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传奇》第三部 三界归心(2021修改版)第三十六章 始作俑者(下)

关于分部:
《昭明传奇》的2004年初稿只有三部,由于修改版的第三部情节改变很多,中心也与初稿不同,以致篇幅过长,所以我决定在自己的手稿里,把第三十三章小展离开人间的时刻作为第三部的结束,将后面的内容都归入第四部,第三部也会重新命名。由于哔哩哔哩每章的修改次数有限,我就不在这里修改了,请大家见谅!
后文思路:
后面的情节分为天庭与人间两条线索,天庭主要写小展回到人间之前,解救父母的经过,以及他在宫中的日常生活;人间主要写审理赵承责一案时,开封府经历的变故和南清宫遭遇的危难。
文中配图:
再次感激“心唯一昭”妹妹与我共同为天界的小展修图,这张图是迄今为止,我俩花费的时间和心力最多的,希望大家能喜欢。

第三十六章 始作俑者(下)
展昭初遇碧罗仙 玉帝驾临承怡殿
听到神将的禀报,碧罗仙子不由有些忐忑,回眸看向展昭。
展昭今日虽已见过玉帝,可他当时刚刚苏醒,尚在迷蒙之中,然而此刻,他却是清醒的,清醒地记得外公的冷酷,父母的冤屈,记得恕德死前所说的每句锥心的言语。他茫然望向门口,不知从书房走出去,当如何面对外公,如何面对他们祖孙之间这份若有若无、冷暖无常的亲情。
“殿下!”碧罗仙子见他黯然出神,似乎无意出去接驾,本想自己先去,又觉得不妥,于是催促他道:“咱们快去见驾吧!”
“咱们”二字,在小顺子听来甚是刺耳。
展昭默然点头,方欲起身,忽觉一阵眩晕,又跌坐了回去。
小顺子见他面色煞白,急忙吩咐初兰道:“快去禀报陛下,就说……”
“别去!”展昭示意他不必焦急,勉力以内功抑制住混乱的内息,又强行将真气在仙脉中运行了一周,精神立时恢复了不少,于是深吸一口气,起身走出了书房。
展昭踏入正厅,见玉帝面沉似水,坐在宝座之上,下意识避开了他的目光,行到玉阶近前,下跪叩头道:“孙儿展昭参见……外公。”碧罗仙子与小顺子等人也随之叩拜行礼。
玉帝终于如愿听展昭叫他一声“外公”,心中本十分感动,可是感受到他语气中的迟疑与陌生,眸中刚刚升起的温暖,瞬间又沉了下去。挥手命碧罗仙子等人起身退到一旁,垂眸凝视着展昭,责问他道:“为何这么久才来见驾?”

展昭看看玉帝,又垂下眼帘,没有答话。
玉帝见他“无言以对”,更加确定他的怠慢与不敬,本欲斥责他几句,想到碧罗仙子在此,不能不顾及皇家的颜面,于是吩咐他道:“你起来吧。”
小顺子尚在担心展昭的身体,却见他已稳稳站了起来,身姿英朗挺拔,毫无虚弱之状。
玉帝见他看上去气色红润,精力充沛,回想方才得到的禀报,在担忧之余,又怪他太过任性,心中暗叹一声,质问他道:“寡人早有旨意,不准任何人擅入此地,你是如何进来的?”
展昭不愿连累碧罗仙子,正欲开口担下罪责,却见她向玉帝屈膝一礼道:“臣女奉旨前来浇灌照水寒梅,想顺便借阅一本古籍,却不敢擅动公主的藏书,只好请殿下一同入内,为臣女做个见证。”
玉帝了然一笑,看向展昭道:“这么说,是她‘请’你进来的?”
事到如今,展昭即便想为她开脱,也为时已晚,唯有默认点头。
不料玉帝并为怪罪碧罗仙子,而是以闲适的神情问道:“贞儿房中藏书甚多,你想借哪一本?”
听到“贞儿”二字,展昭心头一震,这是十八年来,第一次听外公提到母亲的闺名。然而外公的语气却是如此随意,如此平常,仿佛母亲从未在他面前含冤自尽!莫非母亲的生死,在外公心中,当真毫无分别?
碧罗仙子自小被灵宝天尊兄妹严格教养,读起书来却是味如嚼蜡,提不起半点兴趣。贞儿的书房她已来过多次,从未在意其中有何藏书,面对玉帝的盘问,实不知该如何回禀。
展昭方才也没留意书房的藏书,好在儿时曾听母亲说起过,于是代碧罗仙子答道:“回外公,碧罗仙子要借的,是外公钦赐给我娘的《孝经》。”抬眸直视玉帝道:“千百年来,我娘一直小心珍藏,时刻不忘外公的教诲。即使后来流落人间,每日也要默诵一段,只盼早日回返天庭,在外公、外婆身边尽孝。”
玉帝听他提到《孝经》,眸中不禁浮出笑意,可是越听下去,越感觉展昭话中有话,看似是在赞誉母亲的孝道,实则却在控诉他这个外公的冷酷无情。
一时间,殿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异样。碧罗仙子等人皆是敛眸屏息,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小顺子心中也越发忧急,唯恐展昭会触怒玉帝。
无意之间,玉帝看到展昭手上的白玉指环,想起统御三界的兵符和传位于他的诏书都在其中,当即缓下脸色,以和蔼的声音道:“当日寡人在洞中交待的事,你做得很好,如今恕德已然伏诛,你也该向寡人交旨了。”说着,将目光落在白玉指环上。
展昭低眸看着指环,心想:“指环本是外公之物,自当归还外公,可这毕竟是唯一能为爹娘昭雪的物证。外公已失去那段记忆,仅有这件物证,固然不足以令他采信,可若是连指环也失去了,为爹娘平反的希望就丝毫也没有了。”想到这里,展昭眸光一沉,拱手对玉帝道:“这枚指环是我娘的遗物,可否暂且留在孙儿这里,来日再归还外公?”

“来日?”玉帝威眉一竖,反问他道:“来日是何日?难道只有寡人下旨赦免你爹娘,你才肯交出指环?”
展昭并无要挟之意,怎料会引起外公这么大的误会!耳边顿时响起恕德冷森的声音:“他从不信你,也不信你爹娘,否则又怎会逼死他们?”
看到展昭眸中的惊愕,玉帝越发笃定自己的猜测,厉声告诫他道:“你爹娘违逆天条、欺君罔上,休想寡人赦免他们!”
“可爹娘是冤枉的!”展昭仰视玉帝,近乎绝望的目光里仍抱有一线奢望。
却见玉帝怒道:“寡人钦定的案子,从无一人敢喊冤!”
“外公!”展昭竭力压下心中的不平,恳切地对他道:“孙儿明白,外公身为帝王,向来一言九鼎,可帝王也难免有所疏失。自古以来,人间的明君若是不慎铸成冤案,都会颁旨重审,为蒙冤之人平反……”
“住口!”玉帝拍案怒道:“依你之言,寡人若不肯为你爹娘平反,就是无道昏君,就连人间的皇帝都不如?”
展昭眸光微颤,低下头道:“孙儿并非此意……只是……”
“只是什么?”玉帝审视着他道:“只是思念爹娘心切,想救他们生还?”手腕一翻,掌心变出一本《孝经》道:“此书既是你娘的珍藏,你也该好好看看。看看为人子孙当如何向长辈尽孝?看看你该孝敬的长辈,是不是只有爹娘?”说着,袍袖一扬,“啪”地一声,把书抛到展昭面前。
惊见《孝经》被丢在地上,展昭顿觉心头一痛。外公丢掉的,何止是母亲最珍视的书籍,更是母亲对他的一片孝心!
展昭俯身拾起《孝经》,小心擦拭干净,紧紧握在手中。不料心绪的激荡又惹来一阵眩晕,见小顺子上前相扶,扬手让他退下,毅然站直身子,抬眸望向玉帝。
玉帝见他脸上忽然失去血色,眉心不由一紧,可是看到他倔强的神情,心中更加不悦。
就在殿内的气氛再度陷入凝滞之际,一名太监进来禀道:“启禀陛下,二郎真君与紫辉神君奉召前来见驾!”
展昭不知外公为何要在此时召见他们,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宣!”玉帝面无表情地道。
“遵旨!”太监躬身退出了大殿。
杨戬二人踏进殿门,惊见不久之前还十分虚弱的展昭竟“好端端”地站在这里,便知他多半是过量服用了扶亥的丹药。
二人走到玉阶之下,担忧地看了一眼展昭,向玉帝下跪叩头道:“侄儿杨戬参见舅父!”“儿臣扶亥参见义父!”
玉帝并不下令平身,威严问道:“你二人可知罪?”
二人诧异地看向玉帝,不知他是何意。
玉帝看着展昭越来越苍白的脸色,眸光转向扶亥道:“他方才所服的丹药是谁给他的?”
虽然展昭早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瞒不过外公,可此刻得到证实,心头仍是一凌,他清醒地意识到,从回返天庭的那一刻起,他就彻底失去了自由。
“回义父,丹药是儿臣交给玉儿的。”扶亥自责地道:“儿臣没想到他会……是儿臣思虑不周。”
展昭忙解释道:“舅舅好意赠药,是我不遵叮嘱,才……”
玉帝怒视他道:“寡人没有问你!”眼中威慑的目光,如同当年在闻诲殿逼问母亲时一样令他窒息。
扶亥见展昭为他求情,心中愈发内疚,拱手对玉帝道:“儿臣知罪,求义父责罚!”
玉帝不再理他,转向杨戬问道:“为何要违逆寡人的旨意,把人间的情形告知玉儿?”
展昭眸光一惊,抢着答道:“表舅无意违旨,是我求他……”
“不!”杨戬打断他的话道:“昭儿没有求我,是我不忍见他记挂着人间,才决定告诉他的。”向上拱手道:“我犯下违旨之罪,愿领舅父责罚!”
玉帝点头道:“你二人既已认罪,就到思过堂面壁去吧!”
对杨戬二人而言,思过堂与普通牢狱并无多少不同,而且三界之中,唯有天庭皇室才有资格被关在里面,玉帝让他们去那里思过,施以惩戒的同时,也顾全了他们的体面。可是对展昭而言,思过堂却是最阴暗、压抑的所在,是夺去父亲性命的地方,他如何忍心让两位舅舅也被关在那里?
当即撩袍下跪,恳求玉帝道:“两位舅舅并无过错,是我连累了他们,外公若要惩罚,罚我一人便是!”说话间,心跳一声快似一声,周身越发麻木无力,不断溢出的冷汗已然浸透里衣,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可他必须坚持下去,倘若他在此时昏倒,外公更会迁怒于舅舅。
玉帝见他面色煞白,眸中闪过一瞬疼惜,便将目光移开,冷声吩咐神将道:“把他们压下去!”
杨戬二人同时看向展昭,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坦然站起身来,随神将离开了大殿。
玉帝走下玉阶,垂眸俯视着展昭,沉肃的声音告诫他道:“你若不想再连累他们,日后就该知所进退、谨言慎行!”说罢,袍袖一抖,迈步向殿外走去。

碧罗仙子与众奴婢忙下跪恭送圣驾,直至玉帝踏出殿门,方才起身。而展昭仍是一动不动,僵跪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