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泸州“农情”回望七十余载,心系江阳三农事,从农信社到农商行

2023-03-18 12:00 作者:江阳沽酒客  | 我要投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参考来源《泸州金融志》。

一段历史,有的使人回味,有的还在不断刷新纪录。

假如说到商业银行(这里是一个大概念),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可能比其他更悠久。

今天,通过七十年的发展与改革,从农信社到农商行,其实,我相信不仅仅是每一位农商人的经历和历史,更是中国广大农户的经历和历史,作为农村地区重要的金融机构,它无疑是见证了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市场发生深刻变革。

其实,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中国最早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出现于1920年代。

1923年6月,在河北香河县成立,目的是为了恢复自然灾害后的农村经济。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我国北方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尤其是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地的旱灾,造成几千万灾民背井离乡,仅死亡人数就多达50万人。

此时,一些国际、国内人士在各地组建义赈团,救济灾民。为了协调救灾行动,在国际统一救灾总会主导下,成立了“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

四川农信发源地——黄舣信用社

救灾过后,为了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在中国合作运动先驱薛仙舟合作经济的影响下,许多爱国爱民积极推动下,“救灾总会”决定将剩余的救灾款集中起来,用于发展农信社,通过农信社达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的目的。

而这个初衷后来成为了后来农信社和以后的农商行发展的信念基础,并且不断延伸,虽然没有写进任何条款里,但是从脱贫攻坚到今天振兴农村,它们一直发挥着这一积极作用,这大概就是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最好的诠释。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声音如同春雷般响彻古老的中国大地,中国历史迎来了崭新的一页。中国信用合作事业在旧时代被压抑的热情开始萌动。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的网点就改为了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宗旨是“农民在资金上互帮互助”,即农民组成信用合作社,社员出钱组成资本金,社员用钱可以贷款。

而泸州第一个信用合作社就成立于1951年的黄舣,由于当时的川南分行农村工作队在今天江阳区的黄舣试办,同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

根据考证,这家信用社不仅是川南第一家,也是全省第二家最早成立的信用社。

谁又曾想到,经历了70年的风雨兼程,从当初凳子、桌子都还需要社员农户捐助入股,到今天规模遍布泸州三区四县的农商银行,真是演奏一出波澜壮阔的大型农村金融交响曲。

从此,农信社就与三农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买卖”中的大文章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农户想进行金融贷款或者融资,要去大行是不现实的。

2019年达沃斯论坛上,建行的副行长表示:大银行普惠金融做不起来,因为有大买卖活得很好,不需要小买卖”,其次,商业银行的资源有限,“做完大买卖后,就没有资源做小买卖了”。

咱们不去评价此话是否正确,但是确实也反映出国有“大行”对“小买卖”的态度。然而唯有农商行在这个“小买卖”上一直坚持前行,一走就是一个世纪。

这一点上,笔者相信今天但凡在泸州农商行有一定资历的老员工肯定对此深有感触。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是数千年来,务农者却很难感受到一种骄傲和尊重,这跟古代的社会体制和思想流派影响有关。农家更多的是出于获得更多食物的初衷而对自然事物的探索,包括节气规律、土地肥沃度、作物适生地等等的自然科学,说白一点,就是它更多的是关心怎么能吃得更饱,而如何发展上面却无所适从。所以古代“渔樵耕读”,读书是大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

但是社会文明进步到了今天,我们的眼光和格局早就发生了改变,很多曾经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今天的国情。

民国时期,农信社雏形因为时代的局限,中途夭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金融物价不稳,导致高利贷横行,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为了解决人民所需,国家顺应时势,继续发展农信社。这一步棋的布局也为今天护农埋下了伏笔。

跟其他地区一样,泸州农信社也经历了特殊时期的艰苦,在1984年以后,全面建立县(区)联社后,终于迎来一波高潮,在此期间,各区县联社顺势而为,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振兴与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嬗变,历史新跨越,泸州农信向农商行的华丽转身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进入新时代,农信社是以前在金融业不发达时在农村地区举办的公有金融机构。受政府的直接控制,造成政企不分。现在实行企业化改制,理清权属,由政府的办事机构变成政府控股的企业,实现商业化运营。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2012年,在全省加快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迎来了改革的新春风。泸州农商行也呼之欲出,2017年9月29日,原江阳农商银行、龙马潭农商银行、纳溪区联社改制组建泸州农商银行。

几十年筚路蓝缕,从算盘、背包、板凳起家的草根银行,怀揣“根在三农心系地方,转型发展不忘小微”的情怀,不断书写与“三农”同呼共吸、相伴同行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如今的现代农商银行。这其实是四川农信以及泸州金融史上的里程牌。

它标志着全市农村信用社系统金融事业的改革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必将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未来,笔者有理由相信,泸州农商行的改革和发展还将继续前行,坚守支农支小的本色不会变,继续回归本源,以以“三农”、“小微”、“县域”为主体对象,构建出一个完整性和稳定性、抗击风险能力强、利益联合、定位服务、专业高效的服务平台。

泸州“农情”回望七十余载,心系江阳三农事,从农信社到农商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