有效。


最后,我还想要更多人愿意试试看

在眼下,大部分人生活都变得更难了一些。我想用科学研究成果,持续降低价格门槛和使用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来到这里。

 

我们找到了通往普惠有效的三个科学原则:

  1. 第一个原则叫做 EBP = Evidence-Based Practice,基于研究证据的实践。这能让我们选择当前最好用的技术,实现方案的标准化。


  2. 第二个原则叫做 MBC = Measurement Based Care,基于测量评估的干预。这能让我们更精确了解每个参与者,实现干预的动态化和个性化。


  3. 第三个原则叫做 SC = Stepped-Care,分级干预。这能让每个人选择最适合当下状态的干预形式,实现服务资源的最佳配置。


这些原则,保证了即使未来服务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产品依然可以保持高品质与性价比。


这一期,在分级干预的体系下,我们有了更便宜、尝试门槛更低的全自助版本,价格便宜了一半。


我们也想让你意识到,最有性价比的事情,就是在困境中,选择投入时间给自己。

 

因为自己是改变发生的起点。


5

在暂停实验室,一个人能带走的能力,到底是什么?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觉得是在困境中继续前行的能力

 

第一个能力,叫做「心理复原力」:

遭遇痛苦创伤的时候,并不是不感到受伤和难过,但可以降低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快地从痛苦中恢复。

 

调节情绪,并不是忍耐或者压抑,而是能够让情绪不再成为你行动的障碍。

 

第二个能力,叫做「认知灵活性」:

更变通地看待变化和挫败,更容易发现其中的机会和经验,从而主动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

 

自信,并不是一直表现完美,而是失败了也不会自我设限,更愿意去继续尝试,获得新经验。

 

第三个能力,叫做「自我关怀」:

在低落中,有自己照顾自己的方式,做自己的后盾,可以给自己安全感、支持、力量。

 

自我照顾,并不是躺平放弃,而是在持续行动过程中,学会适当休息,不至于耗竭。


在困境中继续前行的能力,包括了寻找方向的智慧,尝试行动的勇气,行动落地的方法。

 

但让改变真正发生的,是决定行动的自己。


6

进入心理干预大门的最初,我有幸在我的老师和前辈那里,见到了很多美好的人类的样子,这让我心生向往,愿意尝试。

 

后来,我逐渐发现,有一些方法,能让自己也成为更好的人类。

 

勇气、善意、韧性、温柔、自主,这些词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品质,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可执行的日常行动,逐渐生长。

 

现在,这变成了数万人,每天持续的行动。

 

这些行动汇聚起来,让我越来越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好。

 

因为你会变得更好。


来自哔哩哔哩的朋友专属优惠,移步公众号回复「小破站」加入练习


明天见|40 期开营辞: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